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21 09: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
《绿色家园》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里面包含了一首必唱歌曲《绿色的祖国》,歌曲2/4拍、B大调,旋律流畅、优美,情绪活泼、轻快,歌曲为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8+8+6+8)。第一乐句由两个模进关系的乐句发展而来,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推动力。第二乐句也运用了模进手法,在句末实用了向属方向的转调手段,增强了倾向感。第三乐句句幅变小,音乐更显紧凑。结束句舒展、宽广,情绪达到高潮。歌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勃勃生机,抒发了对绿色家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核对绿色祖国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歌曲,增加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懂得人类需要绿色和绿化祖国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感受、聆听、模唱、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
2.通过轮唱和器乐伴奏等形式巩固教学成果。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
2.能够用不同的力度,处理好歌曲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表现不同的演唱效果。
3.能够采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和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学会歌曲《绿色的祖国》并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2.教学难点:休止符、附点节奏与变化音的处理;引导学生用轮唱的演唱形式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感受法、聆听法、模唱法、探究法、合作法等。
1.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绿色的祖国》,并通过创设情境,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器乐伴奏等,把孩子带入到一片绿色的、生机勃勃的美丽大自然之中,在绿色祖国的怀抱里自由歌唱。
2.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延安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作曲家的崇敬之情,并且加入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升华了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情景导入(3分钟)
1.出示课件
师: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绿色呢?(学生举手回答)
如果我们想把祖国的绿化变得更加美丽,该怎么办?(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会提到植树造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来。)
2.出示植树造林的图片和祖国山河美丽景色,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3.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绿色的祖国》,课件显示课题。打开书16页。
(二)学习歌曲(18分钟)
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听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举手回答)对回答不错的学生给与表扬。
2.拍节奏点;
a.让学生看歌曲拍号,明确节拍。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拍一下歌曲的节奏点,好不好?
生:好!
b.提示学生拍手的同时认真看歌曲的歌词。课件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拍打节奏点,掌握歌曲的速度,并熟悉歌词。)
3.模唱歌曲;
a.师:刚才同学拍的非常准确,那同学找一找歌曲当中那些地方出现了休止符呢?一共有几处?(学生举手回答)
b.让学生用衬词“啦”模唱歌曲,并在休止符处拍手。课件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清楚歌曲哪些地方出现了休止符,加深印象,并在模唱旋律的同时在休止符处拍手,能够准确处理好歌曲中的休止符,解决难点)
4.附点节奏与变化音;
a.师:哪些节奏的出现增加了音乐旋律的活泼感?
生:附点节奏
b.对附点节奏处进行对比教唱,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跳跃活泼的特点。
c.点出变化音,并进行教唱此处的歌谱。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歌曲,摈弃了传统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并及时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5.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对歌曲色块部分进行力度处理
a.师:同学们,跟着老师去大山中游玩好不好?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山之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忽然一直黄莺鸟飞到了你的身边,它的叫声既清脆又响亮,那么我们在“黄莺叫‘嘎咕嘎咕’”这里该怎么演唱呢?
生:强而有力的
b.师生配合
师:黄莺叫
生:“嘎咕嘎咕”(强而有力的)
c.师:你仿佛听到了远处的大山之中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那么“布谷鸟‘布谷布谷’该怎么去演唱呢?
生:小声的、弱弱的
d.师生配合
师:布谷鸟
生:“布谷布谷”(轻轻的)
e.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可是黄莺鸟离你越来越远了,布谷鸟却从远处飞到了你的身边,他们的叫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师生再共同配合一下,感受不同的演唱效果。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想象之中感受这两句在不同力度下表现出的不同效果。通过想象和老师的引导使这个环节进行起来非常的有意思,并且完成了教材内容。)
7.跟伴奏演唱
提醒学生展开想象,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知识扩展(4分钟)
1.师:这么好听的旋律是谁写的呢?
生:郑律成
2.出示课件,介绍作曲家,并欣赏他的代表作《延安颂》,课件播放视频。
郑律成(1914.8.13 - 1976.12.7),原名郑富恩,他被誉为“军歌之父”。
1939年,郑律成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并于193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设计意图:在学会歌曲以后介绍作曲家,并且欣赏他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作曲家充满崇敬之情,加深对作曲家的印象,能够强化记忆)
(四)歌曲轮唱(8分钟)
师:我们想不想再唱一遍郑律成先生写的这首《绿色的祖国》呢?
生:想
师:下面我们换一种形式演唱歌曲,我们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1.给学生分组;
2.教师跟音乐示范,让学生听在哪句歌词合到了一起;
黄莺叫“嘎咕嘎咕”处合到一起。
3.学生试唱;
4.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轮唱是最简单的合唱形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分组轮唱,提高了学生的演唱兴趣,强化歌曲记忆。)
(五)器乐伴奏(6分钟)
1.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老朋友呢?
拿出打击乐器:碰钟、沙锤、铃鼓、双响筒各2个
2.教师分别敲响4种乐器,让学生选择哪个乐器适合在休止符处演奏。
学生选择双响筒
3.课件出示2条节奏,剩下三种乐器学生自由选择节奏进行配乐演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和节奏进行配乐伴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找2组同学上台进行配乐演奏表演。没上台的同学跟伴奏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1分钟)
课件出示“世界需要绿色,人人需要绿色”的标语。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为祖国绿化作出贡献,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丽,好不好?结束本节课。
六、教后反思:
在《绿色家园》的设计与教学中,我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总体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浓厚,同时我在课堂上多提问,多互动,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家园的美好和带给他们的快乐,并且让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也逐渐喜欢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本节课设计环节紧密,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用柔美圆润、自然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并通过对歌词的理解,体会植树造林的好处,树立学生的护林、环保的意识,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为美丽的祖国发奋图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整堂课上,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提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愉快地学习,尽情地歌唱,身心都有一种“美”的享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