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十课 叮铃铃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十课 叮铃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21 09: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第一段。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风格特征。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师:前段时间老师走访了湖南的湘西,学了几句湘西话,同学们听一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湘西话导入,并教学生讲湘西话)
师:把湘西话变成有意思的歌曲,师范唱,生初听乐曲。
(点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有湘西风味的歌曲《叮铃铃》第一段。)
(二)第一部分歌曲教唱
师:通过刚刚的聆听,你们想象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我们一起走进美丽宁静的湘西。再听歌曲。(师播放第一段的第一部分)
师:(师设计情境)小朋友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带着欢快活泼的声音来识读乐谱。(进入歌唱状态)
师:带领学生读乐谱,用lu模唱,注意lu的状态,轻声高位。
师:加入歌词,演唱。
师:恢复欢快轻巧的感觉来一次。
师:学生找乐谱中的特殊记号。
师:唱准难点句子。(有升无升分别感受一下)
师:加上这些音乐符号,你认为有什么作用?(变得更有湘西风味)
师:用手画一画,连一连旋律。
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画面?
第二部分歌曲教唱
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特有的文化,什么样的地方能孕育出这么好的歌曲呢?一起去看一看,记住它的韵味。(围绕第二部分情境,看湘西图片)
师:带画面的感觉再唱,师指挥,让学生声音更美。
师:这么好听的叮铃铃是谁发出的?
师:一起来听听优美的大山深处,谁发出的声音?
师:山羊为什么要系铃铛
师:再走进牧童赶羊的画面,是用什么演唱形式展示这幅画面的?
师:(师放乐谱,第一段的第二部分)
(合唱,师提醒注意柯达伊手势,注意歌唱状态,合唱时老师用手势让学生记住旋律的感觉和声音的感觉 )
师:(创设情境,牧童来了,牧童赶羊儿走)
(四)展示、合作
师:高、低声部分别将之前学过的三个部分串起来。
师:在情境中讲解歌曲声音的强弱变化
师:后半部分所有片段连起来(放伴奏,生轻轻的)
师:再神采飞扬一点来一遍
师:将湘西美丽的风景和赶羊的画面相结合
师:带表情
拓展、总结
师:湘西还有很多很多美妙的歌曲,老师带来了一首我最喜欢的《小背篓》(出示图谱)是不是也有很多装饰音?装饰音的作用是?(音乐记号可以表达音乐风味)
师演唱歌曲《小背篓》
师带生总结,今天这堂音乐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跟我说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