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物质、精神准备:
课本、学案、笔记本,双色笔,最重要的是:
温故知新: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影响)
2.万隆会议(时间、地位、方针、影响)
饱满的精神状态!
乔的笑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新课导入】
乔冠华为什么大笑?说明什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的基本史实。
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3.通过分析我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认识到中国的不断发展强大。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回顾历史】思考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国徽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俄、英、法)。当时由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5-86,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1)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以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材料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
合作探究
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1971年当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决定时,76票赞成票中绝大多数是亚非拉国家投的。那天非洲人在大会会场激动地跳起舞,毛泽东说:是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1)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尼克松……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兵,咄咄逼人。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中苏关系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P86-87页,梳理中美两国坚冰融化的过程。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
1978年12月
1979年1月1日
U.S ping pong player at great wall
乒乓外交
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基辛格秘密
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
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发表
《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签署《 建交公报》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2)历程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跨洋握手
意义:
1.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
2.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隔绝对立的时代
中美和解的时代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3)意义
时间 事件
近代
现代
【总结回顾】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1901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
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美国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建交后的中美关系改善过程曲曲折折,纠纷不断,但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
1.外交政策应该随着国际形势灵活变化。
2.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3.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利益。
中美关系从对抗最终走向缓和,从中你能得到了什么认识?
二、中美、中日建交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9年邓小平访美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新增建交国家数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声明中,看出改善中美、中日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
日方声明: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三、全方位外交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7-8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方位外交。
1.时间:
2.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
4.外交措施:
5.外交格局: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三、全方位外交
对外开放的格局 20世纪90年代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全方位外交布局
全方位 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分社会形态意识形态,都开放 全方位
多层次 从沿海到沿边到内地,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展开 从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环境等领域 多层次
宽领域 交流的领域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 区域性、全球性;大国、小国等; 立体化
【同义对比】
三、全方位外交
6.外交成就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4年上海 亚信峰会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7.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外交家的魅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尊严来自实力
【总结】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亚非国家独立; 美国敌视孤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发生变化。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与加强,两极格局解体; 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 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全方位外交: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巩固练习】
A
A
C
1.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表决刚结束,会议大厅一片沸腾,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这项决议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3.2022年2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历史性握手”指的是( )
A. 中美“乒乓外交” B. 基辛格秘密访向中国
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巩固练习】
B
C
D
4.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宜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有力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巩固练习】
A
B
7.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实行了对外开放
C. 推行全方位外交 D. 建成了小康社会
8.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