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丁卯(mǎo)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生疏(shū) 字帖(tiē) 诲人不倦(huì)
C.恢复(huī) 修润(rùn)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朦胧(méng)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4.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2017年3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8.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童话集《倪焕之》、长篇小说《稻草人》等。
9.下列关于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
B.文章对人物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C.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是“写话”和“多阅读”及其具体内涵。
10.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班级开展“传承中华美德,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的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选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深情怀念叶圣陶与叶至善
范守纲
①日前,收到小沫和永和姐弟寄赠《叶圣陶叶至善千校家书(1969-1972)》(叶小沫、叶永和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卷。三年前,至善先生寄赠《父亲长长的一生》一卷。又27年前,叶圣老寄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两卷。忽忽30年,叶氏三代赠书教我,此间情谊非一言两语所能尽述。记得初见叶老是在1980年深秋。那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语文教材座谈会。其间,我第一次去叶圣陶先生家。亲切谈话近两个小时。临别,我披衣就走,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替我送一送。”此情此景,恍如眼前。
②1981年秋,我再去北京。同行者有杨州大学一位教授。他托我请叶老为一本著作题写书名。时东四八条老屋整修,叶老一家暂住友人处。当时,叶老视力已差,不能写毛笔字。老人明白来意后,郑重地交我一张打字的纸条,内容是向“嘱我写字的同志”表示歉意:“我实在不能写毛笔字了,弧负雅意,是出于不得已,倘蒙原谅,不胜感激。”
③接读纸条,我很为打扰叶老而不安。至善先生介绍了叶老身体的近况。请托事过,这张字条却深深印入我的心底。从字里行间中,我分明地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吐语真诚,对人对事都是那么认真。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一页纸,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为人处世,当以为楷模。
④还有一件事不能不说。那是我与叶老的一次通信。1983年2月,我收到叶老的回函。信封是至善先生的笔迹(以往叶老都是自书信封),且注“加重”两字。叶老回信共四页纸,另附至善先生三页纸,厚厚一束。至善先生信中告我,叶老眼睛已近乎失明,“写字用尺子按在纸上比着,只凭手的感觉乱画,实在吃力至极。写这四页纸,竟花了半天又一个清早”。信中叶老的字果然大大小小,只是行距尚见整齐。叶老信中说:“来信是由孙女(当指小沫——笔者)念给我听的,我自己不能看了。现在勉写三纸,以答雅意。”我甚为感动,叶圣陶先生为一代大师,与其通信者数以万计。其中大作家、大学者如巴金、冰心、丁玲、萧乾均受其惠,普通读者有一般教师,一般编辑,老人也总是尽其所能,一视同仁,一样友善,一样认真,受教者何止千百!这是何等高尚的人品,又是怎样的精神境界。
⑤此后,我不敢再轻易打扰圣陶老人。所有信札均与至善先生联系。至善先生长我21岁,为我师长,也一如既往,有信必复,京沪往来,又得信函数十通。如今,至善先生也走了,算到今年春节(戊子年),叶老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叶氏父子,两代君子。顷接小沫、永和千里寄书,感慨尤深!所喜者,淳淳家风,后继有人,其欣慰又何如!
(选自2012年2月18日《新民晚报》)
11.小通同学认为【材料一】第①段写叶圣陶描标点的事应该删掉,因为这件事不能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你认同他的看法吗?简述理由。
12.【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13.【材料二】第③段作者说:“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根据你的理解补全下面对话。
小通:小州,你觉得作者把一页信笺说成是人生教科书,是不是有点不妥当啊?
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来自【材料一】【材料二】和杨绛的《老王》,小通同学对这三段文字做了圈点与批注,请你将他的批注补充完整。
圈点 批注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回去。 就画浪线的内容做批注。 (1)__________
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才挥挥手说:“至善,替我送一送。” 就加点的内容做批注。 (2)__________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杨绛《老王》) (3)这段文字也是写目送来人离开,但和上面两段的情感是不同的。杨绛的情感是__________。
15.小通和小州就【材料二】的开头、结尾展开了讨论。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
小通:开头、结尾都提到了小沫和永和寄书给作者,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小州:当然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但我觉得还有其它作用,你想到了吗?
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这两则材料,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说说如何弘扬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别”读biè;
B.“帖”读tiè;
D.“沓”读tà;
故选C。
2.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C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C项“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是向老师请教,对象使用不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D
【详解】D句“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一句中的“增长”与“素质”搭配不当,按主语、谓语、宾语搭配是否得体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个搭配就不妥,应该把“增长”改为“增强”;“当前”用在此处也是多余的。
点睛:本题侧重评价学生辨识语病的能力。此题与其他辨识病句的考题不同,是一个语段,句与句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意义有关联,不容易辨识。具体辨识的时候,一是通过朗读,借助语感,找出有问题的地方(词语),二是注意语言常规的表达方式,依据连贯、简明、准确的原则,确认有语病的一句。
5.D
【详解】A.“垂询”是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询问。所以用于自己向别人询问不合适;
B.表达不得体,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
C.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故选D。
6.A
【详解】“清新、神爽”即表达了“凉沁沁的”的意思,而“飘在脸上”,是“感”的前提,排除BC。“恐怕没有”表达出了对美景的赞叹,表达更强烈一些,A项叙述更加得体。
故选A。
7.B
【详解】A.语意矛盾。去掉“近”或“左右”;
C.缺少谓语。在“传奇”后加“是”;
D.缺少主语。去掉“使”;
故选B。
8.D
【详解】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可知,“代表作有童话集《倪焕之》、长篇小说《稻草人》等”表述有误,不选D。
9.D
【详解】【答案】 D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应该是“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A、B、C正确。
故答案为D。
10.D
【详解】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
本段文字围绕第④句“人无信不立”的观点展开论述,④句应放在首位,②①句紧承④句从“传统”和“现今”两个方面具体阐述;③句“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⑤句“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是对如何做的总结;正确的语序为:④②①③⑤;
故选D。
11.不认同。写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表现了他的认真细致,谦虚表现对吕叔湘的尊重或为吕叔湘描标点这件事对吕叔湘的教育之大,影响之深,从侧面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感人至深。
认同。写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只是表现了他的认真细致,谦虚,不能表现他的待人厚。 1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叶圣陶先生与吕叔湘文字交往方面的待人深厚,引出下文在日常交往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事上叶先生的宽厚待人。同时,照应第①段的第一句。 13.我觉得作者的说法是妥当(不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张信笺让作者感受到叶先生的真诚和对人对事的格外认真,成为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14. 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写出他远送客人的真诚,从而突出他在日常交往中对人宽厚(意对即可。) 对“我”,一个晚辈那样细心体贴,关怀备至,待人不看尊卑,可见待人真诚。 对老王僵直下楼梯恐会摔倒的担心,为自己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感到抱歉 15.除了首尾呼应,我觉得还有两个作用:开头写寄家书是为了引出下文作者对叶圣陶、叶至善父子的深情怀念点题,结尾再次写姐弟俩千里寄书,强调突出了叶氏父子谆谆家风的后继有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欣慰(怀念)之情。 16.第一,要像叶先生那样律己严格待人宽厚。比如:认真完成作业,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疏漏和错误;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待人谦虚恳切。第二,要像叶先生一样对待别人一视同仁一样友善一样认真。比如:平等对待每位同学,无论是班长还是学困生。
【解析】1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材料一】第①段“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叶圣陶描标点的事,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修改标点,表现了他认真细致,严谨的态度。结合第①段“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分析,为吕叔湘描标点这件事对吕叔湘的教育、影响之深远,从侧面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所以不能删掉。也可认为能删去。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连标点符号都修改,表现了他的认真、细致,不能表现他待人厚的特点。
1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②段画线句“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承接上文,同时照应第①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写叶圣陶先生与吕叔湘文字交往方面的待人深厚,引出下文第②段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事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第③段作者说:“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结合第②段“当时,叶老视力已差,不能写毛笔字。老人明白来意后,郑重地交我一张打字的纸条,内容是向‘嘱我写字的同志’表示歉意”和第③段“至善先生介绍了叶老身体的近况。请托事过,这张字条却深深印入我的心底。从字里行间中,我分明地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吐语真诚,对人对事都是那么认真”理解,作者的说法是妥当的,因为这张信笺让作者感受到叶先生的真诚和对人对事的格外认真,结合第③段“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一页纸,这不是普通的一页信笺,而是我人生的教科书。为人处世,当以为楷模”分析,这种真诚、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一辈子学习。
14.本题考查做批注。(1)“无论”“一定”“还是”“才”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句子给人非常肯定、坚决的感觉,表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道是发自骨子里的。“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看着来人上路才转回去”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并以小见大,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特点。(2)“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是细节描写,叶老对“我”这样一个晚辈是那样细心体贴,可见礼貌谦卑,为人随和,待人真诚。(3)“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表达了对滞笨的老王下楼梯恐怕会摔倒的担忧,“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表达了自己为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感到愧疚。
15.本题考查开头段、结尾段的作用。除了首尾呼应,还有两个作用:开头第①段“日前,收到小沫和永和姐弟寄赠《叶圣陶叶至善千校家书》一卷。三年前,至善先生寄赠《父亲长长的一生》一卷。又27年前,叶圣老寄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两卷”写寄家书是为了引出下文作者对叶圣陶、叶至善父子的深情怀念,开篇点题;结尾第⑤段“顷接小沫、永和千里寄书,感慨尤深!所喜者,淳淳家风,后继有人,其欣慰又何如”再次写姐弟俩千里寄书,强调突出了叶氏父子谆谆家风,后继有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16.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可知,我们要像叶先生那样待人宽厚。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要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不要抄袭;要尊敬老师,待同学宽厚、友爱、真诚。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其间,我第一次去叶圣陶先生家。亲切谈话近两个小时。临别,我披衣就走,叶老拉住我,嘱我穿好大衣,还不放心地将钮扣一一摸过,确认扣上”可知,要尊重每一个人,多些细心体贴。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和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当同学有困难时多给与帮助、关心。结合材料二第④段“其中大作家、大学者如巴金、冰心、丁玲、萧乾均受其惠,普通读者有一般教师,一般编辑,老人也总是尽其所能,一视同仁,一样友善,一样认真,受教者何止千百!这是何等高尚的人品,又是怎样的精神境界”可知,我们要像叶先生一样,对待别人一视同仁,一样友善,一样认真。对待同学一视同仁,不要看不起学困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