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街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街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5 12: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脍炙人口(huì) 瞬息万变(shǔn) 相形见绌(zhuó)
B.安然无恙(yànɡ) 风调雨顺(diào) 焕然一新(huàn)
C.稍纵即逝(shì) 情郁于中(yù) 文质彬彬(shān)
D.惨绝人寰(huán) 骇人听闻(hài)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蹒跚  倏然  狰拧  疲惫
B.颠倒  简陋  污灭  时兴
C.防碍  拘谨  怯懦  鼾息
D.蛊惑  潇洒  衣钵  聆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1)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________,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2)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____了。
(3)这部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 惟妙惟肖 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
B. 栩栩如生 不攻自破 匠心独运
C. 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得天独厚
D.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说的,他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大学》是“四书”之一,其他三部是《论语》《孟子》《礼记》。
C.《南京大屠杀》是一篇报告文学,记载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
D.《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 ( http: / / www.21cnjy.com )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情绪。
5.下面这段文字的正确顺序是(  ) (2分)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④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⑤①③②④  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 D.①③⑤②④
6、古诗文默写(9分)
(1)关河梦断何处? 。 (陆游《诉衷情》)
(2)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孙权英雄年少的诗句是: , 。
(3)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
。(《长城谣》)
(4)《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是 。
(5)《满江红》中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是 , , 。
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2010年12月29日,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的内容。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0字左右)
8、名著阅读。(3分)
《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 ,男主人翁是 ,女主人翁是 。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蔷薇几度花》,回答问题。(14分)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 ( http: / / www.21cnjy.com )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3分)
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2分)
记忆:
稀奇: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
(1)赏析句子: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3分)
(2)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 (2分)
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13)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14)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二)阅读《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回答问题。(12分)
(1)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2)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3)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4)"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5)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6)"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1、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1)(2)(3)(4)(5)(6)
中心论点
2、(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3、(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2分)
4、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2分)
,牛的例子论证" 怕"会输得丢人的道理, 。
5.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2分)
(三)文言文阅读: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做以下列各题。(1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 http: / / www.21cnjy.com )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皆朝于齐(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3、将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4、现代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出自选段,它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本文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四)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5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十五”“八十”是________ 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兵回家时看到的荒凉景象:(2分)
三、作文(50分)
1、题目:妈妈,我为你感动。
2、以“我可以选择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 任选一个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代替。
(4)如选“2”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100
200
300
400
500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与运用
1、D 2、[解析] D A项拧—狞;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灭—蔑;C项防—妨。3、D 近义成语的辨析要从细微差别入手,比如搭配习惯、适用范围和对象、词义的侧重点等。“惟妙惟肖”形容表演、模仿;“栩栩如生”形容描摹得像活的一样。据此,可排除B、C两项。“不攻自破”可用于谣言、堡垒等;“迎刃而解”比喻问题顺利解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故选D。
4、[解析] B “《礼记》”错,应为“《中庸》”。 5、[解析] A ⑤总论,①承接⑤从反面举例论证,③承接⑤①说原因,②承接③论述,④承接②论述。6、((1)尘暗旧貂裘。(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3)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4)曲儿小腔儿大(5)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7、[答案] (1)山东省要求中小学慎重选择传统文化诵读内容。(2)示例一:赞成。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示例二:不赞成。让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8、霍达 楚雁潮 韩新月
二、阅读理解
(一)答案 1.(3分)随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 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每点1分,意对即可)
3.(5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对即可) (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 可)4.(3分)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 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至少3点,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5、C
(二) 1.①//②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⑤//⑥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2. ①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论题并揭示论点。 3.第②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输不丢人"的观点。 4.指出"不怕"的精神历来被人赞颂;由牛及人进一步论证"怕"才丢人的道理。 5.示例:抗日名将戴安澜率师远征,所部陷入日军重围,但将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其精神彪炳史册,令人敬仰。
(三)1、(1)朝见(2)指责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门庭若巿:门前和院子里象集巿一样。形容来的人多,非常热闹。5、当政者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威大振;小事中常常蕴含着大道理;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四)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三、作文(按照中招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