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1 09: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
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火了,它能响应用户需求,做出“类似人类的反应”,能有逻辑性地回答问题、撰写文章,进行分析。这款和以前不一样的聊天机器人迅速收获大量用户,被形容为“久违的现象级消费产品”。
产品火了,仿冒者也来了。市场上已经冒出多种产品,每一个都宣称自己就是ChatGPT。与真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不同,仿冒者有的表示自己是调用了美国ChatGPT的接口,在免费对话额度用完之后,便开始提示用户需要收费,借此捞金。有的则完全是打着ChatGPT旗号的“山寨”,聊天能力却和ChatGPT相去甚远。这种山寨版聊天机器人质量低,用户体验也差,很容易让普通人对该领域产生误解。
节选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ChatGPT的训练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GPT3.5本身很难理解人类不同类型指令中蕴含的不同意图,也很难判断生成内容是否是高质量的结果。为了让GPT3.5初步具备理解指令的意图,首先会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由人类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答案,把人工标注的问答和对话数据作为监督数据来微调GPT3.5模型。第二阶段主要通过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第一阶段生成的模型,对于每个问题,生成多个不同的回答。人类标注者对这些结果综合考虑给出排名顺序。接下来,使用这个排序结果数据来训练奖励模型(RM)。对多个排序结果,两两组合,形成多个训练数据对。RM模型接受一个输入,给出评价回答质量的分数。这样,对于一对训练数据,调节参数使得高质量回答的打分比低质量的打分要高。第三阶段进一步采用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近端策略优化)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这一阶段利用第二阶段训练好的奖励模型,靠奖励打分来更新预训练模型参数。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PPO模型生成回答,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以更新PPO模型参数。
摘编自《ChatGPT发展历程、原理、技术架构详解和产业未来》
材料三:
过去几年,类ChatGPT技术已经得到深入研究,ChatGPT通过产品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ChatGPT的突然爆火意味着人机交互走出了技术深闺,标志着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计算范式的确立,敲开了通用化人工智能大门。近年来,以GPT-3、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表明,增大模型规模和数据规模是突破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瓶颈行之有效的方法。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从以专用小模型训练为主的“手工作坊时代”到以通用大模型预训练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
这一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先进的算法架构、尽可能多的数据,汇集大量算力,集约化的训练模式,由此得到的通用大模型可在广泛应用场景下通过极低代价的模型微调实现高性能的任务适配,使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应用到各个场景里面,从而,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加速产业发展。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火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科院之声》节选
材料四:
类似GPT-3的大型语言模型都是基于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能够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但它们可能并不总是产生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事实上,它们的目标函数是词序列上的概率分布,用来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单词是什么。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的目的是执行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认知工作,并且这些模型的训练方式与期望使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从数学上讲,机器计算词序的统计分布可能是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但人类其实是通过选择最适合给定情境的文本序列来生成语言,并使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和常识来辅助这一过程。当语言模型用于需要高度信任或可靠性的应用程序(如对话系统或智能个人助理)时,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尽管这些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大模型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极为强大,但当用于实际以帮助人们生活更轻松时,它们往往无法发挥潜力。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一致性问题通常表现为:提供无效帮助,没有遵循用户的明确指示。内容胡编乱造,虚构不存在或错误事实的模型。缺乏可解释性,人们很难理解模型是如何得出特定决策或预测的。内容偏见有害,一个基于有偏见、有害数据训练的语言模型可能会在其输出中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它没有明确指示这样做。
《ChatGPT背后的技术工作原理》节选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hatGPT主要通过“监督策略模型、训练奖励模型、用PPO强化学习来优化策略”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实现迭代升级。
B.ChatGPT第二阶段训练需要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标注者书写高质量答案,再用优化后的数据微调GPT-3.5模型。
C.ChatGPT第二阶段训练是先采样问题,标注者对生成的模型输出的多个不同回答结果排序,再训练RM模型比较排序结果的质量高低。
D.ChatGPT第三阶段训练是在数据集中随机采样新问题后,由PPO模型生成回答,再以强化学习的方式更新PPO模型参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奖励模型能为多个排序结果形成的多个训练数据打分,评价分值的高低与回答质量的优劣成。
B.大模型技术进步是从“手工作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取得成效的标志。
C.ChatGPT能减低各应用场开发成本,活跃人工智能产业,极大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
D.语言模型不能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是因为机器计算词序列的统计分布并非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
3.ChatGPT的爆火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本一: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快看!黄——河——!”
他忙转过头来。卡车正登上山顶。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的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蒙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十几年前,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伟大的浩茫大河。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我一定要考上!”他低声发誓。
“你说什么 ”他发现自己原来和那姑娘并肩站在一起,抓着车厢前挡板。
我说,我一定要考上!河面吹来的长风呛得他说不出话来。“晋陕峡谷”,他激动地又想起了一个新名词。我将在将来要写的一切论文里,把“晋陕峡谷”都改成“伟大的晋陕峡谷”。这么干才值得。干什么宣传科小干事,我要干这一行。他在这一刹那间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坚决的选择。
他们来到了河边。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这么宽阔的大峡都被震得摇动啦。他痛快地大声叫嚷着,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化在这喧腾声里,融化在河面上生起的、掠过大河长峡的凉风中了。
“全想起来了,”他开口道,“十几年前,我去延川看同学,想回北京,上错了车,顺着无定河跑到这儿来啦。就在这儿我下了水,游过了黄河。”
“你真勇敢。”她说。
他抬起头来。沉入陕北高原侧后的夕阳先点燃了一条长云,红霞又撒向河谷。整条黄河烧起来啦。他想,没准这是在为我而燃烧。他听见这神奇的火河正在向他呼唤。我的父亲,他迷醉地望着黄河站立着,你正在向我流露真情。他解开外衣的纽扣,随即把它脱了下来。
她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你干什么 不行!太危险了!”
他看见赤铜色的浪头缓缓地扬起,这是在呼唤我呢,瞧这些一圈圈旋转的颜色。这是我的黄河父亲在呼唤我。他迅速甩掉上衣,褪掉长裤,把衣服团成一团走向那姑娘。“拿着,等着我。”他急匆匆地朝着那片疾速流动的火焰奔去。
她紧抱着他脱下的乱糟糟的衣服,衣服上带着一股强烈的男人的汗味儿和烟草味儿。她缓缓地端起了沉重的相机,冰冷的目镜轻轻地、稳稳地抵住了她的眉梢。她看见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的巨川奔去。
当那男人纵身扑向黄河的一刹,她稳稳地按下了快门。
他双臂均匀地划着水。他觉得浑身被温暖的河水浸得很舒服,但他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那回你登上山西的河岸时,激动得跳着喊了一声“万岁”。今天我才明白,你是仗着黄河父亲的庇护和宽容才横渡成功。河水浮力很大,他感受着身躯被浑重的河水托住的滋味。真的,黄河在保护着我呢。
一下跌入中流,他吃惊地发觉黄河正疯狂地搂着他飞跑。他觉得两臂上的三角肌发酸。我累了,他警觉地想。上一次你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这回刚游了一半你就累了,伙计,你在衰老。他突然觉得满心凄凉。十几年流逝得像这黄河水。你还没有长成人,你的肉体就已经开始要背叛你。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我活着就不让你背叛!”他喊出声来。他划上一个浪峰吸了一口气,脸颊仿佛在发烧。
河岸已经近在眼前啦。他的喉头哽住了,呼吸有些急促。哦,黄河父亲又一次护卫了我。肉体也没有背叛,严格地服从了青春的指挥。我还没有衰老,我不会衰老的。他奋力扬起臂膀,鼓足力气,用爬泳对准山西的石壁冲刺,他觉得石崖上的绿苔已经伸手可触了。可是河水抓着他仍然向下飞流。他感到肩头上沉重如铅,酸疼难忍。他看见一块狰狞的巨石朝他驶来了。他低哑地从喉咙里吼了一声。他蔑视这块礁石,他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当他看见陡崖上的一个棱角闪过眼前时,他一把攫住了它。黄河父亲,我感激你。接着他逆着水流收起双腿,然后牢牢地踏住了坚实的石岸。
文本二:
当前文艺作品中能让人记住且具有偶像价值和响亮文化符号意义的英雄形象不多,这也间接影响到文艺创作的格局构架和品格立意,要么沉迷于家长里短,要么缠绵于纸醉金迷,均在“小我”“小情”“小利”之中纠缠。我们需要更多民族脊梁式的英雄人物。文艺作品的筋骨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英雄主义,如果我们淡化理想、疏离信仰、讳言伟大、揶揄奉献,文艺作品必定缺少筋骨、精神萎靡,最终陷入鲁迅所批评的“不免咀嚼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小格局中去。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刚毅果敢、坚不可摧的硬汉形象来支撑起文艺作品的脊梁,用有筋骨、有气魄的作品强健公众的精神肌理,为民族的文化基因注入更多阳刚之气、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节选自赵凤兰《文艺创作呼唤英雄主义的回归》)
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黄河既是祖国壮美山河的代表,源远流长,雄伟壮阔;又是父亲的象征,令人尊重,召唤人们去超越。
B.对于“他”横渡黄河的行为,“她”持否定态度,以“她”柔弱胆怯的弱者形象衬托出“他”勇敢伟岸的强者形象。
C.文章写“他”横渡黄河时,按照初下黄河、中流击水、奋勇登岸的顺序,缓急相间,有着清晰的层次性和节奏感。
D.雄浑的黄河是抒情描写的客体,青春的“他”是抒情的主体,两者在文中呈映衬关系,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精神内涵。
5.文本一中的画横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6.文本二指出,当前“我们需要更多刚毅果敢、坚不可摧的硬汉形象来支撑起文艺作品的脊梁”,文本一中的“他”就是这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①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②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③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节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①复:同“覆”,颠覆。②越:流亡。③逮:及至 ,趁着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构怨于诸侯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君之所知也
C.敢以烦执事 以其无礼于晋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共其乏困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阙秦以利晋
⑤越国以鄙远 ⑥夜缒而出
⑦既东封郑 ⑧既东封郑
A.①②/③⑤/④⑦/⑥ B.①④/②⑦/③⑤/⑥
C.①⑤/②③/④⑦/⑥ D.①⑤/②③/④⑦/⑥
9.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晋,何厌之有
D.敢以烦执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12.翻译下列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5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
(3)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14题。
兰竹画
刘溥
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①愁抱香兰泣。
望望夫君去不还,佩珠落尽无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横白波。
请君莫唱《竹枝》②曲,水远山长其奈何。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的二妃,即娥皇、女英。舜晚年巡察南方时突然病故,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②《竹枝》是巴蜀民歌,多表达怨苦之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题目“兰竹画”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的主体部分是兰和竹。
B.诗的前四句用“湘妃”代竹,用拟人的手法,高度赞美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气节。
C.五、六句中“秋冷”点明这幅画表现的季节,“千里”则写出画面给人以开阔之感。
D.七、八句使用祈使句,劝说朋友不要唱《竹枝》曲,水远山长会让内心的怨苦加深。
14.古人说:“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请结合内容分析这首写画诗是如何巧妙呈现图画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起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对眼前大江及古战场的景物描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了秋景的凄凉和长江的气势,又从时空两个角度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伤。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紧接登临景观转写个人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意境也由开阔变为沉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游行,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面文字中的“栅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是“不仁”“不知”“不武”的。
B.两只叶猴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的把戏。
C.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
D.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被某些人弄到国内,摇身一变就成了“传世经典”。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游行,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B.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C.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模糊地只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D.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 。这种感受并不意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每个毛孔“嗷嗷待水”,缺啥补啥,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 。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不过,我们在运动后饮水时,③ :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19.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0. 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5分)
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从容洒脱的曾皙、智退秦师的烛之武、运筹帷幄的张良、优柔寡断的项羽、能屈能伸的刘邦……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你结合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展开讨论,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 D
答案 C
①高科技推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个体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②辩证思考生成型人工智能的优势以及不足,造福人类的同时兼具风险;③反思自我,打击“蹭热点”者弄虚作假,学习“造热点”者创新进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D.材料二的表述是“……使用PPO模型生成回答,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以更新PPO模型参数”,选项漏掉RM模型输出传递质量分数的过程,即“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为多个排序结果形成的多个训练数据打分”错误。根据“对于一对训练数据,调节参数使得高质量回答的打分比低质量的打分要高”可知,应是为“数据对”打分。
B.“大模型技术进步是……标志”错误。材料三的表述是“以GPT-3、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表明,增大模型规模和数据规模是突破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瓶颈行之有效的方法。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从以专用小模型训练为主的‘手工作坊时代’到以通用大模型预训练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大模型技术包含“GPT-3”“ChatGPT”等为代表的技术,原文表意为“ChatGPT”才是“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的标志”。
D.“不能符合”“分布并非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错误,材料四的表述是“它们可能并不总是产生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尽管从数学上讲,机器计算词序的统计分布可能是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选项忽略了“可能”一词;“是因为”错误,材料四的表述是“这些模型的训练方式与期望使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从数学上讲,机器计算词序的统计分布可能是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但人类其实是通过选择最适合给定情境的文本序列来生成语言,并使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和常识来辅助这一过程。当语言模型用于需要高度信任或可靠性的应用程序(如对话系统或智能个人助理)时,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可见“机器计算词序列的统计分布并非建模语言的高效选择”与“语言模型可能不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产品火了,仿冒者也来了。市场上已经冒出多种产品,每一个都宣称自己就是ChatGPT。与真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不同,仿冒者有的表示自己是调用了美国ChatGPT的接口,在免费对话额度用完之后,便开始提示用户需要收费,借此捞金。有的则完全是打着ChatGPT旗号的“山寨”,聊天能力却和ChatGPT相去甚远”,这启示我们:反思自我,打击“蹭热点”者弄虚作假,学习“造热点”者创新进取。
“过去几年,类ChatGPT技术已经得到深入研究,ChatGPT通过产品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ChatGPT的突然爆火意味着人机交互走出了技术深闺,标志着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计其范式的确立,敲开了通用化人工智能大门”“ChatGPT的成功标志着从以专用小模型训练为主的“手工作坊时代”到以通用大模型预训练为主的“工业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范式转变”“ChatGPT的出现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火地促进了通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的飞速发展,那么个体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的目的是执行某种形式的有价值的认知工作,并且这些模型的训练方式与期望使用它们的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当语言模型用于需要高度信任或可靠性的应用程序(如对话系统或智能个人助理)时,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一致性问题通常表现为:提供无效帮助,没有遵循用户的明确指示。内容胡编乱造,虚构不存在或错误事实的模型”,这启示我们:要辩证思考生成型人工智能的优势以及不足,造福人类的同时兼具风险。
答案 B
【解题思路】“柔弱胆怯的弱者形象”错误,“她”持否定态度是为“他”的安全担心,并不意味着“她”是一个柔弱胆怯的人。
5.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晋陕峡谷雄浑、壮阔的气势,衬托出黄河的浩浩荡荡;(1分)②衬托出主人公“他”崇敬、向往崇高伟大,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河山的形象特点;(2分)③为下文写“他”明白自己再次来到这里的原因做铺垫。(2分)
【解题思路】从手法上来讲,“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说“高原”是“勇敢的”,运用拟人修辞;“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把“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比作“浪头”,运用比喻修辞。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晋陕峡谷雄浑、壮阔的气势,衬托出黄河的浩浩荡荡。雄浑的黄河是本文抒情描写的客体,此处写“他”眼前看到的黄河浩浩荡荡从天尽头蜿蜒而来的场景,从人物形象上来讲,衬托出主人公“他”崇敬、向往崇高伟大,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形象。因为下文回忆了“他”十几年前面对黄河目瞪口呆的场景,并且“他”发誓“我一定要考上”,所以从情节上来讲,画横线部分为下文写“他”明白自己再次来到这里的原因做了铺垫。
6. ①“他”不甘平凡,有崇高理想,决心探究地理学;②“他”有气魄,有豪迈气概,向往、崇敬伟大的事物,又有挑战危险事物的勇气;③“他”昂扬向上,讨厌衰老,努力保持自己青春的体力和精神;④“他”刚毅果敢,蔑视困难,意志顽强,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实施想法的行动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由“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我一定要考上!’他低声发誓”“我说,我一定要考上!……他在这一刹那间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坚决的选择”可见,“他”不甘平凡,有崇高的理想,下定决心探究地理学。由“你真勇敢”“没准这是在为我而燃烧……随即把它脱了下来”“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的巨川奔去”可见,“他”有气魄,有豪迈气概,有挑战危险事物的勇气,向往、崇敬伟大的事物。由“他吃惊地发觉黄河正疯狂地搂着他飞跑……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哦,黄河父亲又一次护卫了我……我不会衰老的”可见,“他”昂扬向上,讨厌衰老,努力保持自己青春的体力和精神。由“就在这儿我下了水,游过了黄河”“他奋力扬起臂膀,鼓足力气……然后牢牢地踏住了坚实的石岸”可见,“他”刚毅果敢,蔑视困难,意志顽强,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实施想法的行动力。
答案B
A项,对/与、跟;B项,取独;C项,用、拿/因为;D项,给予/作为
8.答案D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的意动用法。
9.答案 C
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
答案B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依于庭墙”修饰“哭”的状态,中间不可断开,应在“哭”后断开,排除CD;
“秦”修饰“师”共同作“出”的主语,应在“秦”前断开,排除AC。
本句意思是:靠着宫廷的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伯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着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故选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纪传体历史著作”理解错误,《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故选C。
12.(1)况且您曾经对晋文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暇二城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补充主语:他(1分);赐:恩惠(1分);济:渡河(1分);设版:修筑防御工事(1分);句意通顺(1分)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依靠(1分);敝:损害(1分);与:结交,同盟(1分);易:取代(1分);判断句式,句义通顺(1分)
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
“亡”,灭亡(1分);“抚”,安抚(1分);“事”,侍奉(1分),句义通顺(1分)
文本二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逃亡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逃到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伯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的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我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于是申包胥站起来,靠着宫廷的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伯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着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13.答案B
14.①借助典故,合理想象。诗人将竹子和香兰的图画想象成湘妃抱着香兰哭泣,佩戴的珍珠落尽没有人拾,画面感极强。
②化静为动,画面生动。画面中的兰和竹是静态的图画,“抱”“泣”“望望”等动词的使用让画面富有动态感。
③巧用意象,色彩鲜明。“白云”“碧天”“白波”等意象组成画面,色彩感强。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高度赞美了竹子坚贞不屈的气节”错误。此处应是表达了怨苦之情。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诗人以“湘妃”代竹,用拟人的手法,且借助湘妃的典故,再加以想象,将竹子和香兰的图画想象成湘妃抱着香兰哭泣,佩戴的珍珠落尽没有人拾,画面感极强。
本诗为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但是通过“抱”“泣”“望望”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使画面富有动态,化静为动,画面生动。
本诗画面感极强,还表现在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白云”“碧天”“白波”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副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且富有表现力。
15.答案:
(1)江山如画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6.答案B
【解析】“栅栏”在文段中是比喻性质的词语,有特殊含义,B项的“走钢丝”与此相同。
A.项的引号表示的是对原文的引用,C项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项的引号表示反语,训讽。
17.答案B
【解析】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用词不当,“游行”是人的行为,不能用于鱼,应改为“漫游”;二是语序不当,“只”与“模湖地”应互换位置;三是成分残缺,“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的不是水面,而是水面之上,所以“水面”后面应加“之上”。把三种语病都改正确了的是B项。
18.答案B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反语两种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对偶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
①喝水是最爽的;②喝水还可以起两个作用;③要避免两大误区。 (每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可知,所填语句应是运动后让人感觉“爽”的事;根据后文“这种感受……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可知,这种让人“爽”的事是“喝水”,因此可填“喝水是最爽的”。
第二空,根据前文“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可知该空内容应该填喝水的作用;根据后文“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可知,这是喝水的另外两个作用,因此可填“喝水还可以起两个作用”。
第三空,根据后文“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是两种不当的喝水方式,因此可填“要避免两大误区”。
20. ①水温要适中;②分时段补水;③抓住三个时间节点。(写对一个1分,写对两个3分,写对3个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思维导图的特点是从左到右为概括和分述的关系。
“水温最好在20 ~ 22摄氏度之间”可概括为“水温要适中”;根据原文“运动前1小时”“运动中”“运动结束后”可知,饮水要在运动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因此第二空可概括为“分时段补水”;而“运动前1小时”“运动中”“运动结束后”是提醒运动者喝水时要注意三个运动的不同节点,因此第三空可概括为“抓住三个时间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