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的估测】
1.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 nm
B.从地面上捡起一本九年级《科学》课本放在课桌上做功约300焦
C.一粒西瓜子平方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帕
D.两个鸡蛋重力为10N
2.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5nm
C.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3.下列关于正常成年人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体积约为0.5立方米
B.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帕
C.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3千米/小时
D.平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5次
4.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380伏
B.一本科学教科书的质量约为10克
C.一间普通教室的体积约为20米3
D.初中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0帕
5.九(5)班陈同学是一位科学课代表,身高165厘米,体形中等,下列她对自己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
A.她正常跨出一步约为55厘米
B.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 帕斯卡
C.她游泳潜水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牛(人体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D.她双脚并拢正立用力向上跳起来克服重力做功约为2500焦耳
6.如图所示,一名中学生做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
A.3J B.30J
C.300J D.3000J
7.估计是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一个成年人在死海里漂浮着看报纸时大约受到 600N 的浮力
B.家用压力锅内水的沸点约为 240℃
C.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 37℃
D.一节普通干电池电压约为 1.5V
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2km/h
B.九年级初中科学课本的重力大约是20N
C.杭州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50℃
D.两个鸡蛋放在1m的桌面上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Pa
【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
1.下列课本的实验,有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与其它研究方法明显不同的是( )
A. 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不同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B. 通过玻璃板上铁屑的排布说明磁场的存在
C. 通过气球吹大时各小点的远离来说明宇宙在膨胀
D. 通过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2.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科学规律的,也是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光的反射规律 B. 真空中不能传声 C.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D. 欧姆定律
3.下操作性定义是指对某一事物特征比较确切、恰当的描述,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下列探究实验中下操作性定义不合理的是( )
A. 甲:比较加入铁芯前后电路的电流大小
B. 乙:以被小球撞击的木块移动的距离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C. 丙:比较一段时间后近水一侧和远水一侧根的数量
D. 丁:比较等质量(适量)食盐在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不搅拌情况下溶解所需时间
4.科学实验中,重力有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下列实验中的做法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的是( )
5.“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6.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微小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 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 对比——类比法
C. 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微小放大法
D. 丁: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 5 欧姆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等效替代法
7.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下列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8.作图是一种常见的建立模型的方法,下列有关作图建模符号科学原理的是( )
A. 重力示意图 B. 晶体熔化图像 C.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D. 磁感线
9.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能量转化分析】
1.物体G和弹簧相连固定于墙壁上,当物体处于位置B处弹簧没有形变,用力将其拉至C处,松手后物体从C点出发在CA之间往返运动并最终停留在某处,停留时弹簧弹性势能为0。则:
(1)由C到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填“不变”、“增大”或“减少”)
(2)物体在CA之间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最大的点位于 (选填“B点”、“AB之间”或“BC之间”)
(3)物体最终停留在 (选填“B点”、“AB之间”
、“BC之间” )
2.如图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B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出发,最高到达离水平面高度为h 的C点,然后下滑,经B点后停在D点;D点恰为AB的中点。(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 。
(2)物体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
(3)物体从A点出发到停在D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 。
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原长MO,将弹簧一端系一木块,并拉长至A处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到B处停下来,测得OA>OB.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木块在B处静止时受到摩擦力吗?答:
(2)木块自O向B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转化为 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
(3)木块自A向B运动的过程中,最大速度出现在 (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
4.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当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0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J。则木块左端最终静止的位置一定不可能位于 (选填B、C、D)点,整个过程中木块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J,整个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 (选填B、C、D)点。
5.如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P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M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在__________时速度最大(填“P 点” 或“P 点左侧”或“P 点右侧”),若小球能到达的最右端为N位置,小球从M位置运动到N位置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是__________(填 “ 先增大后减小”或“ 先减小后增大”)。
6.(1)如图甲中,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滑轮重量及绳间的摩擦不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N,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W。
(2)如图乙中,压缩的弹簧松开后能把一质量为2kg的小球沿着光滑斜面弹上1.5m的高度,此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为30J,空气阻力不计。请问弹簧有__________J弹性势能转化成了小球的机械能。
7.如图两个相同实心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分别沿着甲、乙两个光滑的弧槽运动,两弧槽弧形相同,弧长相等。甲图中小球从A点到达B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 。小球通过甲弧槽的时间 小球通过乙弧槽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物理现象的说理】
1.电动机是利用 的原理来工作的。将小灯泡连接在电动机两端,如图甲;旋转电动机的磁体,如图乙小灯泡就会发光。解释电动机可以发电的原因。 。
2.小金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硬直塑料管,下端插入水中,左手拿住塑料管并使塑料 管上下快速移动,但下端管口始终在水面下,右手的手掌按压在上端管口或离开管口,实现上端管口闭合或开启,两手配合将水 提升直至从上端管口喷出。其原理是:如图甲,上提管子时,上端管口闭合,由于管中气体所处空间几乎密闭,压强减小,在__________作用下,水会上升;如图乙,在快速下压管子时,管子快速下降, 因为水有__________,管中的水面几乎不下降,管中的水就增加了。如此重复,可以将水提升直至从上端管口喷出。
3.小明学习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定性关系后,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实验中,电扇没有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机翼模型的重力大小,当电扇转动后,发现托盘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少”),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
4.如图所示,质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线框A和塑料线框B,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途中经过某一磁场区域(“×”表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不计空气阻力,两线框落地的动能分别为EA和EB,则EA______EB(选填“>”、“<”或“=”),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5.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其中装少量硝化棉,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会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若要计算出实验者在用恒力F作用下压活塞过程中做的功,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老师邀请小金做这个实验,小金缓慢地下压活塞直到活塞推至底部,结果并没有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金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
活塞移动的距离;下压活塞太慢,热量散失到外界,内部温度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6.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金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
(1)摆锤在从A到O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______(忽略空气阻力);
(2)摆锤到达最高点B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是”或“否”);
(3)小金发现摆锤从0点到B点时速度越来越小,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__________。
6.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
【力学填空】
1.一小组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测滑动摩擦力;将 A、B 叠放水平桌面上,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去拉(B不会从A上方落下),当 A 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10N,则 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N;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的原因是 。
2.如图,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在 A、B两端分别挂有边长为10cm,重力为20N 的完全相同的两正方体C、D,OA:OB=4:3;当物体C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2cm 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均处于张紧状态。则:物体C的密度是 ;物体C受到的浮力 N;物体 D 对地面的压强是 。
3.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利用小量程弹簧称测金属的密度,其中杠杆OAB支点为O(杠杆OAB质量不计),OA:OB=1:3。他实验的步骤如下:步骤一:用一细绳将体积为180cm3的金属块悬挂于A点,然后向容器中加水,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步骤二:使杠杆OAB在水平位置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为1.2N。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被测金属块密度ρ= g/cm3。
4.如图所示,斜面长 s =1.5m,高 h = 0.3m。建筑工人将重G = 500N 的货物箱,用绳子从地面匀速拉到顶端时,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150N。忽略绳子重力。求该过程拉力 F 做的功 J;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货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 N。
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2×10-4m2,大气压为1×105Pa,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水桶相连,向水桶中缓慢加水,当水桶和水总重为22N时活塞刚开始向左匀速运动。(不考虑绳子与滑轮摩擦,水桶自重小于5N)问:
(1)向左匀速运动时,活塞受到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__;
(2)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__________N;
(3)当从水桶中抽出_______N的水时,活塞开始向右匀速运动。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5N,B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2=3N,且AB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
7.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壁灯,图乙是小金根据壁灯建立的杠杆模型,测得OA=20厘米,O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为25厘米,壁灯总重4千克,请计算上方螺丝钉A受到垂直于墙面的力为__________牛,螺丝钉A受到墙面对其__________(填写“垂直向里”或“垂直向外”)的力,防止壁灯旋转。
8.姐姐拿不动一大箱快递,喊弟弟一起用一根杆子把快 递抬回家。姐姐和弟弟身高相仿,两人体重均约为50kg, 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均约为400cm2,肩膀对杆子作用点分别在杆子的两个端点,杆子重力忽略不计。快递箱总重为200N,悬挂点O恰在轻杆中点,问:
(1)两人静止不动时,姐姐肩膀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N,弟弟对地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Pa;
(2)走了一段路后,弟弟喊肩膀痛,为了减轻弟弟的压力,姐姐应把悬挂点O点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或“不变”)自己的肩膀。
【凸透镜成像】
1.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小金在做该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 上方,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中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若在图示情况下,王同学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王同学将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3)若在图示情况下,王同学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王同学怎么做才能看到清晰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选填
“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金将自己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金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小灯泡功率测定】
1.小金做“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时,小灯泡铭牌上写着“3.8伏”字样,小灯泡电阻约为10欧,电源电压为6伏,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欧,2安”。
甲 乙
(1)由于电压表0~15伏量程的最小刻度为0.5伏,不够精确,小金计划将电压表0~3伏的量程接入电路(如图甲),当观察到 时,可以判断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2)按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实验,为确保各元件安全,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Р应大致停留在 处(选填“A’、“B”、“C”或“D”) ;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明按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灯泡L始终不亮。
(1)为了排除电路故障,他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电池组的负极A端连接,并电压表的接线柱“3”依次与其他接线柱连接,对应出现的电压表示数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电路故障为 。
电压表“3”接线柱与其他接线柱连接情况 电压表示数/V
与B接线柱连接 3.0
与C接线柱连接 3.0
与D接线柱连接 3.0
与E接线柱连接 3.0
与F接线柱连接 0
(2)排除故障,把电压表接在灯泡两端,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为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小明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
。
(3)小明现有一个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0,打算不用电压表,只用电流表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设计电路如图丙,想通过让开关S接“a”、“b”各一次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认为他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3.学习小组开展“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实验电路如图甲,绘制出小灯泡的I-U关系曲线如图乙,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源电压恒为6V。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甲,请在答卷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示数,即可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实验时,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的比值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参考答案
【物理量的估测】
1.C 2.C 3.D 4.D 5.A 6.C 7.B 8.A
【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
1.B 2.B 3.A 4.B 5.D 6.C 7.C 8.B 9.C
【能量转化分析】
1.(1)减少(2)BC之间(3)B点
2.(1)左。(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3mgh。
3.受到摩擦力 内能 O点右侧
4.C;18;B。
5.P点;先减小后增大
6.(1)2;1(2)30
7.先增大后减小; 小于
【物理现象的说理】
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旋转电动机的磁体,线圈中导线切割磁感线,就使线圈与灯泡所在的闭合电路中有了感应电流(合理即可)。
2.大气压强;惯性。
3.等于;减小;电扇转动后,气流会流经飞机机翼模型,机翼模型上方凸空气通过的路程长,流速大,向下的压强小;机翼模型下方凹空气通过的路程短,流速小,向上的压强大,从而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压强差,是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4.< 金属框下落过程中通过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
5.活塞移动的距离;下压活塞太慢,热量散失到外界,内部温度达不到硝化棉的着火点.
6.(1)势能转化为动能 (2)否 (3)相邻摆锤时间间隔相同、间距越来越小
6.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力学填空】
1.60;A与水平面还有摩擦力
2.2克/立方厘米 8; 400帕
3.1.8 3
4.(1)225(2)66.7%(3)50
5.水平向右;20;4
6.2;水平向左
7.50;垂直向里
8.(1)100;15000 (2)靠近
【凸透镜成像】
1.(1)10 (2)C
2.(1)10;(2)右;(3)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里看,调整眼睛位置,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3.(1)缩小;照相机;(2)远离;
【小灯泡功率测定】
1.(1)2.2v;(2)C;(3)1.14;
2.(1) FF段断路。
(2)将滑片向在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3) 不可行,无论S接a还是接b都无法得知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3.(1) (2)3.8V (3)变大
物理核心考点复习
C
A D B
C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