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扬州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4.2《扬州慢》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7: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扬州慢》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对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3.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注】,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纱”一句,词人仅以七字便概括了贵族子弟外出观灯的气派,隽永有味,意境高远。
B.“白头”二句,写自身寂寥落寞。词人慨叹孤独年老但功名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
C.“白头”句与“笼纱”句构成反衬,贵族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
D.姜夔此词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于能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5.本词的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历来被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①荒,画眉人②远,燕子楼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
B.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
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
7.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选篇理由:此词是作者客居合肥时作。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一眼望去,满目荒凉。本词和《扬州慢》写作背景相同,两词各具特色,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D.刘禹锡曾写“我言秋日胜春朝”,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能改斋漫录》说:“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作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这必须是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守斋《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在《词源》中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正合前说,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贫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词人并不多,因为这既要求词人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和声调的限制,不如先作词后作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周邦彦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词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
B.填词讲究歌韵和谐,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谱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三、情景默写
13.扬州慢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________。”
(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3.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现在:“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这些虚实描写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丙申’是宋代皇帝年号”说法错误,“丙申”应是干支纪年;
B.“‘至日’是到这一天”说法错误,“至日”应是冬至这一天;
C.“‘至日’是到这一天”说法错误,“至日”应是冬至这一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说法错误,应改成“虚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实写战争的创痛”。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此词在表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上非常突出,所以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主要表现的景物有:“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极写伤乱之感,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
4.D 5.①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花满市,月侵衣”写灯月交映,景色宜人,“少年情事老来悲”则表达物是人非、人隔天涯的伤感。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情事是回忆少年时之乐事,老来悲则写此时词人的落拓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于能化实为虚,虚实结合”错误,艺术手法上主要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的手法。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下片三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的妙处。作答本题,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效果。
“花满市,月侵衣”,是上片“巷陌风光”的具体化;“少年情事老来悲”,则是说见此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少年时观灯同游之乐事,而此时风光依旧,情事已非,翻成老来之悲,这是对比;“花满市,月侵衣”,是乐景;“少年”句则是哀情,是冷笔。以乐景写哀情,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
6.C 7.萨词中写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而今昔日繁盛的汉家陵阙也是秋风瑟瑟,禾黍满眼,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慨叹。姜词中写曾经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尽是青青荠麦,而这一切皆因朝廷抵抗不力,金兵入侵所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如今扬州城凋残破败的痛心,对发动掠夺战争的金兵及南宋王朝投降政策有所谴责。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说法错误。“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化用杜牧的诗句,这一句并不是以爱情故事为典故,而是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中“关中”指陕西省一带,此句是说,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但如今陵阙照样为漫山遍野的庄稼所遮掩,同样也逃不掉历史长河的消磨。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慨叹。
姜夔词序中写到的“黍离”体现在词句中则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意思是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而这些景象是由什么造成的呢?接着词人用“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交代了这一原因,词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写出了朝廷抵抗不力,金兵入侵致使曾经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尽是青青荠麦的情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如今扬州城凋残破败的痛心,对发动掠夺战争的金兵及南宋王朝投降政策有所谴责。
8.B 9.①词人看初春的柳,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恐花落春去,可见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时伤世的意味。”错误,《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并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
C.“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错误,“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
D.“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写的,表现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诗情。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如,由“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可知作者初见柳树,就感觉柳树带有可怜的姿态,这与刚刚被贬来到这里的作者有相似之处,再加上后文提到“都是江南旧相识”,这更引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忧愁;由“正岑寂,明朝又寒食”,作者想到这个时候马上花落春去,这引发了作者惜春的忧伤;由“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可知,作者用生机勃勃的柳树反衬空城的凄凉,这让作者想到金入攻前是一派繁华,而如今却如此凄凉,这也引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恨。
10.B 11.C 12.A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贫乏”错误,原文第二段为“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流行的现成乐谱填词”,并没有说是因为“音乐知识匮乏”,且文中说的是“只是”,选项变成“只能”。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C项,“范成大……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原文第二段为“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由此词人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是先作词后配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且原文“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是说这样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并不意味着这样就能创造出传世经典。
故选A。
13.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荠、窥、乔、犹、渐、清、须、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