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处理平面素材
授课教师:
教材:闽教版信息技术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P18-P24
授课对象:初一( )班
教学目标
理解图层的概念,并掌握其简单操作;
学会填充、变换、描边功能的正确使用;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工具进行标识设计。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图层的基本含义,并掌握其操作;
能够熟练使用描边、填充等操作;
能够利用参考线绘制对称标识。
教学难点
图层的理解及分图层操作;
对变换工具的灵活运用;
文字的创建,变形,调整等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 通过对上节课操作的回顾,引出认识图层 (老师: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两个上机操作,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均为单图层操作。那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修改其中某一个内容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是单图层进行操作就容易影响到所有的设计内容。而如果分图层进行操作的话,就可以避免设计内容受到影响。) 跟随老师的思路,认识到分图层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上节课作品的回顾,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也为后面介绍图层 的概念作了铺垫
讲授新课 · 采用举例子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图层的基本含义 (老师:图层就像一片片透明的玻璃,不在上面创作就看不到东西。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效果,就是从最顶层往下看,由一片片玻璃叠加覆盖的效果。但同时每个图层又都是独立的,就像抽屉一样,可以放很多东西,比如可以在上面创作文字和图像。删除其中一层对其他图层的设计没有影响。) · 再边向学生讲解图层顺序,边通过在PS界面里演示,并讲解关于图层的基本操作 (老师:虽然每个图层都是透明的,但是它们之间就像扑克牌一样的存在着遮挡关系,只有把上面的牌挪开才能看到下面一张。 图层的基本操作:新建图层、移动图层、复制图层、删除图层、锁定图层、调整图层不透明度) · 向学生介绍并演示本节课基础操作中的要点 如何建立参考线 “斜切”“水平翻转”命令的使用 选区对齐中心点的快捷键 描边功能的使用 选中图层中内容的操作) 认真听取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了解操作重难点 结合日常生活的物品来比喻图层的概念,使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介绍图层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操作,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PS软件的认识 优先分析任务标识,由于是对称图形,所以建立参考线便于对齐等后续操作 由于难点步骤不采取教材上的方法,所以需要强调新方法的操作,演示区别旧方法,以此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寻以不同方法达到相同目的 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条件、要点以及相关概念,便于后续操作选择最便捷的选区工具 演示操作过程的同时搭配讲解,有利于学生避开操作误区,且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课堂练习 · 参照教材的操作过程,完成教材P19的图2-10的标识创作 · 根据教师讲解并列举的操作要点,自行完成教材P24的图2-21的标识设计 · 体验变换命令下不同形式的变形操作 ·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并指导学生作品制作 根据教师的演示讲解,参考教材上的操作过程,发挥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完成作品 上机操作,提交作品 学生及时动手实践,巩固加深知识点
作业设计 · 展示学校的校徽,并选择难点步骤进行演示讲解 变换中“旋转”“变形”命令的使用 文字的输入和调整形变) · 针对完成较快的学生布置新的设计任务 (老师:优先完成教材P19的图2-10和P24的图2-21,已完成这个两个标识创作的同学可以尝试设计绘制学校的校徽。还未完成前两个操作的同学,可在课后进行尝试校徽的绘制。) 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尝试进行设计 针对学生作品完成度的不同,设计布置作业 以学校的校徽作为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属于提升操作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不同方法达到相同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课堂小结 · 图层的基本含义及操作 · 变换中“斜切”“水平翻转”“旋转”“变形”命令的具体使用 · 填充、描边功能的使用 · 文字工具的使用及调整 课堂小结 及时回顾,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