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7: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爱因斯坦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后来,在高中阶段,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大型仪器,或者说是“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即反物质。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首先,我购买了少量的钠22,然后我建造了一个云室。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须的硬件设备,在我的车间建造一个230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产生一束反电子。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说服我的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1英里=1.61千米)长的钢线。
当最后建成时,这个300磅重、6千瓦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耗掉了我屋子中所产生的每一点能量。当我接通它后,通常总是烧断每一根保险丝,屋子变得漆黑一团。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我想,妈妈对于她不能有一个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有一个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的儿子而困惑不解。)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3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指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好奇与向往。
B.“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中“伟大发现”是指反物质这一新型物质。
C.由于好奇,作者决定了解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未完成的理论。为此,作者阅读了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
D.“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中的“企图”是贬义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表示对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对爱因斯坦探索宇宙的意义的理解。
B.“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领域的事物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C.文章最后一段中括号内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妈妈不支持儿子做物理实验而更希望儿子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
D.选文按照时间顺序,从八岁写到高中阶段,从听故事到阅读书籍到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全程均是自觉完成,说明文章标题中的“教育”,严格意义上说是作者的自我教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成作者最终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的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著的操索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B.“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中的“这个故事”指中学老师给我们讲的爱因斯坦的故事。
C.高中时,作者就知道,研究统一场理论应有“原子对撞机”,通过它能找到反物质,于是着手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D.作者以他成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从小自觉培养兴趣、好奇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经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100%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嵩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从分子到药物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奎宁”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B.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上世纪50年代,由于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失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
C.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全国范围的“523”项目抗击疟疾。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表现了她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D.屠呦呦因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从小立志其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表现了其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B.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可以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
C.屠呦呦查阅大量文献,并勇敢做尝试青蒿素的志愿者,表现了她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6.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我们就像______地在池子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我们______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睛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______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则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此后,我一直对存在高维世界的可能极感兴趣。如同许多孩子一样,我贪婪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摸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使通常的物理定律很容易地不再起作用。我长大后想知道,在百慕大三角洲神秘失踪的船只是不是进入了一个空间漏洞。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______,书中超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鄙视 惊叹不已
B.得意忘形 自作聪明 鄙视 赞叹不已
C.得意忘形 自以为是 漠视 赞叹不已
D.自鸣得意 自作聪明 漠视 惊叹不已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宇宙之中只包含有我们以为熟悉可见的东西,就像鲤鱼认为那样
B.就像鲤鱼一样,我们以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
C.如同鲤鱼认为那样,宇宙之中只包含有我们以为熟悉可见的东西
D.我们以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如同鲤鱼一样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讲述了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摸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地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
B.它们讲述了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摸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使通常的物理定律很容易地不再起作用。
C.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探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使通常的物理定律很容易地不再起作用。
D.它们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探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地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
三、语言表达
10.按照作者的设想,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并且它们还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对于鲤鱼“科学家”的这种荒谬见解,其他的鱼可能会怎样反驳?请你试着用简洁有力的语句将它们写出来。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反物质”错误,结合“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可知,“伟大发现”是统一场论。
C.“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错误,文中说的是“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是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
D.“贬义词”错误,此处是贬词褒用,体现了爱因斯坦敢于探究、追求的精神。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为了证明妈妈不支持儿子做物理实验而更希望儿子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错误,选项分析偏离了文章的主题,这里借助妈妈的不理解来展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只要……就……”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从小自觉培养兴趣、好奇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是“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个人努力、付出等,所以应该为“只有……才……”。
故选D。
4.B 5.D 6.①丰富的知识能力储备。屠呦呦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她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②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③锲而不舍。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实验,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④团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⑤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由于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失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错误。从文中“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中可知,疟疾重新肆虐的重要原因是“抗药性的出现”。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D.“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屠呦呦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要从她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去思考,也不能忽视外在原因,团队作用等方面,因此要几方面结合进行概括。
首先从她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上分析,从“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可总结出屠呦呦有丰富的知识能力储备。
从“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可总结出屠呦呦勤于思考,尝试从各种渠道来研究抗疟药物。
从“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可总结出,屠呦呦锲而不舍,排除各种困难,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其次从外在原因和团队作用方面分析,团队方面:从“‘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等内容可知,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凭借团队的力量取得了成功。
外在原因:从第一段材料“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及“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内容中则可总结出中国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
7.A 8.B 9.D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自鸣得意”表示自己很得意;“得意忘形”指高兴得忘乎所以。此处形容鲤鱼很得意自己的处境,应用“自鸣得意”。
第二空处,“自以为是”指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自作聪明”指自认为比别人聪明而逞能。语境是说我们拒绝承认本应该正确的事实,“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应用“自以为是”。
第三空处,“鄙视”指轻视、看不起;“漠视”指不注意,冷淡地对待。语境是说一些科学家看不起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应用“鄙视”。
第四空处,“惊叹不己”指因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赞叹不已”指连声赞赏不止。语境是说“超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这让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感到很惊奇敬佩,应用“惊叹不已”。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文意,前文以鲤鱼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括号内前半句承上,与“鲤鱼”进行类比,应先涉及“鲤鱼”,排除AD;
后文句子主语为“我们”,故括号内后半句主语当为“我们”,排除C。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
一、“讲述”前缺少主语,应加上主语“它们”;
二、“摸索”与“平行宇宙”搭配不当,应改为“探索……平行宇宙”;
三、“很容易地”语序不当,应当放在动词“使”前。
全部改对的只有D。
故选D。
10.既然你认为存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那么这种力从何而来?你又凭什么断定这种力不是来自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反驳就是要抓住对方推理的破绽,一语中的,进行反对或驳斥。可试用归谬法反驳。只要反驳有力,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可不拘泥于示例。
首先,承认鲤鱼“科学家”的见解,也就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接着,找漏洞、抓关键,“看不见”是找出鲤鱼“科学家”的见解漏洞的关键句;
然后,进行反驳,既然“看不见”,那么这种力从何而来?既然“看不见”,你又凭什么断定这种力不是来自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