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大专题一 地理原理、规律(一)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
气候及影响
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判断及特征
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旋与反气旋
锋面气旋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应用
逆温及其影响
大气运动与降水
形成原理
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高空风
近地面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
大气的水
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规律”单元架构
浓缩为:大气运动的原因、表现、影响
大专题一 地理原理、规律(一)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目录
课前记背夯基础
01
02
真题再现探规律
03
“四易”点拨建思维
05
课堂模拟提能力
06
课后训练再巩固
04
新题探究明考向
01
课前记背夯基础
记背“大气受热过程”。默写“两大作用”“昼夜温差”“逆温”等内容。默写到二、三级专业词语。(课前5分钟)
02
真题再现探规律
【真题再现1】
(2022·浙江1月)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真题再现1】
(2022·浙江1月)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结合材料:“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日出、日落时刻,大气散射辐射弱,而此时是太阳高度小的时刻,北京时间12-14时左右,大气散射辐射强,而此时是太阳高度大的时刻,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成正相关,夏季太阳高度大于冬季,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大气散射辐射大于晴天,原因是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成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故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
B
【真题再现1】
(2022·浙江1月)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天气晴朗,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故选A。
A
【真题再现2】
(2021·全国高考)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4.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真题再现2】
(2021·全国高考)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解析: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A
【真题再现2】
(2021·全国高考)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解析: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D
【真题再现3】
(2021·浙江高考)飞机在飞过某类锋面前缘晴朗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如下图),且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正处于( )
A.强烈太阳辐射 B.强对流天气 C.高压天气系统 D.暖湿的天气
解析:飞机形成的白色云带,是由于飞机排出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说明当地较长时间内空气较稳定,高压天气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状态较稳定,利于云带的长时间存在,因此C正确;而强烈太阳辐射、强对流天气、暖湿的天气都说明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状态不稳定,会造成飞机云带迅速消散而不会长时间保存,因此AB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C
【真题再现4】
(2021·浙江高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6.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7.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真题再现4】
(2021·浙江高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6.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真题再现4】
(2021·浙江高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7.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C
03
“四易”点拨建思维
“四易”:易考、易错、易混、易漏点
【解题方法指导】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热量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热传导 从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热辐射 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四周发射热的传递方式即辐射。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高,短波成分越多
热对流 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就是对流。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动作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流动现象。
【解题方法指导】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三个过程,两个热源,两个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1】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举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 大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 弱
小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长 强
天气状况 晴 云层少且薄 弱
阴 云层厚且多 强
海拔 高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 弱
低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长 强
大气厚度 大气密度 大气透明度 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 弱
火山爆发、大气污染导致大气透明度降低 强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及生产实践
1.原理:日落后,地面缺少了太阳辐射的能量收入,地面辐射使
地面热量散失,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
保温作用,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减缓。
2.影响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因素:近地面空气中H2O、CO2等吸
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少。所以多云天气或大气中CO2浓度较大时,大气
截流并潜送地面流失热量的能力较强,保温作用显著。
3.生产实践: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及生产实践
3.生产实践: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2)农业实践运用
温室大棚
烟雾防冻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3】从热量平衡原理理解影响地温的因素
1.收入:
①太阳辐射 纬度、昼长、海拔、天气、大气厚度、密度、透明度等;
②大气逆辐射:近地面空气中H2O、CO2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少;
③下垫面性质 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海洋>湖泊>森林>草原>沙漠)、反射率、透射率等
2.支出:地面辐射 下垫面性质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4】从热量平衡原理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
1.收入:
①太阳辐射:纬度、昼长、海拔、天气、大气厚度、密度、透明度等;
②地面辐射:取决于不同下垫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雪被面积)等;
③大气逆辐射:近地面空气中H2O、CO2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少;
④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排放温室气体等
2.支出:
①大气辐射——与外界热量的交换:如海洋(海陆位置、洋流)影响、冷空气影响、地形影响(海拔、高大地形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狭管效应对冷空气的加剧作用、不同坡向)
②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5】逆温现象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地面为冷源,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日出前后)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逆温
概念: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或者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的现象
形成过程
山谷昼夜温差大于山顶的原因之一
【解题方法指导】
【点拨5】逆温现象
逆温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现象
②造成航空、航海危险
③加剧大气污染(原因分析:1.逆温,空气稳定;2.降水少;3植被;4.能耗)
拓展:对流运动
04
新题探究明考向
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背面共用后墙搭建一个背阳的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棚,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下图为“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
A.增加大气辐射反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吸收
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D
解析: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内层膜铺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增加大气辐射,A错误;大气逆辐射不受覆盖物的影响,B错误;双膜会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错误。
【新题探究】
2.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阴阳互补,阴棚对阳棚的有利影响是
A.减少热量散失
B.减少水分散失
C.增大昼夜温差
D.减缓空气流通
A
解析:由材料知,阴棚位于阳棚北面,中间共用一堵墙,组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这样就能更好地阻挡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阳棚内热量散失,A正确;两种温室都是封闭空间,棚内水汽不易散失,与外界空气交换很少,B、D错误;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可以增加夜间的棚内气温,减小昼夜温差,C错误。
【新题探究】
3.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是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解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是为了更好地起到保温的作用,说明该地气温低,热量少。因此推断应该是选项中纬度最高的东北地区最具推广价值,选B。
B
【新题探究】
05
课堂模拟提能力
【应用实践1】
城市冷岛强度指一定范围城市区域与邻近绿地区域平均气温之差。下图为江淮地区某大型城市的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冷岛强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城市主城区常有“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主
要是城市( )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面辐射强度大
C.大气削弱作用强 D.大气辐射作用弱
2.6-7月,该城市区域冷岛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蒸腾作用强②大气降水多③植被保温强④植被遮蔽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影响该城市区域冬季冷岛强度趋近为0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叶面积 B.下垫面性质 C.盛行风强度 D.城市产热量
【应用实践1】
(2022·四川模拟)城市冷岛强度指一定范围城市区域与邻近绿地区域平均气温之差。下图为江淮地区某大型城市的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冷岛强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城市主城区常有“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主
要是城市( )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面辐射强度大
C.大气削弱作用强 D.大气辐射作用弱
解析: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同时工业及各种生产活动多,释放出较多的人为热,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由此可知,地面辐射强度大符合题意,B正确;城市主城区释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较低,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小,A错误;大气削弱作用强,会造成气温下降,C不符合题意;城市气温高,大气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B。
B
【应用实践1】
城市冷岛强度指一定范围城市区域与邻近绿地区域平均气温之差。下图为江淮地区某大型城市的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冷岛强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7月,该城市区域冷岛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强②大气降水多
③植被保温强④植被遮蔽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该城市位于江淮地区,公园绿地以乔木为主,夏季乔木生长旺盛,蒸腾作用强,大量吸收热量,造成气温下降,且植被遮蔽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①④正确;大气降水多对城区影响差别不大,降水会释放热量,植被保温强不符合此时以遮阴作用为主的特点,且保温强形成不了冷岛强度大的效果,故②③错误。故选D。
D
【应用实践1】
城市冷岛强度指一定范围城市区域与邻近绿地区域平均气温之差。下图为江淮地区某大型城市的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冷岛强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城市区域冬季冷岛强度趋近为0的主要
因素是( )
A.植被叶面积 B.下垫面性质
C.盛行风强度 D.城市产热量
解析:本地植被应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冬季部分乔木大量落叶后植被叶面积大幅度下降,造成公园绿地性质与周边差别缩小,故冬季冷岛强度趋近为0,A正确;下垫面性质不会随着季节产生改变,盛行风强度、城市产热量对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影响差别不大,故BCD错误。故选A。
A
【应用实践2】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某地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一天中,同一下垫面反照率不变
B.一般来说,清晨和傍晚反照率高
C.一天中,太阳高度角越大,反照率越低
D.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多
5.关于该地12月份反照率与8月份反照率差异的原
因,描述合理的是( )
A.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低
B.12月份昼短夜长,反照率高
C.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反照率低
D.8月份降水多,土壤湿度较高,反照率高
【应用实践2】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某地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一天中,同一下垫面反照率不变
B.一般来说,清晨和傍晚反照率高
C.一天中,太阳高度角越大,反照率越低
D.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析:结合图中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一天中,
同一下垫面反照率在清晨和傍晚反照率高,B正确A错
误;由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下垫面反照率在清晨
和傍晚反照率高,因而不是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降低,C错误;结合地表反照率的概念可知,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少,D错误。故选B。
B
【应用实践2】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某地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该地12月份反照率与8月份反照率差异的原
因,描述合理的是( )
A.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低
B.12月份昼短夜长,反照率高
C.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反照率低
D.8月份降水多,土壤湿度较高,反照率高
解析:结合图中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12月份反照率高,A错误;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高,B错误;
植被的反射率低,因而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反照率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C
【应用实践3】
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图中霜冻线为天气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甲地受低气压控制,阴雨连绵
B.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C.丙地次日冷空气过境,有霜冻
D.丁地受台风影响,风大浪高
7.某地理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
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这种措施能减轻霜冻
危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比热大,降温较慢
B.水在霜冻过程中释放热量
C.减弱了地面辐射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应用实践3】
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图中霜冻线为天气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甲地受低气压控制,阴雨连绵
B.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C.丙地次日冷空气过境,有霜冻
D.丁地受台风影响,风大浪高
解析:由图可知,甲处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A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为冷
锋,且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B错;丁位于海洋上,且处于低压中心,台风过境,带来大风促使海浪高涨,D对。故选D。
D
【应用实践3】
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图中霜冻线为天气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某地理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
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这种措施能减轻霜冻
危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比热大,降温较慢
B.水在霜冻过程中释放热量
C.减弱了地面辐射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灌水的棉田发生霜冻时,可以放出潜热,减少地面温度的变幅,A、B对;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D对C错。综上,本题选解释错误的选项,故选C。
C
【应用实践4】
雾凇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直接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区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数量。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雾凇景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在冬季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般沙垄上雾凇的数量比
垄间更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垄上区域空旷,草木枝叶繁茂
B.垄上积雪较多,水汽蒸发较多
C.垄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D.垄上气流活跃,易暴露于水汽中
9.推测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雾凇数量
最多的方位是( )
A.东南侧 B.西北侧 C.东北侧 D.西南侧
【应用实践4】
雾凇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直接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区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数量。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雾凇景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在冬季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般沙垄上雾凇的数量比
垄间更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垄上区域空旷,草木枝叶繁茂
B.垄上积雪较多,水汽蒸发较多
C.垄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D.垄上气流活跃,易暴露于水汽中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雾凇在形成时需要有较为充足的水汽、较低的气温和可以附着的植物。在沙漠地区,植物的枝叶是否繁茂主要受地下水的影响,而非垄上区域空旷,A错误;垄上坡度较大,积雪较少,B错误;冬季,区域内气温均较低,垄上与垄间气温差别不大,C错误;雾凇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水汽,相比于垄间,垄上海拔较高,气流活跃,更易暴露于水汽中,D正确。故选D。
D
【应用实践4】
雾凇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直接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区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数量。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雾凇景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雾凇数量
最多的方位是( )
A.东南侧 B.西北侧 C.东北侧 D.西南侧
解析:冬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盛行西北风,水汽主要从西
北方向输入,故同一株植物的西北侧水汽供应更加充足,因此
雾凇数量更多,B正确。故选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