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1-13题,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26分)
1.(2022·黔东南)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20·滨州模拟)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2022九下·蓬安月考)“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0·乐山)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5.(2022·黔东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时说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6.(2019·青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7.(2022八下·南宁期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A. 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8.(2021·昆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9.(2021·德阳)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10.(2021·铜仁)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先驱但丁主张“人不能像野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11.(2021·岳阳)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④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1·盐城)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13.(2022·黔东南)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____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
A.非医疗 B.治病 C.麻醉 D.交友
二、列举题(第14题5分,第17题3分,共8分)
14.(2022·黔东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把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产品中,某汽车公司就把自己生产的汽车用“秦”、“汉”、“唐”、“宋”、“元”等朝代来命名。这些车型的车标都采用古代书体之一的篆体,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分别列举出一例你认为最能代表上述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限于课本所学内容)
15.(2022·黔东南)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文件名称。
(1)确立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的文件;《 》。
(2)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 》。
(3)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宣告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文件;《 》。
三、材料分析题(第18题7分,第19题8分,第20题7分,共22分)
16.(2022·黔东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什么?该史实有何意义?
(2)写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
(3)“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17.(2022·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18.(2022·黔东南)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综合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7分,共15分)
19.(2022·黔东南)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0.(2022·黔东南)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今仍未结束。有些国家唯恐天下不乱,希望战争持续;有些国家和人民努力斡旋,争取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年份 日本陆军兵力(师团个数) 日本陆军侵华兵力(师团个数)
1937 24 21
1938 34 32
1939 41 34
1941 51 34+44个独立旅、混成旅
1945 100余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说出一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2)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请说出纪念日和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
北京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项洞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半坡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A.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不符合题意;
B.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理解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过程。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C项正确;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北伐战争1924——192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材料“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体现的是科技创新,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大发展理念,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
7.【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是相近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互不侵犯,不符合题意;
B.互不干涉内政,不符合题意;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之后,再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8.【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万神庙在意大利;帕特农神庙在古希腊;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金字塔。难度不大,掌握古埃及文明成就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古埃及文化,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通过它,我们主要可以了解阿拉伯文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古印度文化,不符合题意;
D.古希腊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可知,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A:自由平等,启蒙运动,排除;
B:主权在民,排除;
C:神权至上,排除;
D:人文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在面临内忧外患情况下学习西方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③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①②④正确。综上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 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 ABC 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
选项 D 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属于史论。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非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A项正确;
治病说法错误,排除B项;
麻醉说法错误,排除C项;
交友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吸毒的含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泰:秦始皇、长城等;汉:汉武帝、推恩令等;唐: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最能代表题干中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有秦朝的秦始皇、长城等;汉朝的汉武帝、推恩令等;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朝的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朝的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故答案为:
秦:秦始皇、长城等;汉:汉武帝、推恩令等;唐: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元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1)《权利法案》
(2)《独立宣言》
(3)《人权宣言》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确立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的文件是《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是《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宣告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文件是《人权宣言》。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闭关锁国。
(3)深圳,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4)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所学可知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根据所学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珠海、汕头、厦门、深圳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深圳。“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86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争取加加入关贸总协定。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基本主权的前提下,同各成员国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1月,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影响。
17.【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2)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
(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知识点】红军长征;抗美援朝;遵义会议;黄继光和邱少云;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是黄继光。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躯堵住枪口,掩护战友冲锋。黄继光所在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杨利伟第一个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抗美援朝、遵义会议、航天事业发展的 相关知识。
18.【答案】(1)巩固苏维埃政权。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手段。
(3)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4)立足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1921年列宁领导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读图可知,从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节节攀升,到1933年达到峰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导致失业率不断攀升。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依据所学知识,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立足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苏俄、美国以及中国历史上改革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9.【答案】(1)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特点是增长迅速。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了生产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世界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根据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可知,美俄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均呈上升趋势,英法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有所下降,说明工业化程度影响欧美制造业的发展。
(4)由材料四的高铁可以知道,由于科学技术的改进,社会生产速度飞速增长,生产力迅速提高,所以可以得出其中的一个认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由材料四中的大量浓烟可知科技还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20.【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说明了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3)纪念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我的感想是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1-13题,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26分)
1.(2022·黔东南)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
北京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山项洞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半坡人在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0·滨州模拟)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A. 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不符合题意;
B.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理解识记。
3.(2022九下·蓬安月考)“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由“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4.(2020·乐山)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过程。
5.(2022·黔东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时说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C项正确;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北伐战争1924——192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6.(2019·青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材料“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体现的是科技创新,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大发展理念,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
7.(2022八下·南宁期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A. 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是相近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互不侵犯,不符合题意;
B.互不干涉内政,不符合题意;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之后,再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8.(2021·昆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万神庙在意大利;帕特农神庙在古希腊;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金字塔。难度不大,掌握古埃及文明成就即可作答。
9.(2021·德阳)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古埃及文化,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通过它,我们主要可以了解阿拉伯文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古印度文化,不符合题意;
D.古希腊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0.(2021·铜仁)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先驱但丁主张“人不能像野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可知,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A:自由平等,启蒙运动,排除;
B:主权在民,排除;
C:神权至上,排除;
D:人文主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1.(2021·岳阳)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④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在面临内忧外患情况下学习西方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③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①②④正确。综上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021·盐城)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 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 ABC 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
选项 D 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属于史论。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史论的相关史实。
13.(2022·黔东南)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____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
A.非医疗 B.治病 C.麻醉 D.交友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吸毒,也称“药物滥用”,就是出于非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A项正确;
治病说法错误,排除B项;
麻醉说法错误,排除C项;
交友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吸毒的含义的相关史实。
二、列举题(第14题5分,第17题3分,共8分)
14.(2022·黔东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把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产品中,某汽车公司就把自己生产的汽车用“秦”、“汉”、“唐”、“宋”、“元”等朝代来命名。这些车型的车标都采用古代书体之一的篆体,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分别列举出一例你认为最能代表上述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限于课本所学内容)
【答案】泰:秦始皇、长城等;汉:汉武帝、推恩令等;唐: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最能代表题干中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有秦朝的秦始皇、长城等;汉朝的汉武帝、推恩令等;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朝的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朝的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故答案为:
秦:秦始皇、长城等;汉:汉武帝、推恩令等;唐: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元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2·黔东南)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文件名称。
(1)确立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的文件;《 》。
(2)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 》。
(3)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宣告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文件;《 》。
【答案】(1)《权利法案》
(2)《独立宣言》
(3)《人权宣言》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确立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的文件是《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是《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宣告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文件是《人权宣言》。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三、材料分析题(第18题7分,第19题8分,第20题7分,共22分)
16.(2022·黔东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1)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什么?该史实有何意义?
(2)写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
(3)“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郑和下西洋: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闭关锁国。
(3)深圳,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4)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所学可知与材料二相关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根据所学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珠海、汕头、厦门、深圳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深圳。“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86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争取加加入关贸总协定。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基本主权的前提下,同各成员国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1月,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影响。
17.(2022·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2)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
(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知识点】红军长征;抗美援朝;遵义会议;黄继光和邱少云;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是黄继光。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躯堵住枪口,掩护战友冲锋。黄继光所在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杨利伟第一个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抗美援朝、遵义会议、航天事业发展的 相关知识。
18.(2022·黔东南)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巩固苏维埃政权。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手段。
(3)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4)立足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根据“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1921年列宁领导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读图可知,从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节节攀升,到1933年达到峰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导致失业率不断攀升。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依据所学知识,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立足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苏俄、美国以及中国历史上改革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四、综合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7分,共15分)
19.(2022·黔东南)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特点是增长迅速。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了生产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世界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根据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可知,美俄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均呈上升趋势,英法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有所下降,说明工业化程度影响欧美制造业的发展。
(4)由材料四的高铁可以知道,由于科学技术的改进,社会生产速度飞速增长,生产力迅速提高,所以可以得出其中的一个认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由材料四中的大量浓烟可知科技还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20.(2022·黔东南)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今仍未结束。有些国家唯恐天下不乱,希望战争持续;有些国家和人民努力斡旋,争取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年份 日本陆军兵力(师团个数) 日本陆军侵华兵力(师团个数)
1937 24 21
1938 34 32
1939 41 34
1941 51 34+44个独立旅、混成旅
1945 100余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说出一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2)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请说出纪念日和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有何感想。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说明了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3)纪念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我的感想是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