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TOP二十名校四月冲刺考(一)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TOP二十名校四月冲刺考(一)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0 17:53:46

文档简介

2022-2023下学年高三年级T0P二十名校四月冲刺考(一)
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对中华文化认知的各种偏差、误区。比如,只知其一不知
其二的印象式认知、只看表面不究本质的偏见式窠臼、把某一发展模式视为“历史终结”的单向
式历史观等,都是缺乏自信与自强的表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客观地、理性地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
必然、发展进程、品格特征,以及体现出来的规律性意义。如农耕生产方式的作用,礼乐教化对
社会生活及人格形成的影响,思雏方式的整体性、感悟性、系统性,文学艺术的出现与劳动生产、
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社会审美作用所具备的独特意义等。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古典文明没有
中断这种整体性历史进程之中,还表现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价值体系等各个方面。
有一些可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唯一的,有一些可能是难以跨越、不可回避的,有一些是属于文明
发展进程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还有很多是走在前列的等。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是出现在人
类“童年”时代的文明成果。古希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800年左右,距今不到3000年。而中国
的创世神话则可上述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伏袭时代。这就是说,在不同的区域,即使是神话
的“体式”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为人类审美提供了各异的可能。
第三,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之间的异同。就是说,文明并不是单一
的,而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源于不同地域的人们从事的劳动生产不同,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不
同的生活方式、思雏方式、价值形态。文明之间有很多共性的方面,这样人们才能够确认其是不
是“文明”。但在这种共同性之上还有很多的差异性。不同文明之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认
知却各有不同,组织结构、治理方式等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诗歌而言,中国古典诗歌从“二言”到“四言”,至《诗经》终于成熟。但在《诗经》为代表的四
言之后,仍然不断变化。而欧洲的“诗”则是在与戏剧的结合中形成了史诗的形态。因此,中国
的文学重“意”,欧洲的文学重“理”。这又与其形成的自然历史条件相关。可见,不同的文明形
态是有许多差异的。
第四,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在遭遇危机与极端困难时的表现。所谓自信并不仅建立
在文明的悠长之上,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要了解在遭遇重大挑战,甚至是生死存
亡的挑战时,这种文明有什么反应,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各种典籍中了解到许多
这方面的实证。如大洪水时代,中国人在千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治水英雄。如早期
的台骀,最具影响力的大禹,与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后稷,以及失败了的鲧,等等。他们有一个
共同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英雄形象。这其中有义薄云天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2-2023下学年高三年级T0P二十名校四月冲刺考(一)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有一些贡献是难以跨越、不可回避
的”错,原文第三段说的是“有一些可能是难以跨越、不可回避的”。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并分析出现偏差的背景”错,应为
“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C项,第三、四段使用的都是举例论证的方法,第三段比较中国创世神
话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强调的是二者的差异性,并非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D项,“使用反问
的修辞”错,应为“设问”。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决定了
中国的发展信念”错,强加联系。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D项,“网红经济的产业链的终端是‘网红’”错,根据材料
二的图表可知,网红经济的产业链的终端是“粉丝”。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作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经济发展
走向的窗口”错,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个窗口”,并没
有点明“经济发展走向”。C项,“是网红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错,只是个别现象,此判断过于绝
对。D项,“当代青少年都想走捷径”错,以偏概全,材料三第一段中说的是“社会化不够充分、内
心世界不够强大的青少年,难以抵挡‘走捷径’的诱惑”,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
6.【答案】①“网红”是一种新兴职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并不只有这么
一条。②当“网红”并不简单,需要衡量自己的颜值、才华和能力。③“网红”表面光鲜,背后要付
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要做好心理准备。④当“网红”也有很大的竞争压力,不能止步不前。(1
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设置了一个情境,高中生小华想要当“网红”,
要求考生作为其同学给出建议。这对应材料三第二段的内容,对“网红”这一职业要进行理性分
析,既要看到其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点,也要看到当“网红”需要的条件以及当“网红”要注意什么
问题等。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都写出了奶奶的不耐烦”
错,问“吃的是什么”奶奶不回答,是奶奶在逗扁豆:问火柴像不像电线杆,奶奶嘱咐不要弄断火
柴,是奶奶爱惜火柴。这些都没有表现奶奶不耐烦。
8.【答案】①疑惑。发现芝麻时,对芝麻的香气感到疑惑,对芝麻的来历感到疑惑。②难过。知
道爸爸昨晚回来过,自己睡得迷迷糊糊没见到爸爸,不记得吃的是烧饼还是麻团,也不记得爸爸
是怎么喂自己的,为此难过。③幸福。他将芝麻含在嘴里,装作满嘴是烧饼或者麻团的样子,芝
麻破了后,他感觉到了香味,就着这香味回味爸爸回来的事情,感到幸福。(1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根据题干的限定范围“扁豆发现嘴里的芝麻后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