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赋能“双减”增实效,聚焦“热点”明方向
——浅谈“社会和生活热点问题”在中考化学中的应用
01
中考化学“热点”分析
02
“双减”复习优化 实效
目录
CONTENTS
“热点”前沿
03
01
中考化学“热点”分析
一、命题立意
二、命题特点
三、2022中考热点分析
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一、命题立意
1.紧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总目标。
2.建立在立德树人的理念基础之上。
3.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化 学学科核心素养。
4.充分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命题特点
7.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B.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碳单质
C.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
D. 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
【详解】A. 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呈淡蓝色。错误。
B.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错误。
C. 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 。
D. 可燃气体不纯与空气混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是解决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基础,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2022年中考热点分析
2022年安徽省中考“热点”(选择题)
11.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A)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解释: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解释: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C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解释: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D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解释:微粒是不断运动
【详解】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水的形状发生改变,但依然是液态。错误。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正确。C.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正确
D闻到香气,体现分子的不断运动正确
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盐的化学性质、微粒的性质等。培养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科学思维。在解决化学相关的问题中具有创新意识。
2022年安徽省中考“热点”(阅读题)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
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
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
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
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温度为55%时,得到过氧
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 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 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塑料 (2)2H2O2=2H2O+O2↑ (3)B
(4)形成的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化学变化的辨别等。培养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双减”复习优化实效
02
一、“双减”作业优化复习
二、“社会热点”优化复习
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三、学生分层作业实效
( 以中考“热点”的第六单元为例)
一、“双减”作业优化复习
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整个单元学习的作业设计建立在“双减”背景下,关注社会“热点”进行作业
优化高效设计。分层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检测作业大体分为基础类作业、
提高类作业和探究实践类作业;具体设计原则为:
基础类:面向全体学生单元复习用。
提高类:面向大部分学生复习完成。
实践型:作业主要为开放性小实验、小制作或探究类实验习题,
供优秀学生选用后,在课后服务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享。
1.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
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下转化为 CO2。下
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
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
质发生了变化
C.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基础类)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提高类)
20.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 固定装置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⑴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
⑵B中固体由黑变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 ____,
⑶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选编号)。
a.A中消耗的碳粉的物质的质量等于B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质量
b.C的作用是收集剩余的一氧化碳
c.点燃e处,火焰呈蓝色
d.B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⑷如图实验装置设计还不能完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请说明理由____ 。
2020年安徽省中考题(生活中的热点)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实践类)
17.(5分)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三、学生分层作业实效
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分层设计,落实
常态化,减轻作业负担,落实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实效:1、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完成作业。在不同成程度上得以提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去做更高
一层次的作业。
3、采取多种积极评价方式,激发孩子的自信。
4、学生层次作业展示。
三、学生分层作业实效
“双减”复习优化实效
-(以热点专题“跨学科实践”专题复习为例)
02
一、授人以鱼
二、授人以渔
三、授人以欲
四、授人以愉
五、授人以育
跨学科实践(新课标新主题)
命题角度 备考策略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 化学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了10个学科内综合及跨学科实践活动,涵盖各个学习主题中的核心内容及学生必做实验,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体现学科内的综合及学科间的融合,凸现全面育人价值。接下来的中考化学试题中,跨学科试题有可能会占10%的分数!必须格外重视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
类型一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该主题以空气中的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空气质量“检测站”为载体,涵盖空气质量的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处理、地球环境系统的循环等方面的知识,融合化学、生物学、地理、物理多学科的内容。考查点:空气组成、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气象观
测,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探究,借助风向标、雨量计、风速测量仪等完成以地区、时间、温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湿度为基本信息的气象监测;利用简易传感器装置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进行监测。
一、授人以鱼-全面提升学生基础知识
形成化学观念
1.(2022曲阜二模)空气不仅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可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保护气,是因为 。
(2)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下列气体(SO2、NO2、O2、O3、CO、CO2)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填化学式)。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通常条件下稀有气体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O2、CO2
二、授人以渔-注重方法培养提升
科学思维
类型四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本主题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数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具体呈现如下:
4.(2022新泰期末)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是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从高处往下降。“碳中和”的含义是工厂或企业通过某些方式来相抵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二氧化碳。
(1)如图表示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字母)。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
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B
(2)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为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实施一系列战略措施,有效地改善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①我国“西气东输”输的“气”是指 。
②“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风电、光电输送到东部地区。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电、光电的优点是 , 我们还能利用的新能源有 .
(写一条即可)。
③我国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给环境带来的改变是 (写一条即可),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CH4
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
潮汐能(或风能、地热能等)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合理即可)
三、授人以欲-设置情景,调动学生
探究欲望
类型六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该主题针对植物生长受土壤酸碱性影响而设计,以酸、碱、盐的性质与转化为研究对象,以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究为载体,融合化学、生物学、地理等课程内容。考查点:测定土壤的酸碱性、调查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栽培植物等。
6.(2023江苏二模)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当地土壤的酸碱度展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土壤pH与酸碱度的分级为:pH<5.0,显强酸性;pH为5.0~6.5,显酸性;pH为6.5~7.5,显中性;pH为7.5~8.5,显碱性;pH>8.5,显强碱性。
②硫酸铵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活动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先取少量土壤样品,加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用精密pH试纸分三次测定土壤滤液的酸碱度,并记录数据,测得三组滤液的pH分别为5.6、5.9、5.8。则该地土壤呈 性。
活动二:探究成因
[作出猜想]同学们经过分析,推测土壤的酸碱度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硫酸铵。
酸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活动一中滤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当观察到 时,说明
土壤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步骤二: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当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铵根离子。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上述步骤一实验设计不能证明土壤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请你对上述实验进行简单改进,证明土壤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 。
[继续探究]根据查阅资料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降低肥效。于是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实验验证。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用酚酞试液浸湿的滤纸 ,小气球胀大。
(填“能”或“不能”)只根据小气球胀大说明“硫酸铵受热易分解”,理由是
。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将BaCl2溶液换为Ba(NO3)2溶液
变红
不能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也能观察到气球胀大
[反思拓展](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使用时应注意 .
(写一条)。
(2)硫酸铵中的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或不能高温暴晒)
四、授人以愉-保持对化学学习和
科学探究的愉快心情
类型八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该主题结合化学史,通过制作模型展示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模型在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点:以分子模型、原子模型的搭建为核心,从原子、分子视角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8.(2022陕西模拟)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燃料为汽油、柴油、天然气等。某内燃机吸气冲程和做功冲程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图:
水(或甲烷或二氧化碳)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一种化合物的名称 。
(2)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1∶2(或2∶1)
类型十 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
五、授人以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航天科技领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对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的探索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材料追求轻便、性质优良,航天科技领域采用的新型材料有:铝锂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和刚度高等特点;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强、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高等特点。燃料追求高效环保,航天科技中需要考虑燃料性能、燃料存储以及环保等问题,当前研究方向有碳氢燃料转化为高密度液体碳氢燃料、液氢燃料的储存与使用等。
11.我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化学式:GaAs)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B.化合物中镓离子的符号为Ga3+
C.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砷化镓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0.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航天服的涤纶属于合成材科
B.国产飞机C919机壳采用新型的铝锂合金材料,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C.用于航天工业的钛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属于金属材料
D.“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的构造部件中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
B
“热点”前沿
03
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再次授予给了卡尔·巴里·夏普莱斯,什么是点击化学呢?点击化学又叫“链接化学”.很多药物分子是由数百个原子构成的,过去为了合成这样的药物分子,通常需要从一个简单的分子出发,一步一步地把原子加在这个初始分子上,逐渐把这个简单分子变大通过这种模块链接药物分子的合成难度急剧下降,原来需要四五十个步骤才能合成出的药物分子,现在可以在几小时内通过四五个步骤实现。这个合成策略对有机化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促进了一大批新型药物分子和生物分子的合成。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点击化学
热点前沿:1
央视网消息: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
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
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在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记者看到,现场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输氢加压和测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然气掺氢技术是将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之中,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
我国长距离输氢技术获突破 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
热点前沿:2
2023年3月22日,刚刚建造完工的8 2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在江苏启东顺利下水。该船由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自主设计建造,并实现国内液化气船首次斜船,台吊罐后下水。
设题点:化石燃料,天然气
我国自主建造的8 2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加注船顺利下水
热点前沿:3
命题示例:2023年3月22日,刚刚建造完工的82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在江苏启东顺利下水。该船由南通中级太平洋海工自主设计制造,并实现国内液化气船。首次携船台吊罐后下水下列关于天然气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
b、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
我国自主建造的8 2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加注船顺利下水
近几年,中考化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联系实际、社会和生活。注重学以致用是每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复习时要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捕捉新
信息、新知识,明确复习方向。落实“双减”政策进行有效复习。培养学生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结束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