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
解:取a=100,b=10,此时P= ,Q= =lg ,R=lg55=lg ,比较可知
P 当正确的选择对象,在题设普遍条件下都成立的情况下,用特殊值(取得越简单越好)进行探求,从而清晰、快捷地得到正确的答案,即通过对特殊情况的研究来判断一般规律,是解答本类选择题的最佳策略.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可用或结合特例法解答的约占30%左右.3、筛选法(排除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理、性质、公式推演,根据“四选一”的指令,逐步剔除干扰项,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例9.已知y=loga(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2)
(C)(0,2) (D)[2,+∞)
解:∵ 2-ax是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a>1,排
除答案A、C;若a=2,由2-ax>0得x<1,这与
x∈[0,1]不符合,排除答案D.所以选(B).B例10小结:
筛选法适应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择支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予以否定,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的选择支的范围那找出矛盾,这样逐步筛选,直到得出正确的选择.它与特例法、图解法等结合使用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约占40%.4、代入法:
将各个选择项逐一代入题设进行检验,从而获得正确的判断.即将各选择支分别作为条件,去验证命题,能使命题成立的选择支就是应选的答案.(当题干提供的信息太少、或结论是一些具体的计算数字时,用这种方法较为方便的。) C例12、在下列各图中,y = ax2 + bx与y = ax + b (ab?0)的图象
只可能是( ) (A) (B) (C) (D) D例11、例13.函数y=sin( -2x)+sin2x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B) (C)2 (D)4
解:(代入法)f(x+ )=sin[ -2(x+ )]+sin[2(x+ )]=-f(x),而f(x+π)=sin[ -2(x+π)]+sin[2(x+π)]=f(x).所以应选(B);
另解:(直接法)y= cos2x- sin2x+sin2x=sin(2x+ ),T=π,选(B).B5、图解法:
据题设条件作出所研究问题的曲线或有关图形,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习惯上也叫数形结合法。例14.在 内,使 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图解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y=sinx与y=cosx的图象,便可观察选(C).
另解:(直接法)由 得sin(x- )>0,即2 kπ<x- <2kπ+π,取k=0即知选(C).C例15.在圆x2+y2=4上与直线4x+3y-12=0距离最小的点的坐标是( )
(A)( , ) (B)( ,- )
(C)(- , ) (D)(- ,- )
解:(图解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圆x2+y2=4和直线4x+3y-12=0后,由图可知距离最小的点在第一象限内,所以选(A)。
直接法:先求得过原点的垂线,再与已知直线相交而得。例16.设函数 ,若 ,则x0的取值范围是( )
(A)(-1 ,1) (B)(-1 ,+∞ )
(C)(-∞ ,-1)(0,+ ∞ )
(D)(-∞,-1)(1,+∞)
解:(图解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的图象和直线y=1,它们相交于(-1,1)
和(1,1)两点,由 ,得 或 。D
例17注意:
严格地说,图解法并非属于选择题解题思路范畴,而是一种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但它在解有关选择题时非常简便有效。不过运用图解法解题一定要对有关函数图象、方程曲线、几何图形较熟悉,否则错误的图象反而会导致错误的选择如:例18.函数y=|x2-1|+1的图象与函数y=2x的图象交点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本题如果图象画得不准确,很容易误选(B);答案为(C)。小结:
数形结合,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迅速作正确的判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历年高考选择题直接与图形有关或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的题目约占50%左右。6、估值法: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可以猜测、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当然自然加强了思维的层次。例20、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 ,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B)5 (C)6 (D)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EF∥平面ABCD,则F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2,∴VF-ABCD= ·32·2=6,而该多面体的体积必大于6,故选(D)。例21、已知过球面上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BC=CA=2,则球面面积是( ) (A) π (B) π
(C)4π (D) π
解∵球的半径R不小于△ABC的外接圆半径r= ,
则S球=4πR2≥4πr2= π>5π,故选(D).小结:
估算,省去了很多推导过程和比较复杂的计算,节省了时间,从而显得快捷。其应用广泛,它是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运算方法。三、总结提炼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解选择题只要选对就行,至于用什么“策略”,“手段”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人称可以“不择手段”。但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弄清每一个选择支正确的理由与错误的原因,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
总之,解答选择题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原则上都可以指导选择题的解答,但更应该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迅速 、 准确地获取正确答案,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后续解题节省时间。课件51张PPT。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关于选择题的说明 1.选择题占据了数学试卷“半壁江山”,是三种题型中的 “大姐大”.她,美丽而善变,若即若离,总让不少人和她“擦肩而过”,无缘相识;她,含蓄而冷酷,一字千金,真真假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2. “选择”是一个属于心智范畴的概念.尽管她总在A、B、C、D间徘徊,但如何准确、快捷、精巧地获取正确答案,我们一向提倡“不择手段”我们坚决反对“小题大做” 3.据有关专家测试:选择题的正常解答时间应在3分钟左右,各人按自己的定位高低、解题情况和得分重点恰当调整完成.选择题的特点 数学选择题与其它题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立意新颖、构思精巧、迷惑性强,内容相关相近,真伪难分. 把曲线ycosx+2y-1=0沿向量 的方向平移,得到的曲线方程是( )
A. (1-y) sinx+2y-3=0
B. (y-1) sinx+2y-3=0
C. (y+1)sinx+2y+1=0
D. -(y+1)cosx+2y+1=0CC 2.技巧性高、灵活性大、概念性强,题材含蓄多变.C若y=f (x)是周期为t的函数,
则y=f (2x+1)是 ( )
A. 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
B. 周期为2t的周期函数
C. 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D. 不是周期函数
D 已知平面α及以下三个几何体:⑴长、宽、高皆不相等的长方体;⑵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但不是矩形或菱形的四棱锥;⑶正四面体 这三个几何体在平面α上的射影可以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是 ( )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⑴⑵⑶D 3.知识面广、切入点多、综合性强,内容跨度较大. 设 是双曲线的焦点,
是其顶点,P在双曲线上,
的内切圆与边 的切点位于( )
A.线段MN内部 B.点N或点M
C.线段F1M或 NF2的内部
D.以上都有可能B选择题的解题思路(1)见到题就埋头运算,按着解答题的思路去求解,得到结果再去和选项对照,这样做花费时间较长,有时还可能得不到正确答案. 正是由于选择题与其他题型特点不同,解题方法也有很大区别,做选择题最忌讳:(2) 随意“蒙”一个答案,准确率只有25%!但经过筛选、淘汰,正确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多思考一点 , 少计算一点!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多想少算解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准确,迅速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第一个关键: 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加以集中整理.凡在题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都是平时理解、记忆、运用的重点,也是我们在解选择题时首先需要回忆的对象.第二个关键:发现题材中的“机关”—— 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往往是该题“价值”之所在,也是我们失分的“隐患”. 除此而外,审题的过程还是一个解题方法的抉择过程,开拓的解题思路能使我们心如潮涌,适宜的解题方法则帮助我们事半功倍.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 析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意,联系知识,形成思路的过程.由于选择题具有相近、相关的特点.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可以结合题目,将选项逐一比较,用一些“虚拟式”的“如果”,加以分析与验证,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抓住关键,全面分析 通过审题、析题后找到题目的关键所在是十分重要的,从关键处入手,找突破口,联系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4、反复检查,认真核对 在审题、析题的过程中,由于思考问题不全面,往往会出现偏差.因而,再回首看上一眼,再认真核对一次,也是解选择题必不可少的步骤.选择题的解题方法直接法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 函数 的图象是平面上到两
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
的点的轨迹,则这个定长为 A 设 ,函数 的反
函数和 的反函数的图象
关于( )
A. 轴对称 B. 轴对称
C. 对称 D. 原点对称BD已知函数f(x)=(2x+5)6,则导函数f′(x)中的x3的系数为( )A、36000 B、24000
C、12000 D、6000BD解法) 如果函数y=sin2x+acos2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那么a= ( )
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不合题意的结论,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 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
②若 ;
③若 ;
④若m、n是异面直线,
其中真命题是 (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D 在下面给出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既是区间(0,)上的增函数,又是以 为周期的偶函数( )
A、 B、
C、 D、B特殊化法 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较困难,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⑴取特殊值
1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48,前2n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项和为( )
A.-24 B.84 C.72 D.36
2若0<|α|< ,则
A.sin2α>sinα B.cos2α
1、如图:在棱柱的侧棱A1A和B1B上各一动点P,Q满足A1P=BQ,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 )
A.3∶1 B.2∶1C.4∶1 D ∶1
2、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p、q,则
+ 等于( )
A.2a B. C.4a D.BC(4)找特殊模型
设f(x,y)=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面积有限图形D边界的方程,则f(2x,2y)=0围成图形面积是D面积的( )倍
A、1/4 B、1 C、1/2 D、4A估算法 由题设条件,结合自己的数学经验,运用非严格的逻辑推理合理地猜测出正确的结论。估算在近几年高考数学中颇受青睐.人口问题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估计人口数量和发展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基础.由人口统计年鉴,可查得我国从1974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下(单位:亿):由此可估算出我国2004年的人口数为( )
A.13.02亿 B.13.22亿
C.13.42亿 D.13.66亿B若方程 的解为x0,
则x0属于以下区间( )
A B
C D B验证法 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
对任意的 都有( )D现有男女学生共8人,从男生中选2人,从女生中选1人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竞赛,共有90种不同的方案,那么男、女生人数分别是 ( )
A. 男生2人,女生6人
B. 男生3人,女生5人
C. 男生5人,女生3人
D. 男生6人,女生2人BD图象法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椐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BD特征分析法不同的选择题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某些选择题的条件、结论或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一些特殊关系,只要发现了这些特殊关系就能很快作出选择.即抓住题中的位置特征、数值特征、结构特征进行推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对应的三边成等比数列,则三个内角的公差是( )
A、450 B、300 C、150 D、00D由
定义映射 : ,
则 的象是( )
A B
C D D祝同学们高考成功!高考数学选择题怎么选
解答高考数学选择题既要求准确破解,又要快速选择,正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的,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该算不算,巧判关.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在对照选支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巧法,以便快速智取. 下面按知识版块加以例说.
函数与不等式
已知则的值等于( ).
A. 0 B. C. D. 9
讲解 由,可知选C.
例2 函数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讲解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其对称轴为,于是有是递增区间,从而即应选A.
例3 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讲解 当与异号时,有, 则必有,从而,解出,故应选A.
关于函数,有下面四个结论:
(1)是奇函数;
(2)当时,恒成立;
(3)的最大值是;
(4) 的最小值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讲解 由是偶函数,可知(1)错;
又当时,,所以错(2);
当,故(3)错;
从而对照选支应选A.
2. 三角与复数
例5 如果函数y = sin2x + a cos2x的图象关于x=对称,则a=( ).
A. B.- C. 1 D. -1
讲解 因为点(0,0)与点(,0)关于直线x=对称,所以a必满足:
sin0 + a cos0=sin()+ a cos(),
解出a=-1,从而可以排除A, B, C.,故应选D.
例6 在内,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讲解 将原不等式转化为 由,知,从而,故应选C.
事实上,由显然满足,从而否定A, B, D, 故应选C.
亦可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和在上的图象,进行直观求解.
例7 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不可能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讲解
由无解,可知应选A.
亦可取特值进行排除.事实上
记复数对应的点为P.若取,点P在第二象限;若取,则点P在第三象限; 若取,则点P在第四象限,故应选A.
例8 把曲线先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再沿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曲线方程是( ).
A. B.
C. D.
讲解 对作变换
得
即 .
故应选C.
记住一些运动变换的小结论是有效的.本题是函数向方程式的变式,较为新颖.
3. 数列与排列组合
由给出的数列的第34项是( ).
A. B. 100 C. D.
讲解 对已知递推式两边取倒数, 得
即 .
这说明数列是以为首项, 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从而有
即 故应选B.
构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解决数列考题的常用方法, 值得我们重视.
例10 一种细胞,每三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把一个这种细胞放入一个容器内,恰好一小时充满;如果开始时把两个这种细胞放入该容器内,那么细胞充满容器的时间为( ).
A. 57分钟 B. 30分钟 C. 27分钟 D.45分钟
讲解 设容器内细胞共分裂n次,则,即从而共花去时间为分钟,故应选A.
例11 从正方形的6个面中选取3个面,其中有2个面不相邻的选法共有( ).
A. 8种 B. 12种 C. 16种 D. 20种
讲解 采用补集思想求解. 从6个面中任取3个面的取法共有种方法,其中三个面交于一点共有8种可能,从而满足题意的取法共有种,故应选B.
请读者思考:关系式:的含义是什么?
4. 立体几何
例12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
正方形,EF∥AB,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B.5 C.6 D.
讲解 本题的图形是非常规的多面体,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割.
连EB、EC,得四棱锥E―ABCD和三棱锥E―BCF,这当中,四棱锥E―ABCD的体积易求得, 又因为一个几何体的体积应大于它的部分体积,所以不必计算三棱锥E―BCF的体积,就可排除A, B.,C.,故应选D.
“体积变换”是解答立体几何题的常用方法,请予以关注.
例13 关于直线以及平面,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
若 则
若 则
若 且则
若则
讲解 对于选支D, 过作平面P交平面N于直线,则,而从而
又 故 应选D.
请读者举反例说明命题A, B, C, 均为假命题.
解析几何
例14 过抛物线y=x2(a> 0)的焦点F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FP与FQ的长分别是p、q,则=( ).
A. 2a B. C. 4a D.
讲解 由题意知,对任意的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的值都是的表示式,因而取抛物线的通径进行求解,则p=q=,所以=,故应选D.
例15 点P到曲线(其中参数)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 ).
A. 0 B. 1 C. D. 2
讲解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点P到曲线上的点Q的距离为
当时, 故应选B.
将曲线方程转化为,显然点P是抛物线的焦点,由定义可知:抛物线上距离焦点最近的点为抛物线的顶点,故应选B.
例16 已知椭圆=1(a>b>0),双曲线=1和抛物线y2=2px(p>0 )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e3,则( ).
A.e1e2>e3 B.e1e2=e3
C.e1e2<e3 D.e1e2≥e3
讲解
故应选C.
例17 平行移动抛物线,使其顶点的横坐标非负,并使其顶点到点的距离比到y轴的距离多,这样得到的所有抛物线所经过的区域是
A. xOy平面 B.
C. D.
讲解 我们先求出到点的距离比到y轴的距离多的点的轨迹.
设P(x,y)是合条件的点,则,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再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于是平移后抛物线的方程为
按a整理得 .
,化简得.故应选B.
综合性性问题
例18 某电脑用户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式共有(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讲解 设购买单片软件片, 磁盘盒, 由题意得
经检验可知,该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为:
当时,
当时,
当时,
总共有7组, 故应选C.
例19 银行计划将某资金给项目M和N投资一年,其中40%的资金给项目M,60%的资金给项目N,项目M能获得10%的年利润,项目N能获得35%的年利润,年终银行必须回笼资金,同时按一定的回扣率支付给储户. 为了使银行年利润不小于给M、N总投资的10%而不大于总投资的15%,则给储户回扣率最小值为( )
A.5% B.10% C.15% D.20%
讲解 设共有资金为, 储户回扣率, 由题意得解出
解出 ,故应选B.
例20 某电视台的颁奖礼盒用如下方法做成:先将一个奖品放入一个正方体内,再将正方体放在一个球内,使正方体内接于球;然后再将该球放入一个正方体内,球内切于该正方体,再将正方体放入一个球内,正方体内接于球,……如此下去,正方体与球交替出现. 如果正方体与球共有13个,最大正方体的棱长为162cm. 奖品为羽毛球拍、蓝球、乒乓球拍、手表、项链之一,则奖品只能是(构成礼品盒材料的厚度忽略不计)( ).
A . 项链 B. 项链或手表
C. 项链或手表,或乒乓球拍 D. 项链或手表,或乒乓球拍,或蓝球
讲解 因正方体的中心与外接球的中心相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有
即
半径为R的球的外切正方体的棱长,
相邻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为
因为有7个正方体,设最小正方体的棱长为t,则
得.
故礼品为手表或项链. 故应选B.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 例如:估值选择法、特值检验法、顺推破解法、数形结合法、特征分析法、逆推验证法、提炼公式法等都是常用的解法. 解题时还应特别注意: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求解时对照选支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快速选择、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法
一、考点分析
高考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中,不但题目数量多,且占分比例高,共计60分,占40%。它具有它独特的结构特点和考查功能。
(一)数学选择题的特点
(1)概念性强;(2)量化突出;(3)充满思辨性;(4)形数兼备;(5)解法多样化;(6)评卷公平。
(二)数学选择题的考查功能
(1)能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每道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为2--5个,以3--4个居多,故选择题组共考查可达到近50个之多,而考生解答只需15分钟左右。相当于解一个中等难度的解答题,但一道解答题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对三四十个考点考查。
(2)能够比较确切地测试考生对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灵活和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的结构形式
由题干和选择支两部分组成。
三、解选择题的原则
根据选择题的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要求迅速和准确为原则。
四、解选择题的方法
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相对照来确定选项。
二)排除法(也称筛选法,淘汰法)就是在四个选择支中,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选择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前提是“答案唯一”且选择支已确定。
三)验证法 就是将各选择支或者其中的特殊值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然后确定符合要求的选择支。
四)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题干和选择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异同,并从中发现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特例法 把满足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关系或者特殊图形对选择支进行栓验或推理,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的方法。
1.特殊值
2.特殊点
3.特殊角
4.特殊函数
5.特殊数列
6.特殊图形
六)极限法 将研究的对象或过程引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明显,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七)估值法 有些以计算题的面目出现且有较复杂的计算,运算量较大时通常无须精确求出结果,只求出答案的近似值或大致范围从而作出判断的方法。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
…
八)数形结合法 就是借助于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数形结合,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法,除了上述介绍的八种方法外,还有很多,如逆推法、变更问题法等等,但常用的方法为上述八种方法,也是较为简单、快捷的方法。任何解法的基础是熟练掌握“三基”和具有丰富的数学解题经验,绝对不能投机取巧,乱闯瞎蒙。在解选择题时,除了单用一种解法外,有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并在解选择题时,应充分运用直觉思维来处理
题干和选择支中的信息,充分捕捉特征,广泛联想,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根据一定的意向,越过许多中间环节,一步到达问题的答案。
注:所选例题均为各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由于篇幅的原因,所有例题均只提供简单的解析,而没分析出题意图、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有些题例的解法可能还有比提供的解法中更为简单的方法,而一时没有想到,不足不细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班级: 姓名:
1.设全集{1,2,3,4,5,7},集合{1,3,5,7},集合{3,5},则
(A) (B) (C) (D)
2.已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3.四个条件:,,,中,能使成立的充分条件的个数是
(A)1 (B)2 (C)3 (D)3
4.,,,,,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和的解集分别为集合和,那么“”是“”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5.已知集合{≤≤7},,且,若,则
(A)-3≤≤4 (B)-34 (C) (D)≤4
6.已知集合{1,3},{,Z},又,那么集合的真子集共有
(A)3个 (B)7个 (C)8个 (D)9个
7.若集合,满足,则称(,)为集合的一个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时,(,)与(,)为集合的同一种分拆,则集合{,,}的不同分拆种数是
(A)27 (B)26 (C)9 (D)8
8.设集合{≤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2) (B)(-1,+∞) (C)-1,+∞) (D)[-1,1]
9.集合{,1},{,1,2},其中{1,2,…,9}且,把满足上述条件的一对有序整数()作为一个点,这样的点的个数是
(A)9 (B)14 (C)15 (D)21
10.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且”是“对于任意正自然数,都有”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1.已知,全集R,集合,,{≤},则与的关系为
(A) (B) (C) (D)
12.如果命题“(或)”为假命题,则
(A),均为真命题 (B),均为假命题
(C),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
13.已知集合,集合{,Z},则等于
(A){2} (B){2,8} (C){4,10} (D){2,4,8,10}
14.已知全集{R},集合{≤1或≥3},集合{,R},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或 (B) (C) (D)
15.给定集合{,Z},,,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A) (B) (C)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定义{且},若{1,3,5,7,9},{2,3,5},则 .
17.若集合{且},则 .
18.设集合,,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9.设集合,,则集合{且}= .
20.已知集合{1,2},集合满足{1,2},则这样的集合有 个.
简明参考答案(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D
B
A
C
B
A
A
C
B
C
A
16、{1,7,9}
17、2
18、0≤≤1
19、{1,3}
20、4
第二章 函数
班级: 姓名:
1.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方程(为常数)
(A)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B)至少有一个实根
(C)至多有一个实根 (D)没有实根
2.设二次函数,如果,则等于
(A) (B) (C) (D)
3.如果函数的图象关于点(1,2)对称,那么
(A)-2,4 (B)2,-4 (C)-2,-4 (D)2,4
4.定义在R上的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它在定义域上是
减函数,给出如下命题:①=1;②;③若,则
;④若,则,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5.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若,,则 图1
(A) (B)
(C) (D),的大小与,的取值有关
6.某种电热水器的水箱盛满水是200升,加热到一定温度可浴用.浴用时,已知每分钟放水34升,在放水的同时注水,分钟注水升,当水箱内水量达到最小值时,放水自动停止.现假定每人洗浴用水65升,则该热水器一次至多可供
(A)3人洗澡 (B)4人洗澡 (C)5人洗澡 (D)6人洗澡
7.已知函数,,则(,1)等于
(A)-1 (B)5 (C)-8 (D)3
8.设点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点处切线倾斜角为,则角的取值范围是
(A)0,, (B)0,, (C), (D),
9.已知函数,,,R,且,,,则
的值
(A)一定大于零 (B)一定小于零 (C)等于零 (D)正负都有可能
10.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那么的值为
(A)2 (B)-2 (C)3 (D)-3
11.函数 满足,则的值是
(A)2 (B) (C) (D)
12.设是偶函数,是奇函数,那么的值为
(A)1 (B)-1 (C) (D)
13.若是R上的减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0,4)和点(3,-2),则当不等式 的解集为(-1,2)时,的值为
(A)0 (B)-1 (C)1 (D)2
14.已知函数,则的值是
(A)9 (B) (C)-9 (D)-
15.关于函数,有下面四个结论:
(1)是奇函数; (2)当时,恒成立;
(3)的最大值是; (4)的最小值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 .
17.已知函数的值域是[-1,4 ],则的值是 .
18.设的图象如右图2所示,且满足,
则在[ 1,2 ]上的反函数 .
19.对任意的函数,,在公共域内,规定
,若,,
则的最大值为 .
20.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其图象关于轴对称;
②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
③的最小值是;
④当或时,是增函数;
⑤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简明参考答案(第二章函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B
C
B
A
A
B
A
C
D
C
B
A
16、6
17、48
18、
19、1
20、①、③、④
第三章 数列
班级: 姓名:
1.下列四个数中,哪一个时数列{}中的一项
(A)380 (B)39 (C)35 (D)23
2.在等比数列中,首项,则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公比
(A) (B) (C) (D)
3.已知的前项和,则的值为
(A)67 (B)65 (C)61 (D)56
4.在等差数列中,公差,,则的值为
(A)40 (B)45 (C)50 (D)55
5.设,则(N*)的值为
(A)0 (B)3 (C)4 (D)随的变化而变化
6.已知等差数列中,,若,且,,则等于
(A)38 (B)20 (C)10 (D)9
7.一套共7册的书计划每2年出一册,若各册书的出版年份数之和为13979,则出齐这套书的年份是
(A)1997 (B)1999 (C)2001 (D)2003
8.一个项数是偶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偶数项的和是奇数项和的2倍,又它的首项为1,且中间两项的和为24,则此等比数列的项数为
(A)12 (B)10 (C)8 (D)6
9.已知方程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等于
(A)1 (B) (C) (D)
10.已知数列中,,,,则等于
(A)6 (B)-6 (C)3 (D)-3
11.在中,是以-4为第3项,4为第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是以为第3项,9为第6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该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12.已知1是与的等比中项,又是与的等差中项,则的值是
(A)1或 (B)1或 (C)1或 (D)1或
13.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3
14.设函数(R,且,N*),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记,则数列
(A)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B)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C)是常数列 (D)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15.过圆内一点(5,3)的条弦的长度组成等差数列,且最小弦长为数列的首项,最大弦长为数列的末项,若公差[,],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A)4 (B)5 (C)6 (D)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在数列中,,且,则 .
17.设数列,(),N* 满足,则为等差数列是为等比数列的 条件.
18.依次写出数,,,…法则如下:如果为自然数且未写出过,则写,否则就写,那么 .
19.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为,,,则 .
20.等差数列中,公差是自然数,等比数列中,,.现又数据:① 2,② 3,③ 4,④ 5,当中所有的项都是数列中的项时,可以取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
简明参考答案(第三章数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B
B
C
D
C
C
B
A
D
D
C
A
16、99
17、充要
18、6
19、
20、①,②,③,④
第四章 三角函数
班级: 姓名:
1.若点在第三象限,则角的终边必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函数图象的相邻两支截直线所得线段长为,则的值是
(A)0 (B)1 (C)-1 (D)
3.在中,,若函数在[0,1]上为单调递减函数,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B)
(C) (D)
4.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方程表示
(A)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5.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60o,则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随的值而定
6.给出四个函数,则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性质的函数是:①最小正周期是;②图象关于点(,0)对称
(A)(B) (C) (D)
7.将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再作关于轴对称的曲线,得到函数的图象,则的表达式是
(A) (B) (C) (D)
8.若把一个函数的图象按(,-2)平移后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原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A) (B) (C) (D)
9.设是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则下列四个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在(0,)内,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某人朝正东方走km后,向左转150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它离出发点恰好km,那么等于
(A) (B) (C)或 (D)3
12.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象限角,若,则
(B)都是第二象限角,若,则
(C)都是第三象限角,若,则
(D)都是第四象限角,若,则
13.为了使函数在区间[0,1]上至少出现50次最大值,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14.若,则等于
(A) (B) (C) (D)
15.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不是函数的图象的对称中心的是
(A)(,0) (B)(,0) (C)(,0) (D)(,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①其最小正周期是;②其图象可由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③其表达式可改写为;④在[,]上为增函数.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
17.函数的最大值是 .
18.函数的最小值是 .
19.对于函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存在(0,),使;②存在(0,),使恒成立;③存在R,使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④函数的图象关于(,0)对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20.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那么的外接圆的直径为 .
简明参考答案(第四章三角函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B
C
D
B
D
D
C
C
D
B
C
D
16、①,④
17、
18、
19、①,③,④
20、
第五章 平面向量
班级: 姓名:
1.已知平面上有三点(1,1),(-2,4),(-1,2),在直线上,使,连结,是的中点,则点的坐标是
(A)(,2) (B)(,1) (C)(,2)或 (,1) (D)(,2)或(-1,2)
2.已知是夹角为的单位向量,则和的夹角是
(A) (B) (C) (D)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若,则
(C)≥ (D)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2,-1),(-1,3),若点满足其中0≤≤1,且,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1≤≤2) (D)(-1≤≤2)
5.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随的值而定
6.若,且(),则实数的值为
(A)-6 (B)6 (C)3 (D)-3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①存在唯一的实数,使;②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使;③与不共线若存在实数,使=0,则;④与不共线不存在实数,使.
(A)①和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③和④
8.设为非零向量,则下列命题中:①与有相等的模;②与的方向相同;③与的夹角为锐角;④≥且与方向相反.真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9.在四边形中,,,则四边形是
(A)直角梯形 (B)菱形 (C)矩形 (D)正方形
10.设,是基底向量,已知向量,,,若三点共线,则的值是
(A)2 (B)3 (C)-2 (D)-3
11.已知为非零向量,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 (B)与有共同的起点 (C) (D)
12.已知分别是的边上的中线,且,,则是
(A) (B) (C) (D)
1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命题是
(A)在四边形中,若,则为平行四边形
(B)已知为非零向量,且平分与的夹角,则
(C)已知与不共线,则与不共线
(D)对实数,,,则三向量,,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14.下面五个命题:⑴所有的单位向量相等;⑵长度不等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⑶若满足且同向,则;⑷由于零向量的方向不确定,故与任何向量不平行;⑸对于任何向量,必有≤.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A)⑴,⑵,⑶ (B)⑸ (C)⑶,⑸ (D)⑴,⑸
15.与向量(1,)的夹角为的单位向量是
(A)(1,) (B)(,1) (C)(0,1) (D)(0,1)或(,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且三点共线,则实数= .
17.已知,(),且||=||(),则
.
18.已知,,且()⊥(),与的夹角为,则 .
19.将圆按向量=(2,1)平移后,与直线相切,则的值为 .
20.已知四点的坐标分别为(-1,0),(1,0),(0,1),(2,0),是线段
上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是 .
简明参考答案(第五章平面向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C
C
B
B
C
C
A
D
A
D
B
D
16、-8
17、
18、
19、-1或-5
20、
第六章 不等式
班级: 姓名:
1.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设(0,+∞),则三个数,,的值
(A)都大于2 (B)都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3.设≥0,≥0,且,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4.且,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B) (C) (D)
5.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是
(A)或 (B)或(C) (D)
6.若是R上的减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0,4)和点(3,-2),则当不等式的解集为(-1,2)时,的值为
(A)0 (B)-1 (C)1 (D)2
7.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 (C)(,1) (D)(0,1)∪(1,+∞)
8.若≥4,则的最小值为
(A)8 (B) (C)2 (D)4
9.,且,则下列四个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 (B)≥4 (C)≥ (D)≥1
10.使有实数解的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1
11.不等式的解集为,且,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0,) (D)(0,
12.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四个条件:;;;中,能使成立的充分条件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14.下列不等式中,与不等式≥0同解的是
(A)≥0 (B) (C)≥0 (D)≤0
15.设实数满足且,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A)且 (B)且 (C)且 (D)且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若,,且,则实数的范围是 .
17.对于满足0≤≤4的实数,使恒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18.不等式的解是 .
19.不等式的解集是 .
20.设式中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C
C
C
C
D
D
C
B
A
C
D
C
16、
17、(-∞,-1)∪(3,+∞)
18、或
19、(-4,2)
20、12
第七章 直线与圆
班级: 姓名:
1.直线的倾斜角是
(A)1 (B) (C) (D)
2.若直线(R)始终平分圆的周长,则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1] (C)(-∞,1) (D)(-∞,1]
3.已知点(,),(,),则的最大值是
(A)5 (B)3 (C)2 (D)1
4.已知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为实数).当直线与直线的夹角在(0,)之间变动时,的取值范围是
(A)(,1)∪(1,) (B)(,)
(C)(0,1) (D)(1,)
5.已知直线和直线.若与关于直线对称,且,则的斜率为
(A)-2 (B) (C) (D)2
6.已知圆,点(-2,0)及点(2,),从点观察点,要使视线不被圆挡住,则的取值范围是
(A)(-∞,-1)∪(-1,+∞) (B)(-∞,-2)∪(2,+∞)
(C)(-∞,)∪(,+∞) (D)(-∞,-4)∪(4,+∞)
7.已知⊙,⊙,两圆的内公切线交于点,外公切线交于点,则分的比为
(A) (B) (C) (D)
8.如果直线与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那么的值分别是
(A),6 (B),-6 (C)3,-2 (D)3,6
9.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R,则的最小值是
(A)1 (B)2 (C)4 (D)5
1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相交或相切
11.过点(1,2)总可作两条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或 (D)都不对
12.圆与圆的公切线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3.点(2,0),是圆上任意一点,则线段中点的轨迹是
(A)椭圆 (B)直线 (C)圆 (D)抛物线
14.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0,) (D)(,
15.已知,点是圆内一点,直线是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直线的方程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与圆相交 (B),且与圆相切
(C),且与圆相离 (D),且与圆相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过(1,4)作一条直线,使其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正,当其和最小时,则这条直线的方程为 .
17.与圆和圆都外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18.已知两圆和相交于两点.若点的坐标为(1,2),则
点的坐标为 .
19.已知圆与轴交于两点,与轴的一个交点为,则 .
20.过点(1,2)的直线将圆分成两段弧,其中的劣弧最短时,的方程为 .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A
A
C
A
A
B
D
C
D
C
B
C
16、
17、
18、(―2,―1)
19、
20、
第八章 圆锥曲线
班级: 姓名:
1.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2.已知点(3,4)在椭圆上,则以点为顶点的椭圆的内接矩形的面积是
(A)12 (B)24 (C)48 (D)与的值有关
3.椭圆()的半焦距为,若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恰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4.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方程表示
(A)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5.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0,+∞) (B)(0,2) (C)(1,+∞) (D)(0,1)
6.设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点在双曲线上,且,则的值等于
(A)2 (B) (C)4 (D)8
7.如果双曲线上一点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是8,那么点到它的右准线的距离是
(A) (B) (C) (D)
8.已知抛物线的图象与抛物线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A) (B) (C) (D)
9.一个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2,)是椭圆上一点,且成等差数列,则椭圆方程为
(A) (B) (C) (D)
10.设是椭圆的中心,是椭圆上对应于的点,那么直线的斜率为
(A) (B) (C) (D)
11.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和,则和关系为
(A)= (B) (C) (D)
12.已知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则为
(A)1 (B)2 (C)3 (D)4
13.设椭圆的焦点在轴上,{1,2,3,4,5},{1,2,3,4,5,6,7},这样的椭圆共有
(A)35个 (B)25个 (C)21个 (D)20个
14.双曲线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是
(A) (B) (C) (D)
1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直线上,则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 (B)
(C)或 (D)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在双曲线上且满足,则 .
17.若双曲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18.椭圆(为参数)上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 .
19.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运动,则的最大值是 .
20.已知点在抛物线上,则的最小值是 .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D
A
C
C
A
D
D
B
D
B
C
16、
17、[,0)∪(0,]
18、(此时)
19、≤
20、3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班级: 姓名:
1、空间两直线在平面上射影分别为、和、,若∥,与交于一点,则和的位置关系为
(A)一定异面 (B)一定平行 (C)异面或相交 (D)平行或异面
2、在直二面角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直角边,与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则与所成的角是
(A) (B) (C) (D)
(第2题图)
3、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设直线与所成的角分别为∠1和∠2,则
(A)∠1+∠2=900 (B)∠1+∠2≥900 (C)∠1+∠2≤900 (D)∠1+∠2<900
4、已知边长为a的菱形ABCD,∠A=,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折成二面角θ,已知θ∈[,],则两对角线距离的最大值是
(A) (B) (C) (D)
5、(A方案)二面角―AB―β的平面角是锐角,C是面内的一点(它不在棱AB上),点D是点C在面β上的射影,点E是棱AB上满足∠CEB为锐角的任意一点,那么
(A)∠CEB=∠DEB (B)∠CEB>∠DEB
(C)∠CEB<∠DEB (D)∠CEB与∠DE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B方案)若点A(,4-μ,1+2γ)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B(-4λ,9,7-γ),则λ,μ,γ的值依次为
(A)1,-4,9 (B)2,-5,-8 (C)-3,-5,8 (D)2,5,8
6、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可能是
(A)六边形 (B)菱形 (C)梯形 (D)直角三角形
7、已知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将△ADC折起,设A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当β取最大值时,二面角B―AC―D等于
(A)1200 (B)900 (C)600 (D)450
8、下列各图是正方体或正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中不共面的一个图是
(A) (B) (C) (D)
9、有三个平面,β,γ,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β,γ两两相交,则有三条交线 (B)若⊥β,⊥γ,则β∥γ
(C)若⊥γ,β∩=a,β∩γ=b,则a⊥b (D)若∥β,β∩γ=,则∩γ=
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BC中点,N为D1C1的中点,则NB1与A1M所成的角等于
(A)300 (B)450 (C)600 (D)900
11、已知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各个顶点处都有三条棱,则顶点数V与面数F满足的关系式是
(A)2F+V=4 (B)2F-V=4 (C)2F+V=2 (D)2F-V=2
12、如图,已知面ABC⊥面BCD,AB⊥BC,BC⊥CD,且AB=BC=CD,设AD与面ABC所成角为,AB与面ACD所成角为β,则与β的大小关系为
(A)<β (B)=β (C)>β (D)无法确定
13、(A方案)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V,点P、Q分别在侧棱AA1和CC1上,AP=C1Q,则四棱锥B-APQC的体积为
(A) (B) (C) (D)
(13题方案A图) (13题方案B图)
(B方案)侧棱长为2的正三棱锥,若其底面周长为9,则该正三棱锥的体积是
(A) (B) (C) (D)
14、(A方案)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B与直线B1C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
(A) (B) (C) (D)
(B方案)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A1C1,B1C,CD1的中心分别为O1,O2,O3,则直线AO1与直线O2O3所成的角为
(A)900 (B)600 (C)450 (D)300
(14题B方案图) (15题A方案图) (15题B方案图)
15、(A方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成600角的面对角线的条数是
(A)4条 (B)6条 (C)8条 (D)10条
(B方案)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A1E与C1F所成的角是θ,则
(A)θ=600 (B)θ=450 (C) (D)
1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平面B1D1E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 (C) (D)
(第16题图) (第17题B方案图)
17、(A方案)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AC=,BC=2,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A) (B) (C) (D)
(B方案)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DD1的中点,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P为棱A1B1上任意一点,则直线OP与直线AM所成的角为
(A) (B) (C) (D)与P点的位置有关
18、(A方案)斜棱柱底面和侧面中矩形的个数最多可有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B方案)设空间两个不同的单位向量a=(x1,y1,0),b=(x2,y2,0)与向量c=(1,1,1)的夹角都等于,则等于
(A) (B)-1 (C) (D)1
19、(A方案)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B)5 (C)6 (D)
(第19题A方案图) (第19题B方案图)
(B方案)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中,AB,BC,CD两两互相垂直,且AB=BC=2,E是AC的中点,异面直线AD与BE所成的角的大小是,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是
(A)8 (B)6 (C)2 (D)
20、(A方案)长方体的三个相邻面的面积分别为2,3,6,这个长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面积为
(A) (B) (C) (D)
(B方案)设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则△BCD是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21、已知球面的三个大圆所在平面两两垂直,则以三个大圆的交点为顶点的八面体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是
(A)2∶π (B)1∶2π (C)1∶π (D)4∶3π
22、如图,在斜三棱柱A1B1C1-ABC中,∠BAC=90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A)直线AB上 (B)直线BC上 (C)直线AC上 (D)△ABC内部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是对角线A1C上的点,且PQ=,则三棱锥P-BDQ的体积为
(A) (B) (C) (D)无法确定
24、已知球的内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3cm,2cm和cm,则此球的体积为
(A) (B) (C) (D)
25、如图,在一根长11cm,外圆周长6cm的圆柱形柱体外表面,用一根细铁丝缠绕,组成10个螺旋,如
果铁丝的两端恰好落在圆柱的同一条母线上,则铁丝长度的最小值为
(A)61cm (B)cm (C)cm (D)10cm
26、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连结相邻面的中心,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A) (B) (C) (D)
27、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和GH能相交于点P,那么
(A)点P必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
(C)点P必在平面ABC内 (D)点P必在平面上ABC外
28、设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若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为24,一条对角线长度为5,体积为2,则
(A) (B) (C) (D)
29、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设x=2PA2+2PC2-AC2,y=2PB2+2PD2-BD2,则x,y之间的关系为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30、(A方案)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A1B⊥BC,且A1C与底面成600角,AB=BC=2,则该棱柱体积的最小值为
(A) (B) (C)4 (D)3
(第30题A方案图) (第30题B方案图)
(B方案)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为AC与BD的交点,若a,b,c,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是
(A)a+b+c (B)a+b+c (C)ab+c (D)ab+c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A方案)a、b为异面直线,,,又A∈,B∈β,AB=12cm,AB与β成600角,则a、b间距离为 .
(B方案)已知向量a、b满足| a | = ,| b | = 6,a与b的夹角为,则3| a |-2(a·b)+4| b | = .
32、若一个正多面体各个面的内角总和为36000,则它的棱数、面数、顶点数依次为 .
33、正方体的两个面上的两条对角线所成的角为 .
34、在三棱柱ABC-A1B1C1中,P,Q分别为AA1,BB1上的点,且A1P=BQ,则(VC-ABQ+VC-ABP)∶ .
3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E为CD上的动点,四边形ABCD为 时,体积VP-AEB恒为定值(写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即可).
(第35题图) (第36题图)
36、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D,2AB=3DC,M为AE的中点,设E-ABCD的体积为V,则三棱锥M-EBC的体积为 .
37、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给出三个结论:
(1)四棱柱ABCD-A1B1C1D1为直四棱柱;(2)底面ABCD为菱形;(3)AC1⊥B1D1.
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可以得到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38、(A方案)一块长方体木料,按图中所示的余弦线截去一块,则剩余部分的体积是 .
(第38题A方案图)
(B方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 ②;
③与的夹角为600; ④此正方体的体积为:||.
则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把所有错误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39、(A方案)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B方案)已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0,1,0),(-1,0,1),(2,1,1),点P的坐标为(x,0,z),若,,则点P的坐标为 .
40、(A方案)下列五个正方体图形中,l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l⊥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B方案)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各面都是全等的菱形,菱形的锐角为600,且边长为1,则点B到平面AB1C的距离BH= .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D
B
D
B
D
D
D
B
A
B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D
C
C
A
A
D
A
C
A
A
B
A
31、(A方案)cm; (B方案)23
32、30,20,12
33、00或600或900
34、1∶3
35、可有多种答案,如正方形
36、
37、1
38、(A方案)a(b+c)πm3 ; (B方案)③,④
39、(A方案)3π ; (B方案)(,0,)
40、(A方案)①,④,⑤ ; (B方案)或
第十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班级: 姓名:
1、若展开式中第32项与第72项的系数相同,那么展开式的中间一项的系数为
(A) (B) (C) (D)
2、现从8名学生干部中选出2名男同学和1名女同学分别参加全校“资源”、“生态”和“环保”三个夏令营活动,已知共有90种不同的方案,那么男、女同学分别有
(A)男生5人,女生3人 (B)男生3人,女生5人
(C)男生6人,女生2人 (D)男生2人,女生6人
3、从10种不同的作物种子中选出6种分别放入6个不同的瓶子中展出,如果甲、乙两种种子都不许放入第一号瓶子内,那么不同的放法共有
(A)种 (B)种 (C)种 (D)种
4、登山运动员共10人,要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熟悉道路的4人,每组都需要分配2人,那么不同的分组方法种数为
(A)240 (B)120 (C)60 (D)30
5、在展开式所得的x的多项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有
(A)50项 (B)17项 (C)16项 (D)15项
6、在的展开式中,x的指数为正偶数的所有项的系数和为
(A)3281 (B)-3281 (C)-3025 (D)3025
7、25人排成5×5方阵,从中选出3人,要求其中任意3人不同行也不同列,则不同的选出方法种数为
(A)600 (B)300 (C)100 (D)60
8、某博物馆要在20天内接待8所学校的学生参观,每天至多安排一所学校,其中一所人数较多的学校要连续参观3天,其余学校均只参观1天,则在这20天内不同的安排方法数是
(A) (B) (C) (D)
9、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 (B) (C) (D)
10、乘积展开式的项数是
(A)12 (B)24 (C)36 (D)48
11、某展览会一周(七天)内要接待三所学校学生参观,每天只安排一所学校,其中甲学校要连续参观两天,其余学校均参观一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的种数有
(A)210 (B)50 (C)60 (D)120
12、用1,3,5,7,9五个数字中的三个替换直线方程Ax+By+C=0中的A、B、C,若A、B、C的值互不相同,则不同的直线共有
(A)25条 (B)60条 (C)80条 (D)181条
13、用10元、5元和1元面值的钞票来购买20元的商品,不同的支付方法有
(A)9种 (B)8种 (C)7种 (D)6种
14、从0,1,2,…,9这10个数字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其中偶数个数为
(A)328 (B)360 (C)600 (D)720
15、某班级英语兴趣小组有5名男生和5名女生,现要从中选4名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要求男生、女生都有,则不同的选法有
(A)210种 (B)200种 (C)120种 (D)100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A、B、C、D、E五种不同的商品要在货架上排成一排,其中A、B两种商品必须排在一起,而C、D两种商品不能排在一起,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17、4个人住进3个不同的房间,其中每个房间都不能空闲,则这4个人不同的住法种数是 种.
18、白子5个,黑子10个排成一横行,要求每个白子的右邻必须是黑子,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
19、在50件产品中有4件是次品,从中任意抽出5件,至少有3件是次品的抽法共有 种.
20、从单词“equation”中选取5个不同的字母排成一排,含有“qu”(其中q,u相连且顺序不变)的不同排列共有 个.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C
B
D
A
C
A
B
D
B
A
A
B
16、24
17、36
18、252
19、4186
20、480
选修Ⅰ 概率与统计、极限与导数
班级: 姓名:
1、有三种产品,合格率分别是0. 90、0. 95和0. 95,各抽取一件进行检验,则恰有一件不合格的概率为
(A)0. 176 (B)0. 812 (C)0. 824 (D)0. 012
2、每次试验的成功率为p(0<p<1),重复进行试验直至第n次才能得r(1≤r≤n)次成功的概率为
(A) (B)
(C) (D)
3、若P(A,B)=0,则事件A与事件B的关系是
(A)互斥事件 (B)A,B中至少有一个是不可能事件
(C)互斥事件或至少有一个是不可能事件 (D)以上都不对
4、从装有4粒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玻璃球的瓶中,随意一次倒出若干粒玻璃球(至少一粒),则倒出奇数粒玻璃球的概率比倒出偶数粒玻璃球的概率
(A)小 (B)大 (C)相等 (D)大小不能确定
5、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年降水量(单位:mm)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概率
0.12
0.25
0.16
0.14
则年降水量在[150,300)(mm)范围内的概率为
(A)0.41 (B)0.45 (C)0.55 (D)0.67
6、一射手对同一目标独立地进行4次射击,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则此射手的命中率是
(A) (B) (C) (D)
7、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15,36 (B)22,36 (C)15,12 (D)22,12
8、设函数在点处可导,a,b为常数,则等于
(A) (B) (C) (D)
9、在一块并排10垄的土地上,选择2垄分别种植A,B两种植物,每种植物种植1垄,为有利于植物生长,则A,B两种植物的间隔不小于6垄的概率为
(A) (B) (C) (D)
10、从5名乒乓球队员中选3人参加团体比赛,其中甲在乙前出场的概率为
(A) (B) (C) (D)
11、极限的值是
(A)-1 (B)1 (C) (D)
12、若干个人站成一排,其中为互斥事件的是
(A)“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头” (B)“甲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尾”
(C)“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尾” (D)“甲不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尾”
13、样本容量是指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个数
(C)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的个数 (D)以上都不正确
14、某人射击5枪,命中3枪,3枪中恰有2枪连中的概率为
(A) (B) (C) (D)
15、设两个独立事件A,B都不发生的概率为,A发生B不发生的概率与B发生A不发生的概率相等,那么P(A)为
(A) (B) (C)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从6双不同的手套中任取4只,恰有1双配对的概率为 .
17、设有20个零件,其中16个一等品,4个是二等品,从中任取3个,至少有1个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
18、在一段线路中串联着三个自动控制的开关,只要其中有一个开关断开,线路就终止工作.假设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关闭合的概率都是0.9,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
19、设,则 , .
20、设,若时,的极限为4,则a的值为 .
简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C
B
B
A
C
B
D
A
B
A
B
16、
17、0.996
18、0.271
19、,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