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基础,内容包括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通过多个“想想做做”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认识理解电流电路知识,学会电路元件符号和规范的电路图画法。
二、课标要求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流;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五、教学重难点
其中电流概念十分抽象,电流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电压、电阻,乃至后续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属本节内容难点,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若干实验对自由电荷和自由电荷运动等内容作了初步介绍,为学生了解电流概念做了铺垫。
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夜景图片为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连续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先组织学生“想想做做”,让小灯泡发光,获得“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的知识;然后通过让LED灯发光的分组实验获得“电流具有方向性”的结论。接着通过画电路逐步过渡到画电路图,提出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方法。最后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迁移拓展——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七、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分钟) 五光十色的灯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正是有了光,让夜晚变得不再那么黑暗。那么,小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 欣赏,思考。 通过具有家乡乡土气息的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
新课教学(30分钟) 活动1:怎样使小灯泡持续发光? (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使一盏小灯泡发光? (2)如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请同学们将这个电路连接好。 【实验警示】(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2)开关要能控制灯泡,且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 思考:灯泡发光有电流通过,你想知道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吗? 【播放视频】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小结】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动手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聆听老师点拨。 。 观看视频、 思考讨论、猜想。 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体会电流的形成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活动2:让LED灯亮起来 ①认识LED灯。 ②用LED灯代替小灯泡连入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流是有方向的。连接后闭合开关观察LED灯是否发光,将LED灯接线柱对调重新接入电路 【归纳总结】 (1)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池的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做一做】学生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思考: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电路要闭合。 【议一议】观察自己连接的电路,回答: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电源: 干电池 氧化银电池 蓄电池 开关: 单刀开关 空气开关 拉线开关 活动3:画电路 ①观察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并把它画下来。 ②组织学生识记元件的“实物—符号”图表,比比看谁记得快。 ③指导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元件画出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引导学生对照“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对彼此的电路图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规范画电路图的情感体验。 思考:通过实践,你认为画电路图应注意什么?画电路图注意事项: ①必须用统一电路符号表示元件,不能用实物图形。 ②整个电路图化成方框图,除滑动变阻器外,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③按照实物图元件排列顺序画电路图,元件状态要一一对应(如:开关是断开还是闭合;滑动变阻器下边的接线柱接左侧,还是右侧)。 ④各连接处不要形成开路,节点要点好。 ⑤养成随时将各元件的字母名称标记的习惯。一般来说,灯泡用L,开关用S表示。 练习: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活动4:将上面电路开关断开 断路:小灯泡不发光,电路某处被切断,电路中无电流通过,此电路为断路或开路。 介绍两种断路故障: (1)接触不良; (2)导线断开 短路: (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 (2)出现了什么问题? (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 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完成教材P39演示实验:用一根导线接在小灯泡两端,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电源短路:会产生什么后果? 讨论:工作的用电器为什么不工作了? 小灯泡不发光,用电器部分被短路,电流流经外导线绕过小灯泡,此电路为局部短路。 【小结】 电路状态定义特点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断(开)路某处被切断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电源短路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危害大,电源烧毁,绝对不允许用电器被短路用电器被导线直接连通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
观察LED灯的构造,了解其单向导电性的特点。 观察灯是否发光 学生在实验中体验讨论、回答 学生:完整电路包含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学生可能会成画实物图,也可能会画成电路图。 学生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对照。 讨论说明电路的工作情况,认识通路和断路。 分析: (1)不工作。 (2)电源短路。 (3)去掉“短路”导线。 LED灯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发光元件,设计LED灯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理念。 通过现象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认识到电流是有方向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它复杂电路的组成。 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出用简单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实际电路元件。 学生通过比照自己的作品,因为这种学习资源更加亲切真实,学生可能会有兴趣,从而顺利总结知识。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连接实物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短路现象,认识短路危害。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框架。
九、板书设计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
电路的组成元件及作用
元件符号及电路图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十、典题练习
1.右图中甲是把电池和玩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2.右图是某人连接的电路, 小电动机能转吗?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并在三根导线上分别标明电流的方向。
3.下图中甲、乙中,各有一根导线接错而使小灯泡被短接,请把这根导
线找出来,在上面打一个“×”。
拓展提升
如图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S1、S2,则( )
A.L1不能发光,L2能发光
B.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C.L1、L2都能发光
D.L1、L2都不能发光
2.下列关于电源与用电器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电源是把其他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手机充电电池只能作电源,不能作用电器
D.用电器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