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总复习丛书 第二部分 专题提高篇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专题知识梳理】
一、古代自然科学知识成就
(一)医学:
医学家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华佗
东汉末年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麻沸散”,比欧洲早1600多年;医疗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
东汉末年
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称为“医圣”。
孙思邈
隋唐时期
著有《千金方》,名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李时珍
明朝
写成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二)天文和历法
1.天文:夏朝有关于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等等。东汉的张衡发明浑天仪。
2.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了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南朝的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和农业气象紧密结合,是当时先进的历法。八百年后,英国才采用相似的历法。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元初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三)地质: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只能测定地震方位)
(四)数学:
1.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来抟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五)农学
1.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明朝末年,杰出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六)工艺学::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七)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它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注录水道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二、古代重要技术成就
(一)古代的建筑成就
1、都江堰
(1)修筑: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2)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长城:
(1)修筑目的:防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2)概况: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地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3、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从605年起。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条件:隋朝的经济实力强。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隋朝国家统一,人口众多。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
③概况:A、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B、四段: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C、沟通五大河流:由北至南依次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④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作用(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元朝大运河: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4、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
5、唐都长安城:长安城宏伟富丽,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分开,街道整齐,树木成行,人口众多,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热闹非凡。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6、北宋都城东京城(今开封):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打破坊、市界限,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黑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7、北京紫禁城(故宫):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于明成祖时,位于北京城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属于宫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高超艺术: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代表: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三)四大发明
项目
时期、概况
意义或作用
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改变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的历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火药
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中期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军事。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
战国司南;北宋时发明并应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人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下。
【问题探究】
1.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作用:大运河开通,成为我国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大运河开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消极作用:当时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大肆搜刮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2.对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认识:
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造纸术和印刷术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药武器的问世,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为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创造了条件,为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掠夺的道路,客观上促进欧洲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总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5.造成近代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
6.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性建筑。
(3)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4)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了七百多年。
(5)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体会:这些伟大的建筑和成就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出来的,是他们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7.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四大发明,并说明四大发明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发明,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爆破力。同时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为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创造了条件。
(4)指南针的发明使人们有了准确的指南仪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8.纸出现以前,书写材料主要有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等。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你知道西汉时有哪些书写材料(载体)吗?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9.如何依据地图判断秦长城与明长城?
(1)东西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位置:秦长城偏北;明长城偏南。
(3)走势:秦长城较直;明长城较弯曲。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正是对右图古桥的真实写照,它修建于( )
A.战国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3.下列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群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瑰宝的是
A.长城 B.紫禁城 C.天坛 D.钟楼
4.唐朝中后期,一个生活在长安的商人,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购买精美的艺术品——唐三彩
B.随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旅游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诗歌
D.购买雕版印刷书籍
5.四大发明中,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无直接联系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6.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五禽戏 B.撰写《伤寒杂病论》
C.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编撰《本草纲目》
7.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8.图3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二、改错题
10.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
错误: 订正:
11.右图是商朝铸造的四羊方尊。
错误: 订正:
12.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错误: 订正:
三、辨析题
13.《本草纲目》是明朝张仲景写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以上说法只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
14.我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建造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建筑,有些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它)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工程是什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说出材料二中桥梁的名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明代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东起A处,西到B处,A、B分别是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一、1-5 ABBBA 6-9 DDAC
二、10.鸭绿江 辽东 11.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12.长安 洛阳
三、13.错误:《本草纲目》是张仲景写的。理由:《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四、14.(1)都江堰;李冰。
(2)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A是鸭绿江,B是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