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2019/3/152006年高考数学备考策略及复习建议 二、复习备考建议1.依纲靠本 狠抓落实
课堂教学要落实
知识的归纳整理要落实
常见题型的解法要落实2、优化基础和专题综合训练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高考的复习就应该是三轮,一轮是优化基础,二轮是专题综合训练,在二轮中重点复习主要知识交会点,分专题进行;同时,在各个专题中提炼五种数学思想,这五种数学思想是:
1、猜证结合。2、化归。3、分类与分步。4、数形结合。5、函数与方程。
解题综合能力的提高的两个方面:
一是解题思路,二是计算能力。3、教会学生自我总结:每做一题都要总结,总结两点:1、数学基础是否熟练。2、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提高。在考前顶多做八套模拟题即可,不要做更多的题。做题应该越做越少,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的薄弱章节,全力突破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问题解决主要靠数学思想,以数学思想为中心,抓住四个基本点:考基础、考综合、考应用、考新型。而整个的试卷基础分就占120分左右,所以答到前三个解答题就可以获得100分以上。后三难题在夺得容易的分数你突破120分毫不费劲。如何做好总结 (1)心理方面:考前、考中、考后的心理
(2)考前复习准备
(3)考后的结果: 考得好的、差的地方,薄
弱环节,未过关的知识点等
(4)经验教训: 通过讲评课、试卷分析、
加减法估算自己的实力①课本不熟,基础不牢;
②审题不细,判断失误;
③表达不准、不规范;
④分析不透,应用知识不够灵活;
⑤易受干扰,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
⑥解题速度慢,考试时间分配不当,应变能力差,不会作
出及时的调整;
⑦考试策略失误,容易、中等题没有拿到高分,会做的题
拿低分;
⑧解题没有掌握方法规律,找不到切入点?
⑨卷面不整洁;
⑩心理压力过大、太紧张、没有信心,总担心考不好。对每一次大考,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每个单元每个专题必须做好全面的细致的归纳,并把它们一字不漏的记入脑中。即使参考书上有现成的归纳总结,也要认真对待。各单元各专题的归纳总结最好能自己做,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已经提高了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且可能重拾已遗忘的知识点,或对某个已熟记的知识点又有新的理解,做完的总结归纳要与同学多交流传阅,或送至老师处一起探讨,取长补短。
——张睿(高考状元)状元之声4、科学备考
一模后如何复习(1)全局观念 局部调整
(2)强化训练 提炼方法
(3)巩固成果 调整状态(1)、全局观念、局部调整①统筹安排时间,一切安排要服从
“5科总分最高”这个大目标。 ②做好三查一整理 查漏补缺——查被忽略的、被冷落的
知识点。
查错思对——不让同样的错误再犯
第二次。
查弱补弱——狠抓最薄弱、最怕的
知识点,下决心突破它。
整理——知识网络;错题重做;解题方法
和策略的积累,尤其是审题和答
题的方法。(2)强化训练 提炼方法 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演练(套卷,选择、填空题的专项训练等),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整合。在整套试卷的模拟训练中,对错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题型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及时检查补救。
做好“二个强化二个重视” :
选择、填空题的强化训练.
前三个大题的强化训练。
重视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衔接知识的复习。
重视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演练。 ①选择、填空题的强化训练.
选择题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进行训练(每周1~2次),总量不少于8次,14道选择、填空题一般用时25~40分钟,“优秀生” 要争取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做选择填空题要重视直接解法的训练,不要过分依赖特殊解法和技巧,如去年和今年的考题以直接解法为主。 ②前三个大题的强化训练。
前三个大题是高考得分的主阵地。选择、填空,再加上前三个大题共110分,提高其得分率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这一部分的题目多是基础题,是考生的必争之地,不仅要会做,还要做对、做全。
(还要注意有时前3题不是最容易的,如04年广东题) ③重视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衔接知识
的复习。比如等边三角形的数量关系及性质、
角平分线、圆的弦和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05广东立体几何的证明)、
三个“二次”、平几和立几、平几和解几;
导数的应用等。
④重视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演练。 (3)巩固成果 调整状态 【II模(4月下旬)~5月下旬】 这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形成良好的应考状态和方法。
①注意解题规范。
②认真“读题”
③“考”中学“考”, ①注意解题规范。 在高考中对中低档题,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失分。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每次模拟考试讲评后要拿出“满分卷”。 ②“读题”: 精选几套试题,进行认真“读题”,对每一道题要读出:
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怎样审题?
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步骤在哪里?
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如何克服等③“考”中学“考” 积累经验。珍惜每一次模拟考试,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把握方面,不断总结经验,达到最佳状态,做到“平时如考时,考时如平时”,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对高考的心理承受能力,争取在高考中发挥正常,甚至超常的水平。 三、06年新考纲解读及命题趋势1、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大纲[解读]
今年高考数学的“考试大纲”稍有调整,提高了对向量的运用要求,对三角函数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比如,将过去要求的“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改为了“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文科增加了“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2、命题趋势
(1)重视向量、函数,加强训练
2006年大纲将向量放在“第一”的位置,考生应高度重视。可着重训练平面向量关系式表征平面几何图形,即对向量的“形”的认识,可参照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第8题、卷一第15题;将平面几何图形特征翻译为向量关系式,即对向量的“数”的认识,如2005年天津卷14题;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向量融合在其中,如2005年天津卷21题、 福建卷21题、湖南卷19题、全国卷一21题等。 ( 链 接 ) 2006年大纲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了解”提高到“理解”,考生在复习中应相应作出调整,要比较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理解诸性质如对称中心、对称轴、周期、单调、最值(极值)的相依关系;在大题中,要注意“化简三角函数式,再研究性质和图像”类题目。
同时,函数的连续也由“了解”上升为“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给出解析式的情况下,要判定函数的连续性,反之亦然。 今年高考大纲数学理科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由“理解”降低为“了解”,考生会用就行,不必追问“为什么”,它的证明不可能在中学完成,而是属于高等数学范畴,考生不必浪费时间。关注数表(调研测试19、04春北京20、 03全国理科22) (2)、数列递推数列:
(I)
(II)
(III)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04重庆文22)(3)解析几何强化坐标思想,
重视与向量的结合
最值与取值范围(定值) 欢迎交流、探讨E-mail:dfzxccy@sina.com谢 谢 !欢迎交流、探讨E-mail: jqm@21cn.net或: jiangqiuming@gdsyzx.edu.cn谢 谢 !例、(2003天津卷)设 为常数,
且 (n为正整数).(1)证明对任意 ,有
(2)假设对任意 ,有 ,求 的取值范围.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