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19:0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痕迹。
地球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露出来。
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测得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年。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土壤的组成部分包括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等。
(1)在研究岩石时、我们一般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通过肉眼和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条纹、颗粒大小、层次、斑点、小孔等。
用手电筒可以比较岩石的光泽。
用指甲、小刀、钥匙可以比较岩石的硬度。其中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软,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软、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硬。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颜色、条纹、气味、颗粒、软硬、光泽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岩石做出观察。
花岗若的特点:花斑状,由黑、白、内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砂岩的特点:有红、土黄、灰等多种色、着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岩的特点: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组成地売岩石的重要物质。通过观察、发现花岗岩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研究矿物。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根据透明度我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辨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矿物光洋可分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
在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能帮助我们认清标本信息的有岩石或矿物的编号、标签等信息。
岩石或矿物的标签上包含矿物名称、采集地、采集者、矿物特征等主要信息。
在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中,要对一块不知名的标本做出识别,需要参照资料做出图鉴。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等方法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在岩石、沙和黏土的颗粒中,最大的是岩石,最小的是黏土。在闻岩石、沙和黏土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扇闻。在用手触摸的过程中,手感软软的是黏土。
通过观察,发现岩石经历一定的时间会慢慢变成沙和黏土。
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发现沙先平摊在纸上,说明黏土的可塑性比较好。
用手指蘸取一些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抹,发现黏土在白纸上的痕迹比较明显而沙不明显,说明黏土的黏性比较好。[
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发现土壤微粒可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四种。其中颗粒最大的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将土壤倒人盛水的烧杯中,看到水面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静置后,烧杯中的土壤出现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
根据土壤中沙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
我们可以从土壤颗粒大小、手感、黏性、渗水性等方面来比较土壤的不同特点。
土壤的渗水性较好,黏性较差,这种土壤称为沙质土;而土壤的黏性好,渗水性差,这样的土壤称为黏质土;滲水性和黏性适中的称为壤土。
在比较土壤渗水性的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等量的土壤、等量的水、水倒入的时间等。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
岩石和土壤被开采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人类必须依赖土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可变成土壤。
岩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可以铺设道路、可以建造房屋和桥梁,一些矿物还可以供我们食用。
许多植物可以从土中获得养分、动物可以从土中获得食物,建造栖息地。
观察描述三种常见的岩石
实验名称 观察描述三种常见的岩石
实验材料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1块、放大镜1个、手电筒1个、钢钉1枚、铜钥匙1把
实验步骤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标本,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仔细观察三种岩石标本的构造,记录岩石的条纹、层次、斑点、小孔等。3.再次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标本的结构,记录是否由颗粒组成,颗粒的种类、颜色、大小等情况。4.用手触摸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记录表面的光滑程度。5.用手电筒照射三种岩石标本,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光泽。6.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和钢钉刻画岩石,记录它们的软硬。
实验现象 1.用肉眼观察,三种岩石在颜色、小孔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条纹、层次都没有,但是有斑点。2.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标本的结构,它们都是由颗粒组成,颗粒的种类多少、颜色、大小等也不一样。3.触摸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它们的光滑程度也不一样。4.用手电筒照射,花岗岩和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没有光泽。6.用指甲刻画三种岩石标本,都刻画不出痕迹,用铜钥匙刻画,砂岩有痕迹,花岗岩和大理岩没有痕迹,用钢钉刻画,大理岩有痕迹,花岗岩没有痕迹。
实验结论 花岗岩:有红、黑、白多种颜色,无条纹、无分层,有斑点、无小孔,组成颗粒粗大,由多种物质组成,表面很粗糙,有光泽,硬。砂岩:黄棕色,无条纹、无分层,有斑点、有小孔,组成颗粒细密,由多种物质组成,表面粗糙,光泽,较软。大理岩:浅黄色,无条纹、无分层,有斑点、无小孔,表面较粗糙,有光泽,较硬。
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实验材料 岩石、沙和黏土各1份、塑料盘1只、放大镜1个、白纸2张、水半杯、一次性杯子1只、湿巾纸1包
实验步骤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它们的特征。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4.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5.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实验现象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有白、黄、红、黑等多种颜色,颗粒很大;沙是多数土黄色,也有红色、白色等,颗粒较小;黏土土黄色,很细腻。2.用鼻子闻一闻,岩石、沙没有气味,黏土有很淡的泥土气息。3.用手触摸,岩石表面和粗糙,沙较粗糙,有点扎手,黏土很滑腻。4.潮湿的沙很难团成小球,黏性差,黏土比较容易团成小球,黏性好。5.用手指蘸少量潮湿的沙涂在白纸上,容易掉落,干后能看到涂过的痕迹,黏土很容易涂在白纸上,干后就会粘在白纸上。
实验结论 岩石颜色丰富,颗粒很大,表面粗糙;沙以土黄色为主,比较粗糙,黏性差;黏土土黄色,摸起来较细腻,黏性好。
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实验名称 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实验材料 土壤1份、白纸1张、牙签1根、放大镜1个、透明塑料杯1只、搅拌棒1根、塑料盘1只、小铲子1把
实验步骤 1.用小铲子在校园中挖掘一块土壤,装在塑料盘中,带回教室。2.把土壤倒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3.领取用吹风机吹干的土壤并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记录观察结果。4.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塑料杯里,用搅拌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用肉眼观察,可以看到土壤是灰黑色的,有草根,再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有细小的石子,用手摸土壤湿湿的,比较滑腻。2.土壤中的颗粒大小差异比较大,最大的像小石子,小一点的跟沙子差不多,其余的是粉末状的。3.把土壤和水一起搅拌静置后,水面上有泡沫,还有一些草根和枯枝,沉淀后的土壤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颗粒细小,下面颗粒最大。
实验结论 土壤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观察比较三种不同的土壤
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三种不同的土壤
实验材料 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放大镜1个、过滤套装1套、白纱布3块、定量勺1个、白纸3张
实验步骤 1.给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标注记号。2.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记录观察结果。3.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4.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将等量的水分别缓缓地倒入三个漏斗中,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1号土壤浅棕色,干燥,土壤颗粒较大;2号土壤黄色,潮湿,土壤颗粒最小;3号土壤黑色,有点湿润,颗粒大小均匀。2.用手团揉三种土壤,1号土壤比较硬,有点扎手,不会粘在一起,黏性弱;2号土壤非常滑腻,很容易粘在一起,黏性强;3号土壤有些细小颗粒,会粘在一起,黏性居中。3.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1号土壤渗水速度快,保水性差;2号土壤渗水速度慢,保水性好;3号土壤渗水速度一般,比较透气,保水性居中。
实验结论 1号土壤为沙质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变得干燥;2号为黏质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3号为壤土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有很好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不是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喷洒农药
2.干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说明土壤含有( )。
A.空气 B.黏土 C.腐殖质
3.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识别矿物时( )。
A.矿物条痕的颜色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B.矿物外表的颜色比条痕的颜色更可靠
C.依据外表和条痕的颜色来判断都一样
4.手指甲刻画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的岩石____________。
A.较软 B.硬 C.较硬
5.地球的年龄约是( )。
A.45.6亿年 B.80亿年 C.80万年
6.化石一般存在于( )。
A.沉积岩中 B.岩浆岩中 C.变质岩中
7.下列工具中最适合观察土壤生物的是( ) 。
A.潜望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8.我们可以怎样识别岩石和矿物?( )。
A.对照岩石的矿物的标本图鉴
B.凭借自己肉眼
C.凭自己已有的经验
9.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都较好的土壤是( )。
A.壤土 B.沙质土 C.黏质土
10.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第一步是( )。
A.把采集到的岩石砸成小块
B.把采集到的岩石清洗干净
C.给岩石编号
二、填空题(13分)
11.人类必须依赖( )才能生存,我们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12.花岗岩主要由( )、( )、( )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13.土壤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_________。
14.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称为________,中等颗粒称为______和粉沙,细小微粒称为______。
15.我们可以用指甲、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
三、判断题(10分)
16.用相互刻划的方法不可以比较两种矿物之间的硬度。( )
17.土壤在水中搅拌沉淀后,最大的颗粒浮在最上面。( )
18.有一种矿物叫石膏,可以用来点豆腐供给我们食用。( )
19.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土壤的成分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
20.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影响都是一样的。( )
2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工具中。( )
22.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说明海洋动物以前生活在山上。( )
23.制造电线里的铜丝所需要的原材料就是从矿物中提取的。( )
24.铅笔芯是用石墨制作的。( )
25.按透明度一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
四、连线题(5分)
26.将下列岩石或矿物与其主要特征连起来。
条痕为黑灰色,质软,可以做成铅笔 金刚石
具有强磁性,铁黑色 岩盐
暗红色,条痕为樱红色,不透明 石墨
八面体或六面体,硬度极高 磁铁矿
立方晶体,无色透明,易溶于水 赤铁矿
五、简答题(10分)
27.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应怎样保护岩石和土壤?
28.地质学家一般是怎样鉴别矿物的?(写明所用工具与判别方法,三种以上)
六、实验题(20分)
29.实验目的:分析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角架、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2、把土壤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静止后观察。3、用滴管取上层的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1)把土壤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 )冒出。
(2)把土壤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后,土壤会( )沉降,下层是( )的( ),上层是颗粒较小的( )。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会有一些( )的痕迹。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会有( )。
实验结论: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 )、( )、( )、( )的残留物,以及( )、( )和( )。
30.金华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丁丁为了研究学校土壤的成分,取了学校草丛中的土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将内容填写完整。
(1)用纸巾包一包土壤,用手使劲捏一捏,发现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2)把水加入土壤中,充分搅拌,静置。发现土壤出现了________现象。按颗粒大小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搅拌时,出现了气泡,说明了土壤中含有_________;水面上还漂浮了一些细小的物质是_______。
七、综合题(22分)
学校组织去双龙洞春游研学,小明在研学之后对双龙洞的自然景观赞叹不已,回家查阅了其形成的原理,他是这样描述的“里面的岩石大多呈青灰色,颗粒较细,光滑,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溶蚀,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31.根据小明的描述,可以判断这种岩石属于( )。
A.砂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32.小明发现用铜钥匙不能在岩石上画出痕迹,但是用小刀可以,说明这种岩石的硬度,属于( )。
A.硬 B.较硬 C.较软
33.如果在这类岩石上滴加稀盐酸,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小科和同学们去野外游玩时捡到一块矿物,外表呈黄色,同学告诉他这是一块黄铜矿,也有同学说这是一块黄金。
34.小科想鉴别一下,最好( )。
A.给老师看,请老师鉴别
B.打电话问地质队的舅舅,描述石块的特征
C.从学校找到黄铜矿的标本,进行多方面的对照
35.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后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条痕。条痕是指( )。
A.瓷板的颜色 B.矿物在瓷板上留下的刻痕 C.矿物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36.通过观察发现,这块矿物表面是黄色的,在无釉瓷砖上两下,留下的痕迹是绿黑色的。在识别该矿物时,更可靠的颜色是( )。
37.小科想研究这块矿物的硬度。
①他准备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该矿物进行刻画,是因为这三种物体的( )是不一样的。
38.结果如下表(“√”表示有划痕,“×”表示无划痕),你觉得该矿物的硬度是( )。
指甲 铜钥匙 小刀
岩石 × × √
A.软 B.硬 C.较硬
39.小科借助手电照射,观察到矿物表面有较强的金属反光,这是在观察矿物的( )。
A.光泽 B.透明度 C.颜色
40.小科找到了一些资料。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小科的矿物最有可能是( ),你的判断理由主要是( )。
41.根据资料,你发现小科在上述研究中对( )的研究可能是有问题的。
A.硬度 B.光泽 C.颜色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A
6.A
7.C
8.A
9.A
10.C
11.土壤
12. 石英 长石 云母
13. 沙砾 沙 黏土 腐殖质
14. 沙砾 沙 黏土
15. 钥匙 刀片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我们要保护土壤,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等等。
28.手指甲、小刀刃、玻璃和铜钥匙是刻划矿物的工具;无釉白色瓷板鉴别矿物条痕;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时使用手电筒。
29. 气泡 分层 粗粒 沙 黏土 脏 烟冒出 沙 黏土 小石子 无机盐 水分 空气 腐殖质
30. 纸巾湿了 水 分层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小石子) 空气 腐殖质
31.B 32.B 33.气泡
34.C 35.C 36.绿黑色 37.硬度 38.C 39.A 40. 黄铜矿 条痕色是绿黑色 41.A
知识梳理
单元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