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马 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了解课文托物寓意的写法,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目 录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预习检测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总 结
作者简介
PART 01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 。
写作背景
PART 02
知识链接——说
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预习检测
PART 03
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可运用听读、自读、范读、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诵读。
要求:诵读时,要读准字音; 要注意语气长短、轻重的变化,读岀美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zhī 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cè)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PART 0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字词注释及译文
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字词注释及译文
因此
译文: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只是
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并列而死
在
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用
出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字词注释及译文
定语后置的标志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吃一顿。食,吃
有时
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食,通“饲”,喂。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字词注释及译文
这样,指示代词
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虽然
才能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美好的素质
犹,尚且
等同,一样
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字词注释及译文
驱使它
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正确的方法
按照
食,通“饲”,喂
马嘶
通晓它的意思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字词注释及译文
拿
译文: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面对
马鞭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难道,表反问语气
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大概,表推测语气
懂得,了解,认识
分析文段一:
1、本段的观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分析文段二: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分析文段三: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2、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细读文本
PART 05
2、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课文探究
食马者
昏庸的统治者
主观因素:
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原因:
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结合全文,说说如何能成为“千里马”。
总 结
PART 06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