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古诗文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古诗文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5 21: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古诗文练习题
一、诗词曲默写、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7、苏轼,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是:
9、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10、人生需要自信,面对茫茫前途,李白坚信 , 。
11、用春花喻冬雪的句子 , 。
12、安得广厦千万间, 。
13、问君何能尔? 。
14、春蚕到死丝方尽, 。
15、不畏浮云遮望眼, 。
二、选择题
1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州,将登太行雪满山。 B.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7、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心远地自偏。 D.中军置酒饮归客。
18、下面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其中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言外之意是劳碌奔波于官场的过客,也应该远离世俗,寻找自己美好的归宿)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
19、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三、阅读与赏析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21.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22、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23.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4.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25.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26.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28.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9.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30.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三)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
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刘禹锡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白居易
7、宋 文学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①悠然见南山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3、心远地自偏
14、蜡炬成灰泪始干 15、自缘身在最高层
选择题
16、C 17、A 18、D 19、C
三、阅读与赏析
(一)20、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21、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22、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
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23.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24.①铁甲编成的战衣 ②织锦的被子
25.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26、.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7.送别
28.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29.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30.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31、C 32、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