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冯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宣传册。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走进校园,我校新闻社将以“乡村美育,感悟生命”为主题,制作《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作品宣传册。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冯至散文的特色。
2.品读文章,理解文中景、物、情的关系,感受山村景物之美。
3.赏析重点句子,体悟主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哲思之深。
4.深入领会文章深沉文化底蕴,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走近作者
请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为作品宣传册写一段作者简介,400字左右。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先后出版《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诗作,影响甚大。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冯至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创作背景
因全面抗战爆发,1938冯至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德语教授。1941年,为了躲避日军空袭,冯至携全家搬进昆明金殿背后的杨家山林场,寄居于茅屋之中。这篇文章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近郊森林下所孤独的小茅屋里创作的。林场茅屋的生活使冯至零距离地接近了自然和山水,学会的是从亘古的大自然中领悟生命和历史的奥秘。当时,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独地面对自然,开始思考生命与自然的更深层的维系。
文体知识·散文
散文通常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写景散文等,有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形式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和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的审美效果。
解说题目
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文正音
采撷(xié) 赭色(zhě)
靛蓝(diàn) 悚然(sǒnɡ)
嗥叫(háo) 飓风(jù)
麂子(jǐ) 孑然一身(jié)
划分层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10)
第三部分(11)
居住山村
眼前的景象
自然风物
兴衰史
悟人生
得启迪
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赏风物余韵
“这些风物,好像至今仍在述说它的运命。”作者发现了哪些自然风物之美?
赏风物余韵
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声、麂子的嘶声......
赏风物余韵
请结合它们各自的特点,为这些风物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小溪:清冽养人
鼠麹草:谦虚、纯洁、坚强
彩菌:色彩绚丽,充满生机
有加利树:崇高庄严,不断生长
野狗:野性,恐怖吓人
麂子:温良机警,难逃诡计
冯至先生借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麂子这些自然风物,以怀想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对这些自然风物的描写是真实而质朴的,"小溪"小而可爱,清冽养人;"鼠麴草"谦虚、纯洁、坚强,长遍山坡;"彩菌"色彩绚丽,充满生机,俯拾皆是;
"有加利树"高高耸立,崇高庄严,不断生长;"野狗"充满野性,嗥叫声恐怖吓人;"麂子"温良机警,却逃不过人的诡计,由繁盛走向衰败......
作者尊重了它们最自然、最原始的样子,不刻意地夸张与修饰,因为他对自然有独特的认知。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探生命关聯
请你圈画文中有关联想、想象的语句,
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普通的自然风物与人生历史等哲思联系起来的。
探生命关聯
请以"关联"为主题,为每一幅风物图片配一段文字。
作者为何在描写小溪这一段末尾引用"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诗?
首先,这是作者散文诗意化的体现;
其次,诗句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空间上的距离,思而不见,但却还能同饮长江水。用以证明即使与山村有着时空跨越,彼此的生命依然声息相通。
小溪
小溪中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村里的人们。以小溪为媒介,将消逝的山村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连接起来。
这种生命本原意义上的共通让"我"与过去受过同样滋养的人相互产生共鸣。
小溪
作者于刹那见永恒:古往今来都是一条生命长河,人类生命同属于一个母体,纵使时空阻隔,有情的生命依然能够穿越时空而声息相通,心心相印。这是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关联,这种关联超越了时空限制。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鼠曲草和少女的精神品格?
首先,这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其次,与作者本身建立关连。鼠曲草和村女的这种谦虚和质朴是作者理想人格形象的投射,在纷扰的现实中,作者追求的正是这种朴实无华、谦虚低调的精神。
鼠趣草
鼠麴草的这些品质使子然一身的小生命就能独自担当一个大宇",担负着一切。这个"大宇宙"是自然万物的永恒性,是关于人生、民族与国家的重大责任。
鼠麴草
那些来自生活和时局的纷扰,都被这小草、被泰然地坐在山顶的村女所净化,"我"也变得谦虚、纯洁与坚强了。这品质是那个村庄留下的"余韵"之一。这是自然与生命品质的关联,同时又关乎时代。
彩菌
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彩菌
彩菌,在最晦暗、最无助的时代给了人们以生命的滋养。
无论是对70年前还是对70年后的人们来说,菌子既是一种食物,更是精神食粮。
彩菌
在当时的西南联大,抗战时期的生活无比艰苦,但人们的精神是充实而健康的。菌子点缀70年前山村儿童的幻想,也装饰了70年后人们的梦想,给予战乱中的人们以希望和力量。这是自然与生命精神的关联。
有加利树
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庙堂,让我小心翼翼的走入......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有加利树
山村在消逝之前,不知道会是有加利树来守护它的遗迹,经过后人的移植,原本不应该在此生存的有加利树不仅自己生长起来,还能够让整座消逝的山林再次生长起来,并生生不息。
有加利树
作者对有加利树和山村的"关联"描写正是自身的真实写照。在战争年代,诗人就像消逝的山村一样,愿意匍匐在圣洁的有加利树之下,用血肉之躯维持树的成长。
这种关联是精神上的关联。
野狗
野狗的嗥叫与夜晚的狂风营造了一种荒原般的恐怖氛围,可以将其理解为自然对人的威胁。在此情况下,从自然所获得的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滋养,都失却了作用,那个消逝的山村不也曾处于这样的境况吗?
这是与村庄的关联。
鹿子
在邪恶横行的世界里,温顺与善良并不一直是优点。"温良"看似一种美好的品质,但在各种威胁面前柔弱无力,甚至会葬送生命。一个村庄、一个民族未尝不是如此。
麂子
本性善良的物种哪怕曾遭受过残酷对待,但是依然难以改变这种本性,以至于仍然把诡计多端的人当作"传说中的圣人"。这"幻境"是麂子面对邪恶时仍然对充满诡计的人保持温良的心和美好的憧憬。这是自然与民族运命之间的关联。
麂子
本性善良的物种哪怕曾遭受过残酷对待,但是依然难以改变这种本性,以至于仍然把诡计多端的人当作"传说中的圣人"。这"幻境"是鹿子面对邪恶时仍然对充满诡计的人保持温良的心和美好的憧憬。这是自然与民族运命之间的关联。
赏风物余韵,探生命关联
自然风物 特 点 联想 感 悟
小溪
鼠麴草
彩菌
有加利树
野狗的嗥叫
麂子的嘶声
清冽、养人
曾养育昔日的人们
人类声息相通
谦虚、纯洁、坚强
少女、村庄
生命的宁静之美
点缀、滋养
滋养过山村里的人
生命的美好
速长、最高
严峻的圣者
生命的渺小
威胁、吓人
海上飓风寒带雪潮
生命对疾苦的恐惧
温良机警,但难逃人的诡计
幻境
死亡的可怕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精读5-10自然段,勾画出本文中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意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和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该栏目是我校新闻社记者对作者的提问,请你以冯至先生的口吻一一对其回复。
對話馮至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
您所说的"这一切",也包括了像野狗、狂风、狡诈的猎夫这一些比较丑恶的东西,这些也能谈得上是滋养、坦白和恩惠吗?
對話馮至
答記者問
首先,即使是丑恶的东西,也是对大自然生命延续的挑战和考验,对于消逝的山村来说是要必经的挫折,只不过这是一种"消极"的滋养。
其次,这些不和谐的丑恶的意象还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正是因为这种磨难,我才能更坦然的面对人生。所以对于我的生命来说,这也是一种"滋养"。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您在文章最后一句中提到了"意味不尽的关联",这里的"关联"有什么内涵呢?
對話馮至
答記者問
浅层的"关联"为阐明大自然、生命和时间的关系。
只要有联系的事物,不管时间间隔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
深层的"关联"是我自身生命的真实写照。山村的种种,和谐的或是不和谐的,都是人格的一种映射。
即使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困难挫折,即使时空变幻,也要学会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珍爱和平。
您为这篇散文取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个山村消逝的是什么?没有消逝的又是什么?
對話馮至
答記者問
消逝了的是这个山村的房屋、人家这些实际存在的事物;
没有消逝的是大自然中与山村的生命延续有关的事物,以及顽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有人认为,这篇写"灵魂里的
山川"的散文,表现了您"歌
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
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
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
追求。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對話馮至
答記者問
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可能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呐喊以呼唤沉睡的人们,也没有似杜甫在诗歌中展现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主要是以内省的方式,表达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保持一份良知,来完成对现实的深刻介入,对现实喧嚣、对虚无主义的对抗。
思考探究
1、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或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作用?
①以“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等感受衬托山林的荒寂;
②“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与下文山村丰富且充满生命力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为下文交代“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做铺垫。
理解文本内容
2、“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该作何解释?
①一条路是指现实中存在的用石块砌成的路,通向现实。
②另一条路是指由那条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它连接历史。
③小山村是两条路的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现实和历史。
理解文本内容
①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可视感很强。
②表现了让人消解尘世的纷扰的山村的宁静、回归生命的宁静。
③作者借助画家的思维,描绘出了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生动形象地渲染了人和环境的自然和谐氛围。
3. 鉴赏第6段“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麴从杂草中露出头来。”一句。
理解文本内容
(1)运用通感手法,把心理纷扰变成可视的黄叶,形象生动。
(2)山村的宁静能让人消除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谦虚、纯洁、坚强的小草,质朴的村女,让作者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华,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作者在这种联想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4. “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理解文本内容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在特殊时代,寄寓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
(1)大自然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
(2)现今同样给了居住在村庄的“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3) 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
5.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如何理解这句话?
鉴赏艺术特色
运用联想和想象,扩大散文的时空维度,使散文变得气象阔大,意蕴深沉。
记叙议论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文章灵活多变,富有张力。
语言凝练,表现力强,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富有诗意。
思考:冯至散文风格独特,品读语句,体悟其语言特点。(可从描写方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鉴赏。)
诗化散文、哲理散文
人事变迁并没有左右大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历史并不是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作者在自然中沉潜,但从未疏离过现实。
在乱世中,作者寻求一种山水的超越,旨在从自然的质朴中挖掘一种鲜活、向上的力量,以对抗现实社会的黑暗与现实人性的软弱。
小结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人不能为了无谓的喧嚣,而忘却生命的根蒂,要在寂寞中,在对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自然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
“在抗战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
——冯至·散文集《山水·后记》
参悟文本哲思
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总结主旨
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请根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课文内容,设计一条冯至发出的朋友圈。
要求:
1.说明使用什么样的头像(人物,可说明人物特点,如表情、气质等;景物,可说明景物构
成、整体意境等)。
2.要有文案,文案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3.简要说明或画出配图,图片数量为1一9张。如:有几幅图,每幅图的内容。
4.互动内容:何人点赞,何人评论,回复内容为何?(本条选做)
课后巩固
为鼓励大家走进家乡古村落,发现山水自然之美,探索乡村物语,我校新闻社"乡村美育,感悟生命"活动增设了"我为美丽家乡代言"一栏。
请用画笔或镜头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
将眼前的风景化作美术作品或摄影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配上一首小诗。
課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