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1 22: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2021级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2021级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 以及人口迁徙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目录
经济全球化和移民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移民社会多元文化
3
时空坐标
阶段 人口迁移的特征 文化交融的表现
古代游牧民族迁移
近代殖民扩张
现代社会移民
以游牧民族迁徙为主,迁移后与
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新的人种和民族
形成古代早期的
区域文化
伴随着殖民活动,主要从亚、非、欧迁入美洲、大洋洲
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
主要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
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经济活动移民
难民
经济全球化和移民
思考1:根据材料,分析“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后”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商飞C919客机的供应商
材料: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②跨国公司的推动;
③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④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⑤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西欧
大洋洲
北美
拉丁美洲
东南亚
北非
南欧
中东
日本
东欧
二战后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观察上图并结合教材,了解二战后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概况。
指出有哪些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
阶段 劳动力来源 流动目的地
20C50-70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20C70、80年代 非洲、亚洲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20C90年代 东欧国家 西欧、北美
思考2:从移民方向角度分析二战后全球移民有何特点?
特点: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低收入)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第十一条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
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重点发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教授、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五条 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等)
第十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企业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思考3:美国“绿卡”和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的“高要求”体现了怎样的劳动力流动趋势?
阶段 流动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劳工迁移) 制造业、公共服务业(体力劳动)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知识精英”迁移) 贸易、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智力劳动)
劳动力结构演变趋势: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体力劳动向知识精英转变。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公民
天才混血少女谷爱凌加入中国籍
思考:说说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磁力渐强的原因?
①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需求旺盛;
②政府对人才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③中国较为稳定的环境的吸引。
思考4: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
材料: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
美国三家科技巨头员工的种族分布
世界方面
推动经济全球化 不同文化交流碰撞
移民多元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冲突
发展中国家(迁出国)
发达国家(迁入国)
世界
①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扩大知识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优势;
③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就业机会减少,“非法移民”问题;
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管理难度。
①人才流失严重,经济依附性增强;
②借鉴先进经验技术缓解就业资源压力;
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③移民多元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冲突;
(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01年OECD国家高技能移民的主要来源国分布图。这可以说明( )
A.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达
B.高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
C.“南北”国家科技合作增多
D.发达国家攫取科技资源
注:OECD是以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英国集装箱藏尸案
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一辆货车的冷冻货柜内惊现39具尸体。
2019年10月30日,越南警方锁定一蛇头,涉嫌帮疑似“死亡货车”案受害者偷渡。
2019年11月7日,越南确认英国“死亡货车”39名遇难者全为越南公民。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目前1600万多人已逃离乌克兰
难民
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指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移民。
难民原因和来源
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
宗教或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②二战后难民问题 :
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①二战前难民问题 :主要产生于欧洲
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0C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在二战之前和期间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
难民的救助
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外交官。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6岁。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诸于世。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2000.12,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难民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1)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任重道远。
在泰国的缅甸难民: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缅甸发生了几次反对独裁起义。都遭到镇压,每次镇压都伴随着一波难民潮。外逃的难民第一个也是最容易到达的目的地就是邻国泰国。据联合国统计,有15万缅甸难民在泰国被关在难民营里。而没有统计在内的难民估计有300万。
思考:总结难民问题会产生的影响?就解决难民问题的途径提出你的建议……
2010年底爆发阿拉伯之春后,特别是伊斯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肆虐以来,来自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的战争难民和经济移民,经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国家,希腊是难民进入欧盟的第一站。 这些蜂拥而入的战争难民和经济移民在欧洲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2023-01-12)联合国驻德国难民署办事处公开向外发布一则声明,称当前已有超过790万乌克兰人离开家园逃往外地,另外还有590万乌民众在境内流离失所,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据了解,乌克兰国内总人口约有4100万,而现在难民人数已经将近1400万人,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这些乌难民至今仍未得到妥善安置,甚至在他乡状况不断恶化,因此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①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
②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③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以联合国为中心,加强国际合作;
③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
④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
……
(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1933年后,来自德国有犹太血统的知识难民在美国面临“失语性”问题:“德语母语作为他们过去表达信息、理解、思想、情感以及与人沟通的手段已经丧失了功能,“作家乌尔茨迪尔为了生存,甚至在美国成了一名皮革艺术手工匠,利用学到的英语技能和特殊手艺广泛接触美国各阶层,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德语深深的感情。这主要反映( )
A.难民在收留国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B.美国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特征
C.人口迁徙下的文化交融与认同问题 D.法西斯主义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2022春·江西上饶·高二上饶中学校考期中)1945年5月纳粹德国彻底垮台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难民危机紧接着席卷欧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荷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国出于对纳粹的仇恨,以及实现总体上的非日耳曼化目标,纷纷驱逐和遣返德意志人。根据统计,在1945年-1950年,总计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西德。这一难民潮
A.促进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B.加剧了西德与东欧的对峙
C.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D.导致了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C
C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美国移民多元文化
材料: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思考1: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概括美国移民社会的移民构成。
思考2:如何看到美国的移民文化?
美国移民社会形成
欧洲白人为主
少部印第安人
吸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移民
(1)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土著遭到驱赶和屠杀。
(2)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3)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来自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4)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形式上:欧洲文化为主流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显著
内涵上:?
移民社群中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思考: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材料2:……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民族“大熔炉”强调的是承认和允许不同族群保持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但又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国家民族身份(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
  材料1: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毋庸讳言,根据先来后到,美国人的主流是欧洲裔的白人,也就是所谓的WASP(白种—格鲁撒克—新教徒》。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
——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民族“大拼盘”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多样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唐人街是排华运动的产物
——周成荫(Eileen Chow)美国汉学家
1882《排华法案》
美国华人文化认同危机
在“多元文化主义”理念下,各个族群皆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追求该族群感觉最适宜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正如内森·格雷泽所言,多元文化主义“拒绝融入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
——伍斌《当代美国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
思考:为何美国的多元文化会陷入困境?
①亚洲拉美文化差异;
②缺乏主动融入意愿;
③多元文化主义;
④美国丧失优势地位;
⑤种族歧视;
(2)新加坡多元文化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航运沟通的最重要通道,也是东亚、大洋洲国家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地区航运的必经之地,被誉为海上航运的“生命线”
1.背景:
政治:
地理:
经济:
人口:
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苏伊士运河通航,马六甲海运
繁荣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华裔>本地马来族>印度裔移民
英语为官方语言
世界金融中心
人均GDP世界第五亚洲第一
华裔移民70%
01
02
马来族
03
印裔移民10%
“多元”族群
“一体”公民
2.文化特征: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红色表示四海一家和人类平等,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国家的永恒和长存,五颗白色五角星象征民主、和平、进步、 正义及平等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伊斯兰教)
“多元”族群、“一体”公民
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即在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用语,承担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而母语作为各族学生的必修“母语“课程和文化德育课程语言。……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不论你是华人或印度人,马来人或欧亚裔人,只要你身在新加坡,你的前途就取决于新加坡的繁荣,而非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的繁荣。” ——李显龙
思考1:新加坡的移民文化为何实现了高度和谐?
思考2: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借鉴?
尊重文化差异;
重视公民身份认同;
尊重多元、开放包容;吸收借鉴、互动交融;共创未来。
(2021·湖北高考·16)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1965年在美国国会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
正案》生效后,在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的移民中,技术类移民分别占72%、41%和32%,在来自亚洲和非洲移民中分别占40%和49%,高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这反映出( )
A.美国移民政策歧视性消失 B.亚非移民技术水平高于西欧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 D.全球性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
A
C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背景、阶段和方向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产生:二战前的欧洲;二战后的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困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美国的移民文化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多元一体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