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1.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毛泽东诗词名句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毛泽东的文章立意高远,生动活泼,旁征博引,善于用典,说理透彻,针对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他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介绍作者 毛泽东,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写作背景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该 《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49年 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读 这一标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震撼人心。“站起来”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了解开幕词 (1)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会议主持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2)开幕词的格式: 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标题一般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时间在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称谓一般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开头一般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开幕,要单独列为一个自然段。主体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结尾提出会议任务、要求和希望。 结束语: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3)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即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3.正音正字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4.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5.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段):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7-8段):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第三部分(9-16段):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深入探究 1.本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召开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具备了哪些条件? (1)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主要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了各地的边远地区,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 (2)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有600多人齐聚北京,有很多代表从香港、从敌占区辗转而来,参加会议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大会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有很多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大计方针需大会解决。 3.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 (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4.如何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就是说一个曾经被列强欺凌的民族,站立在世界的东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以当家作主的姿态,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表明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巩固提升 中心思想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2.写作特点 (1)大量判断句的使用。 (2)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
布置作业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黄渤、张译、吴京、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该片演绎了普通人与祖国息息相关的故事,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者感受。
板书设计 一(1-6)历史必然 二(7-8)问题策略 语言简洁 脉络清晰 三(9-16)描绘蓝图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历史背景了解不多,理解文章流于表面。提高民族自信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