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中考模拟测试卷2 含解析(满分160分)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科学中考模拟测试卷2 含解析(满分160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1 10:2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科学中考模拟测试卷2(满分160分)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35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Na—23
5.本卷计算中 g 取 10 牛/千克。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
1. 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A.水银柱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水银柱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C.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的低,示数也低
2.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从《动物分类图谱》检索到大鲵在生物分类上属于两栖动物,其归类属于两栖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
B.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C.体温不恒定、有脊椎骨
D.幼体能在水中游泳,成体水陆两栖会游泳且能爬行
3. 同学们应该都玩过拨浪鼓,“演示地球形状变化的实验(如图所示)”与玩拨浪鼓很类似。这个实验能从一个侧面说明 (  )
A.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因为公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地球正在向正圆球体演化
4. 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凝结成冰 B.铁块压成铁片
C.敞口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D.由月球带回地球的土壤
5. 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有关,以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为材料做了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实验,得到的发芽率数据如下表。此实验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蚕豆 烟草 苋菜
见光 97.1% 98.5% 1.8%
不见光 96.8% 2.4% 96.6%
A.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B.烟草种子埋在土壤中一定能萌发
C.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仍有3.4%未萌发,可能的原因是胚已死
D.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6.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7. 有一根长为18 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 m/s、1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的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8. 太阳风暴到来时,人类应做的准备是(  )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邮政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9. 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小科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如图)。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  )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10. 小科暑假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科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气候特征
B.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1. 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如(  )
A.骨骼肌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机体耗氧量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1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向右移动,则(  )
A.灯泡亮度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
B.灯泡亮度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C.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D.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13. 如图甲所示是中国科技馆中的“伸缩的线圈”展台。“伸缩的线圈”是由软导线(表示面涂有绝缘漆)绕制成的螺线管、开关、导线和电源组成的实验电路,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发现螺线管的各匝线圈互相靠近,螺线管的长度缩短了,如图丙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丙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
B.该实验现象表明通电螺线管各匝线圈之间存在吸引力
C.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螺线管的长度将收缩得更短
D.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螺线管的长度将变长
14. 现有①FeO、②Fe2O3、③Fe3O4三种含铁的氧化物,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5.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题;共44分)
16. 如图所示的家庭照明电路,已知其中一只灯泡的灯 头接线处存在故障,电工师傅为查明故障,将保险丝处换接成一只"220V 40W"的灯泡Lo,当只闭合开关S、S1时,灯泡L0和L1都呈暗红色(比正常发光状态暗得多)则说明L1所在支路   ;当只闭合开关S、S2时,灯泡L0正常发光,L2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判断L2灯头接线处   。
17. 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 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18. 重2牛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1=0.1m/s,V2=0.2m/s,物体A沿速度方向均运动了0.5米。(不考虑空气阻力)
(1) 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   焦;
(2) 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为__   _瓦;
19. 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水盐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人体内水分平衡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人体内水流失的途径,除了排尿外请写出其中一种途径:_________________
   。
(2) 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若人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
B.若人摄入的盐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C.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20. 非洲曾爆发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该疫情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埃博拉病毒可使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患上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因此我国一些动物园暂停引进来自疫区的猴子。今年五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成功控制住了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请回答:
(1) 埃博拉病毒属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这一传染病的   。
(2)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我国动物园暂停引进来自疫区的猴子这一措施属于_____
   。
21. 请运用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 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
(2)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   。
2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经观察发现,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 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需要移动载玻片,则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B.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C.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D.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3) 小科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制作了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戊所示,防止出现该现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_______
   。
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25. 右图为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
(1) 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 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5题;共34分)
26.如图甲所示为小金和小红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在该实验中被点燃的是蜡烛   (选填“A”、“B”或“A和B”)。当小金移动B的位置直到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为止。此时从小红的角度看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2) 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请在图中画出像A’的位置   。从图中可看出实验时因有一处操作不当,导致小金很难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请指出这一操作不当之处:___________
   。
27.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明用装有一定量沙子的玻璃瓶(带有密封盖)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清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 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   ,可说明猜想1错误;
(2) 为验证猜想2,可分析比较   两个实验(填字母);
(3) 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请判断E溶液的密度   水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8. 某同学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利用电压恒为3伏的电源、标有“20欧,1.5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进行实验。
(1) 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的实物图连接。
(2) 第一次用5欧姆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第二次实验,仅将电阻换成10欧姆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可以发现:I2   _____I1(填“<”、“=”或“>”)。因此,该同学认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你认为该同学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29. 小应在实验室开展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探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表面,会使叶片在水中上浮。
[实验器材]新鲜腊梅叶片、2%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40W台灯(灯泡为LED冷光源)、100mL烧杯3个,镊子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腊梅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水中都能下沉;
②3个烧杯编号1、2和3,分别加入40mL相应液体,然后用镊子向每个烧杯中放入10片小圆叶片,3个烧杯距40W台灯一定距离,如图所示:
③关闭实验室的照明灯,并拉上窗帘,使环境变暗;然后打开40W台灯照射3个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叶片浮起的数量。结果如表所示:
烧杯编号 处理条件 5分钟上浮数 10分钟上浮数 20分钟上浮数
1 距40W台灯15cm,2%NaHCO3溶液,常温 1 5 9
2 距40W台灯25cm,2%NaHCO3溶液,常温 0 2 5
3 距40W台灯15cm,清水,常温 0 0 0
(1)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2) 步骤③中“关闭实验室的照明灯,并拉上窗帘,使环境变暗”,此操作目的是   。
(3) 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 实验中,台灯的灯泡选用LED冷光源而非白炽灯,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   条件不同。
30.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煅烧炉甘石(ZnCO3)和煤炭(C)炼锌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ZnCO3和C模拟古法炼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设计实验对2.0g粗锌产品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探究。实验装置设计如图,忽略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 连接好如图装置后,在装入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
(2) 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   ;
(3)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知,炼得的粗锌中含有杂质:___
    。
四、解答题(共5题;共37分)
31.(8分) 某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2分)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2)(2分)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所示,菜籽质量为   g。
(3)(4分)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读出体积为80cm3。则王叔家仓库菜籽的总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2.(8分)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采用“两桥合建”的创新设计,大桥全长7.9公里,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5月7日,大桥上共静止停放每辆重35吨的重型卡车144辆,进行静力荷载试验。
(1)(2分)桥梁静力荷载试验,通过观察桥塔、桥面发生弯曲的程度来判断桥梁的工程质量,其运用的力学原理是   。
(2)(2分)重型卡车有14个宽大的车轮,这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3)(4分)静力荷载试验时每辆重型卡车与桥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35米2,求重型卡车对桥面的压强大小?
33.(9分) 小忠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冶炼”之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金属铁,硬玻璃管中装的是铁矿石样品(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图A中需方框内连接图B装置。
(1)(2分)图A硬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图A装置中的a导管口需要与图B装置的   (填字母)导管口相连接。
(3)(5分)实验测得反应前图A装置硬玻璃管中铁矿石样品的质量为10g,反应完全后,继续通一氧化碳气体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此时测得图B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了6.6g(假设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且不计溶液中水分的散失),则此时硬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多少?
34.(7分) 某滚桶洗衣机自带加热功能,其洗衣过程分加热水”、“保温洗涤”、“脱水”三种状态,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其中电热丝R1、R2的阻值分别为24.2Ω和242Ω。
(1)(1分)当开关置于2位置时,R2与电动机并联,此时洗衣机的工作状态是   ( 填“加,热水“保温洗涤"或“脱水”)。
(2)(1分)该洗衣机脱水过中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
(3)(5分)洗衣机处于“加热水”状态(R1与R2并联)正常工作的功率为多少?
35.(5分)(2022九上·温州月考)相同情况下,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分别加入过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测定相应实验数据,其中镁粉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铝粉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并加以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C
根据温度的定义和V=Sh分析判断。
两支体温计都是合格产品,那么测量值都是准确的。因为它们测量同一热水的温度,所以示数应该相同。由于玻璃泡内水银量相同,因此体积的变化量V相同。根据V=Sh可知,内径粗的水银柱升高得低,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B
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路两栖,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类,除此之外,两栖类还有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等特点;
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回呼吸;成体水路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3.C
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 千米,仅差 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 1 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3 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A拨浪鼓拨动时,转动过程中看似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本身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不会因为公转而变成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拨浪鼓拨动时,转动过程中看似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所以是自转导致的;
D拨浪鼓拨动时,手波动时相当于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变成了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而不是正圆球演化。
故答案为:C。
4.C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质量不会随着状态、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A. 水凝结成冰 ,质量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而改变,所以质量不变,A错误;
B. 铁块压成铁片 ,质量不会随着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不变,B错误;
C.敞口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水由液态变成气态,部分水进入了空气中,所以液态水的质量会减少,C错误;
D. 由月球带回地球的土壤,质量并不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此题是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的空气。内部条件是:种子颗粒饱满,有完整的胚。
A. 从表中的信息分析得出: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正确;
B.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的空气。内部条件是:种子颗粒饱满,有完整的胚。所以B错误;
C. 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仍有3.4%未萌发,可能的原因是胚已死 ,正确,种子的们发的内部条件是种子颗粒饱满,有完整的胚。
D.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正确;
故答案为:B.
6.A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判断。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A
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
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8.D
根据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答。
太阳活动对地面磁场和无线电通讯有较明显的影响。由于太阳爆发释放出大量高能带电离子流,扰乱了地球高层的电离层,可对短波通讯和地面磁场产生很大干扰,有时甚至使无线电通讯中断。如1956年2月23日,太阳发生了一次耀斑爆发,我国很多地区收听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短波广播,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又如1979年9月17日,太阳耀斑爆发延续时间达4个多小时,地面短波通讯就中断了30多分钟。太阳爆发还扰乱地球磁场,可影响海、空定向航行和地下磁性探矿,因此人类应该做的准备是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故选D
9.D
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冷水的密度大于温水的密度,则冷水中气球会上浮;热水密度小于温水密度,则热水中气球会下沉,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A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综合状况;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和风等要素的综合情况;飞机的上表面的流速比下面快,所以上面的压强比下面小,相当于给了飞机一个升力;对流层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变化,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层的空气平稳,适合飞机的飞行。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天气特征,A错误;
B. 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B正确;
C. 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正确;
D.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正确;
故答案为:A.
11.A
人体是恒温动物,是机体中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动态平衡的过程;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的战栗,机体耗氧量的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方式有:皮肤血管的收缩;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
冬泳时,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人应该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的战栗,机体耗氧量的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方式有皮肤血管的收缩,A正确;
故答案为:A.
12.D
根据图片确定电阻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表测量的物理量,结合欧姆定律分析判断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灯泡与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它的阻值增大,则通过它的电流变小。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电压,因此灯泡的电压保持不变,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变,那么灯泡亮度不变。根据I总=IL+I变可知,通过干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D
(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2)根据线圈长度的变化分析力的作用;
(3)(4)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判断。
A.根据图丙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各个线圈相互靠近,说明线圈之间存在吸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则线圈之间的吸引力增大,那么螺线管会收缩得更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那么线圈的磁场方向会发生改变,但是相互之间仍然存在引力,则螺线管会缩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元素的质量分数=。
①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Fe3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①>③>②。
故选B。
15.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A.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I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IV中小花变红,II、III中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正常;短路
(1)在家庭电路中,几乎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因此当它们的电压为220V时,它们才能正常发光。
(2)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即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小于总电压,据此分析解答。
(1)当只闭合开关S、S1时,灯泡L0和L1串联,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电压都小于220V。它们都呈暗红色(比正常发光状态暗得多),说明它们两端的实际电压都小于220V,说明L1所在支路正常;
(2)当只闭合开关S、S2时,灯泡L0和L2串联,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电压都小于220V。灯泡L0正常发光,说明它两端的电压为220V,而L2不发光,说明它两端的电压为0,由此可以确定判断L2灯头接线处短路。
17.(1) ×100% (或 )
(2)无机盐
(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故答案为:(1)(2)无机盐
18.(1)1
(2)0.4
(1)根据W=Gh计算甲中测力计做的功;
(2)根据P=Fv计算图乙中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W=Gh=2N×0.5m=1J;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P=Fv=Gv2=2N×0.2m/s=0.4W。
19.(1)呼吸(或出汗、排便等合理答案)
(2)A;B
排泄的方式有:呼吸,出汗和排尿三种;排便的方式属于排遗;
(1)人体内水流失的途径有:呼吸,出汗和排便,排尿等方式;
(2)人体的尿液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不存在大分子的蛋白质,不存在血细胞以及葡萄糖等物质的,所以C错误;当水分过多,盐分过多时,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
故答案为:(1)呼吸(出汗、排便)(2)AB
20.(1)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及其预防措施解题。
解:(1) 传染源是指患病的生物;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生物患病的微生物;埃博拉病毒属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这一传染病的病原体;
(2) 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故我国动物园暂停引进来自疫区的猴子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病原体;(2)控制传染源。
21.(1)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强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1) 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一事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故答案为:(1)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2.(1)叶绿体
(2)D
(3)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与水滴接触再慢慢放下
(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图,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1)经观察发现,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图丙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左边,且图丁中的图象比图丙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向左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丁,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3)小科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制作了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戊所示,出现落气泡,防止出现该现象的正确操作是: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与水滴接触再慢慢放下 。
23.(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则水分子会进入酒精分子之间,酒精分子会进入水分子之间,最终导致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
(2)根据扩散现象的本质分析。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不会;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判断。
两个物体都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二者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同。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由于惯性,A、B物体都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速度和方向相同,那么二者肯定不会相撞。
25.(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
(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
(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
(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
26.(1)A;重合
(2);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1)在实验过程中,像和物体分居在平面镜的两侧。由于像由反射光线形成,因此只要有反射光线射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像,因此人应该和物体在镜面的同一侧。物体在同一个平面镜成所成像的位置是唯一的,只要蜡烛B和A的像重合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重合的,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像成在桌面上,从而使蜡烛和像完全重合,因此平面镜必须与桌面垂直,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两位同学和蜡烛A在同一侧,则A为物体,应该被点燃。当小金移动B的位置直到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为止。此时从小红的角度看B与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
(2)①通过箭头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玻璃板的右边这条直线上找到像点的位置;
②同理,找到蜡烛A底端的像点;
③连接两个像点得到蜡烛A的像,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实验时因有一处操作不当,导致小金很难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这一操作不当之处: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
27.(1)浮力不变
(2)BC或BD
(3)大
(1)如果猜想1正确,那么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则当改变瓶子中沙子的质量时,瓶子受到的浮力应该发生改变;否则,瓶子受到的浮力不变。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它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液体密度越大,它受到浮力越大。
(1)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浮力不变,可说明猜想1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2,即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玻璃瓶的质量和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选实验BC或BD。
(3)根据F浮力=G-F拉可知,瓶子在E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而二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液体E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8.(1)
(2)>;没有控制R两端电压相同
(1)根据图甲确定各个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确定电表的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以及变阻器的接线情况,然后对乙图进行补充即可。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10Ω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前后两个电流的大小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而改变电阻的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除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0~3V。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3”接线柱连接在R的左端;再将电流表的“-”接线柱与R的左端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设电压表的实数为U,原来接的是5Ω的电阻,那么通过它的电流: 。换成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的实数肯定会增大,即现在的电流 。后面的式子与前面的式子相除得到: ,即 。
该同学认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我认为该同学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没有控制R两端电压相同。
29.(1)光照
(2)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和光照
(4)温度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改变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故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
(2)步骤③中“关闭实验室的照明灯,并拉上窗帘,使环境变暗”,此操作目的是: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和光照。
(4)实验中,台灯的灯泡选用LED冷光源而非白炽灯,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温度条件不同。
30.(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碳(或C)
(3)碳、碳酸锌(或C、ZnCO3)
根据制气装置需装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碳不与酸反应,碳酸锌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该实验需密闭装置中进行, 连接好如图装置后,在装入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不与硫酸反应的碳;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粗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确定粗锌中还有碳酸锌;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2)碳(或C);(3)碳、碳酸锌(或C、ZnCO3) 。
31.(1)左
(2)72
(3)菜籽的密度: =0.9g/cm3=0.9×103kg/cm3
菜籽堆的体积:V'=10m×8m×1m=80m3,
菜籽堆的质量:m'=pV'=0.9×103kg/m3×80m3=72000kg
(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菜籽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首先根据计算菜籽的密度,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计算出粮仓的容积,最后根据m'=ρ'V'计算仓库菜籽的总质量。
(1)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托盘重,而左侧托盘较轻,则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根据图片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70g,游码的质量为2g,则菜籽的质量为:70g+2g=72g。
32.(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增大受力面积
(3)解:F=G-mg=3.5×10kg×10N/kg=3.5×10N
(1)力的作用效果:①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力;
(3)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卡车对桥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桥面受到的压强。
(1)桥梁静力荷载试验,通过观察桥塔、桥面发生弯曲的程度来判断桥梁的工程质量,其运用的力学原理是: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重型卡车有14个宽大的车轮,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33.(1)Fe2O3+3CO 2Fe+3CO2
(2)c
(3)解:
Fe2O3+3CO 2Fe+ 3CO2
160   112 132
x   y 6.6g
解得x=8g y=5.6g
固体质量=10g-8g+5.6g=7.6g
(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B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需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即b中增加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铁的质量及反应氧化铁质量,反应后固体质量为生成铁的质量和矿石中杂质质量和分析。
(1) A硬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 B装置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使药品充分接触,图A装置中的a导管口需要与图B装置的c导管口连接;
故答案为:(1)Fe2O3+3CO 2Fe+3CO2 ;(2)c;(3)7.6g.
34.(1)保温洗涤
(2)机械(动)
(3)
P=P1+P2=2000W+200W=2200W
(1)根据图乙确定三个用电器的工作情况,再与三个状态进行匹配即可;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3)当洗衣机处于加热状态时,两个电阻并联,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电功率,然后相加得到此时的总功率即可。
(1)根据乙图可知,当开关位于1位置时,两个电阻并联,此时加热功率最大,应该为加热水状态。
当开关S位于2位置时,电阻R2与电动机并联,此时既发热也洗涤,应该为保温洗涤状态;
当开关S位于3位置时,只有电动机工作,应该为脱水状态。
(2)该洗衣机脱水过中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35.
根据等质量镁与铝完全反应铝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镁,镁与酸反应速率大于铝与酸反应分析。
加入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由方程式
Mg--H2↑ 2Al---3H2↑
24 2 18 2
可知,等质量镁与铝完全反应铝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镁,镁的活动性大于铝,则反应速率铝大于镁,由此画出图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