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情评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必须节约用水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蒸发时水分子种类改变
D.净水方法中,蒸馏比过滤净化程度更高
2.浑浊的海水经如图净水器处理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2题)
A.消灭了水中的细菌
B.所得的水一定是软水
C.减少了海水的异味
D.能得到纯净水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鉴别硬水和软水 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 ⑥原子质量 ⑦物质的总质量 ⑧元素种类
A.①②⑥⑦ B.①⑥⑦⑧ C.①② D.⑦⑧
5.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CH3OH D.C2H5OH
6.甲酸(HCOOH)有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
A.甲酸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46 g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 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7.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甲 乙 丙 丁
t0 45 20 25 10
t1 25 b 41 c
t2 5 6 d 32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B.b=13
C.t2时刻,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5∶32
D.若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64、44,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9.归纳、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①2H2O2H2↑+O2↑ ②CaCO3CaO+CO2↑ ③2HgO2Hg+O2↑
A.反应①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
B.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以上反应基本类型均为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共6小题,计26分)
10.(4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水”。
(1)从分类角度:蒸馏水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填名称,下同)。
(3)从性质角度: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淘米水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11.(3分)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KClO3、MnO2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②引燃红磷产生白烟。
(1)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12.(4分)城市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12题)
(1)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来水厂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a池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3)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在投药步骤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3.(4分)北京冬奧,科技助梦,化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化学视角回答问题:
(1)国产氢氧燃料电池在冬奥会投入使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丝带”由3 360块玻璃共同拼成。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NaxSiO3。已知NaxSiO3中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3)冬奥会纪念钞是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塑料钞。聚丙烯化学式可表示为(C3H6)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6分)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醋酸(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醋酸(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第14题)
(2)示意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4)下列对该反应历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分子发生了改变 B.催化剂将不断消耗
C.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D.原子利用率为100%
15.(5分)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1)小铭同学将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则有关淀粉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升空,“追日”而行,开启了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又一次“追梦”之旅,发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C2H8N2+2N2O4===3N2+4X+2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1分)
(第16题)
16.(6分)如图所示是有关水的两个重要实验。请填空:
(1)实验Ⅱ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Ⅰ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3)实验Ⅱ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当a中气体的体积是20 mL时,b中气体体积是________mL。
17.(5分)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内容。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资料信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瓶内___________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两个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哪个结论正确呢?请讨论分析甲组中导致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对甲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的实验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第17题)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猜想2正确。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5分)
18.(5分)实验室需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现将30 g氯酸钾与6.6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7 g。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试通过计算判断原混合物中30 g氯酸钾是否完全反应。(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1.C 2.C 3.D 4.B 5.C 6.C 7.B 8.C 9.D
二、10.(1)是 (2)水分子 (3)水分子 (4)D
11.(1)2KClO32KCl+3O2↑ (2)分解反应
12.(1)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2)B
(3)硬水 (4)化学
13.(1)2H2+O22H2O (2)2 (3)6?1
14.(1)40% (2)二氧化碳
(3)CO2+CH4CH3COOH;化合
(4)AD
15.(1)5?1 (2)C
(3)铜丝加热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固体的质量增加;纸片燃烧时,其中所含的C(S、N)元素变为CO2(SO2、NO2)气体,固体质量减少
(4)H2O
三、16.(1)化学 (2)没有
(3)2H2O2H2↑+O2↑;分解 (4)10
17.【实验探究】产生大量白烟;4P+5O22P2O5
【反思评价】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
【拓展交流】B
四、18.(1)9.6 g
(2)解:设原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 g
=
x=24.5 g<30 g
答:原混合物中30 g氯酸钾没有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