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情境导入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区的马用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每年春季造林,他都坚持早上山晚下山,抓紧劳动间歇栽树。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
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
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第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重点目标是帮助学生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生态退化问题的现状及危害,了解国家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宏观战略和具体措施,及其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材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图文资料,使学生直观认识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危害。
重点讲述了“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两大类最主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实施方式。
目录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3
2
1
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材料: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早涝、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伊春林区是那一种生态退化现象
思考
森林破坏
一、生态退化
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阅读课本P73—P74:
1.找出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2.理解生态退化的内涵
试指出下图中生态退化现象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森林破坏
湖泊萎缩
以森林破坏为例,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的具体表现
森林资源短缺
森林里的动植物资源减少
对气候的调节
作用减弱
保持水土的
能力减弱
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退化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
生态退化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以及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进而导致一系列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的现象。
生态退化的内涵,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下降
生态退化的内涵
二、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影响?
“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水草丰美、树木苍翠。而今天的楼兰是一座被淹埋在荒原之中的废墟古城。当时的古楼兰王朝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即凡砍伐树木者都将被罚没牛羊,但最终也未能逃脱砍伐树木等过度开发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结局,沙漠吞噬了他们的家园。(来源:绿色中国网)
生态退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很大。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
森林破坏与文明消失
生态退化危害逐步积累
自然环境基础
社会经济
人民
福祉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国家安全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影响
活动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讨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分布、原因、影响和相应措施,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水力侵蚀 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风力侵蚀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土壤沙化、土地更加贫瘠、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冻融侵蚀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气温变化导致土壤中水分冻融;含水量大;坡度大 土层变薄、引发滑坡、泥石流
我国的土壤侵蚀类型、原因、影响
本节知识结构
生态退化
国家安全
自然环境基础
人民福祉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1:黑龙江伊春林区是当今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伊春的红松林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也是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为支持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伊春林区的红松资源经56年的过度采伐,从1948年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减少到2004年的4万公顷。
结合教材P77案例,分析伊春林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忽视自然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
影响:
①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从而动摇区域自然环境基础;
②大量工人需要转业,威胁人民福祉;
③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威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受影响。
材料2:伊春是我国森林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的缩影。直到我国采取“天保”工程等森林保护措施,伊春等林区森林退化问题才得到有效抑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等主态修复措施。并在丰林建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伊春林区为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
①实施生态修复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2
实施生态修复
定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类型:自然恢复、人工恢复。
自主学习
什么是生态修复、类型、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成果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具体表现
一、自然恢复
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休渔制度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渤海等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
围栏封育
通过围栏封育措施,避免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原来退化的生态得到自然恢复
伊春的生态修复方式之一
特点:(1)。(2)避免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
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的措施,如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修建梯田
见效快、成效好
二、人工修复
实施背景 优点 缺点
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人工修复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理和财力,且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到自然状态。
基于自然状态下对所受到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人类干扰超出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避免人类对自然的干预,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
效率高
成效快
效率慢
成效慢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恢复
案例
“林都”伊春的觉醒
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因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思考: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二、实施生态修复
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新修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的和第三产业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合理进行城市规划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农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立法监督,加强环境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