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科学中考模拟测试卷7(满分200分)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35 小题,满分为 2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Na—23
5.本卷计算中 g 取 10 牛/千克。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题;共60分)
1. 小科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 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 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 )
A.甲 乙 丙 B.甲 丙 C.甲 乙 D.乙 丙
2. 流程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 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C. 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的层次:种→属→科→ 目→纲→ 门→界
D.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 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
3.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列有关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
B.泥石流经常与山体滑坡相伴发生
C.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D.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4. 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右,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或游码 B.减少食盐
C.增加砝码或游码 D.增加食盐
5. 2018年2月,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将发育初期的人类卵细胞培育为成熟的卵细胞,成熟的卵细胞可以完成受精作用,这为生育治疗提供了新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从子宫中提取发育成熟的卵细胞
B.成熟的卵细胞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C.成熟卵细胞中包含个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D.成熟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有可能发育成胚胎
6.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 逐渐抽出玻璃量内的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7. 50米是体育中考的自选项目之一,某考生在该测试中 表现优秀,以下图像符合他在测试中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8.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探测器首次在火星着陆,中国人即将开始对这颗红色星球展开实地探索,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的原因是( )
A.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
B.火星的公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更快
C.火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距离更远
D.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小得多
9. 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10. 下列小实验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向弯折的扑克牌下方吹气,扑克牌没有被吹翻
B.图乙:向悬挂在木杆上的两气球中间吹气,两气球相互靠近
C.图丙:向瓶内吹气,横放在瓶口处的短铅笔从瓶口中跑出来
D.图丁:向乒乓球吹气,乒乓球会从球拍上滚下来
11.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
C.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一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D.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受影响
12.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连接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小科在电路接通后发现,电流表A1的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2的偏转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A1的偏转角度比A2小,可能是电路未接通之前,有个电流表的指针不在零刻度
B.A1的偏转角度比A2小,可能是两个电流表都不准
C.A1的偏转角度比A2小,可能是电流每流过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小一点
D.A1的偏转角度比A2小,可能是两个电流表的量程不同
13. 如图是汽车启动装置原理图,对于这一装置及其工作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旋转钥匙能使电磁铁所在电路工作
B.电磁铁的工作电压与电动机的工作电压相等
C.电磁铁通电时,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
D.电磁铁通电时,吸引上方的衔铁,使触点A向右与B接触
14.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XO2n-1,则元素X的化合价可能是( )
A.+(2n+2) B.+(3n+2) C.+(3n-2) D.+(2n-1)
15. 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题;共58分)
16. 充电暖手袋(如图)是一种冬天里常见的取暖工具。里面的液体是能导电的氯化钙水溶液,充电加热使里面的水温达到约55℃后用于取暖。
(1) 充电暖手袋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的 大,使用时能放出较多的热。
(2) 充电时,用久的热水袋往往会鼓胀,这时就需要进行放“气”处理,这些气体是加热使水 所产生的水蒸气。
17. 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 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
(2) 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内容也会改变。如图甲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图像,其中 的音调高。而乙、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是乐音的波形图。
18. 运动员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 ,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 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使物体 。
19. 洗水果时,发现芒果比油桃大 ,放入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图甲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芒果 F油桃(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天平正确测量油桃的质量,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油桃的质量是 g;芒果的体积一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2.4cm3。
20.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时56分,飞船送入近地点高度200km,远地点高度356km的近地轨道,并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
(1) 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发射到对接的过程中依次要经过大气层的 、 、中间层和暖层。
(2) A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3) 太空舱具有完善的增压设施,如果太空舱内空气泄露,宇航员会出现体内液体沸腾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气压减小,液体沸点 (填写“降低”或“升高”)。
21.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20Ω,R2=30Ω,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2) 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一样且接近电源电压,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故障引起的,则此故障可能是 。
22. “悬浮灯泡”能够悬浮发光,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的“下部基座内有一个线圈(送电线圈)和铁芯组成的电磁铁,而灯泡内部有闭合线圈(受电线圈)连接的LED灯和磁铁,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1) 想让灯泡悬浮得更高,应该将滑片P向 (填“左”或“右”)移动。
(2) 乙图中电源左侧为 (填“正”或“负”)极。
(3) 如图是某家庭电路,闭合开关S1、S2,L1灯发光,L2灯不发光。用测电笔分别接触c、d两点,氖管都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
A.L2短路 B.bc间断路 C.L2断路 D.ad间断路
23.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过氧乙酸(C2H4O3)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请回答:
(1)(2分)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三种原子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各元素质量比是2:4:3
(2) 醋酸(C2H4O2)与过氧化氢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如图显示了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中的草通过 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碳。
(2) 牛通过 方式获取草中的碳元素。
(3) 可使绿色植物中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有 。
A.绿色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
B.牛的呼吸作用分解草的有机物
C.枯萎的草和牛粪的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
25. 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 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越 ,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0分)
26.(8分)某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绘制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2分)由图乙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2)(2分)0~2分钟升温比8~ 12分钟快,原因可能是AB段物质的比热 CD 段物质的比热(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2分)实验过程中,烧杯中气泡出现如图丙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接近图乙中 。
A.第4分钟 B.第8分钟 C.第16分钟 D.第28分钟
27.(8分)小科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2分)实验时小科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当在 A 侧观察时,既能看到 A 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其原理为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2分)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
(3)(2分)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 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 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2分)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
。
28.(6分)科学实践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2分)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2分)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时,针筒内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 。
(3)(2分)利用酸碱反应有水生成进行验证。
实验3是某酸与某碱进行的三个实验,其中硅胶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若酸与碱能反应,你能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
29.(6分)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和如下实验记录表来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电路中的电源由3节新干电池串联而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 W 待填
1 2.2 0.24
2 2.5 0.26
3 2.8 0.28
(2分)实验记录表除了记录电表示数和电功率外,还需要增加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
;
(2)(2分)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依次测得如表所示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2分)完成上述实验后,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用原来的电源和电压表测量原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方案如下:
①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电压表改接在定值电阻R0两端,读出电压表示数;
③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现有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为了能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结合题中的数据分析,R0应选用 Ω的定值电阻。
30.(12分)实验课上,小组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也随之改变。针对该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猜想二: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他们按如图甲所示电路来验证猜想,具体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小灯泡的灯丝连接成如图甲电路,在水槽中加入冰水混合物,将灯丝完全浸没;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
③断开开关,将水槽中的物质换为80℃蒸馏水,重复步骤②;
④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图像。
(1)(2分)图丙是该小组在一次测量中 的电流表指针位置,其示数为 安。
(2)(5分)为验证猜想二,在“80℃蒸馏水”的图像中标出与A点形成对照的点,并标为a。
(3)(5分)超导材料指电阻为零的材料,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可采用什么方式获得超导材料。
四、解答题(共5题;共42分)
31.(10分)为了方便测量液体密度,小红利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失去刻度的细长量筒制作了一个密度计,将量筒置于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后,在量筒内倒入10g水,并使天平平衡,记录水的深度为5cm,倒出水后并擦干,不改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下倒入另一种液体至天平再次平衡时,液体深度为4cm,回答以下问题:
(1)(2分)在5cm处应标上 g/cm3
(2)(4分)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列式计算)
(3)(2分)若要在对应的位置刻上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匀? (选填“均匀”“不均匀”或“无法确定”)
(4)(2分)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32.(8分)如图甲所示,有一质量为5千克的长方体箱子竖立在地面,其各边长分别为:a=0.5米,b=0.6米,h=1米。(g取10牛/千克)
(1)(2分)某同学将箱子从图甲位置向右推倒,箱子侧翻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箱子侧翻倒地后对地面的压强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2分)该同学在推倒箱子的过程中,发现沿F1方向推倒箱子比沿F2方向推更轻松,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4分)图乙中侧翻倒地的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3.(8分)小科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R0=15Ω)、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科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1.0 2.0 3.0 4.0 5.0 6.0
光敏电阻R/Ω 36.0 18.0 12.0 9.0 6.0
(1)(2分)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试填写表格空格处的电阻 ,
(2)(2分)按小科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与 (“上方”或“下方” )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3)(4分)闭合电键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 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4.(11分) Cu,Zn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g)
第 1 次 40 m
第 2 次 40 14.8
第 3 次 40 12.2
第 4 次 40 11.2
第 5 次 40 1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 11.2g 固体的成分是 ;表格中,m= .
(2)(2分)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5分)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5.(5分)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后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如图)。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据目前人类研究,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蝙蝠已存在8800万年,经过漫长的时间,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资料二:人体易感染COVID-19,多数出现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人能治愈,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
资料三: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仅仅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
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对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D
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端细小的弯曲,因此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那么体温计的液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根据题意可知,测量甲的体温时示数保持不变,则甲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在测量乙的体温前甩了几下,因此乙的体温正确,为37℃。测量丙的示数为37.5℃,大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7℃,因此水银柱上升,则丙的体温就是37.5℃。
因此体温准确的是乙和丙。
故选D。
2.D
流程图是指: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表示算法的图,称为流程图或框图。
A. 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错误;
B. 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错误;
C. 生物分类等级由低到高的层次:种→属→科→ 目→纲→ 门→界,错误;
D.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 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正确;
故答案为:D.
3.D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A. 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正确;
B. 泥石流经常与山体滑坡相伴发生 ,正确;
C.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正确;
D.泥石流发生时,要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向山上跑,错误;
故答案为:D.
4.D
根据定量称量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右,说明左盘食盐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增加左盘食盐的质量。
故选D。
5.D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A.成熟的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所以从卵巢中提取发育成熟的卵细胞,A错误;
B.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B错误;
C. 成熟卵细胞中包含个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错误,个体的发育来自受精卵,受精卵是镜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D. 成熟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胚胎发育的起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6.A
(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判断;
(3)根据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判断;
(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图乙: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故C错误;
D.图丁: 逐渐抽出玻璃量内的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故选A。
7.B
根据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分析判断。
在50m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应该在不断增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距离不断增大,那么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逐渐向上弯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D
地球大气层的主要作用有维护水圈的循环、维护地表氧气的过度、防止太阳热辐射、维护地表环境波动性作用等。大气层每天会有来自太空的物质进入,通常都是些小石块、中石块和大石块的状况,当巨石块或小行星进入时,假如没有大气层对其发生摩擦、缓冲的作用,而直接撞到地球地表上,将会毁坏地表生活环境的波动性。
由分析可知地球大气层的作用,正因为大气层的保护,不至于地球表面形成诸多的陨石坑,而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小得多,因此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D
根据对水电解过程的现象、结论的理解判断。
A.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D.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D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
故选D。
10.D
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规律即可。
A.图甲:向弯折的扑克牌下方吹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大气对扑克牌施加向下的压强,因此扑克牌没有被吹翻,故A不合题意;
B.图乙:向悬挂在木杆上的两气球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周围空气将两气球挤压相互靠近,故B不合题意;
C.图丙:向瓶内吹气,瓶口出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是横放在瓶口处的短铅笔被里面的空气推出来,故C不合题意;
D.图丁:向乒乓球吹气,乒乓球会从球拍上滚下来,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条件反射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得到的较为复杂的一类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得到反射性反应的一类反射。
A.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
B.有过吃杨梅的经历,看到杨梅才会流出口水,这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能感受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是完整的,不能缩手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C错误。
D.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保持身体平衡,醉酒后,步态不稳影响小脑对协调性的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D
12.D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判断。
根据甲图可知,两个电流表串联,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乙和丙图可知,乙选择0~3A的量程时,分度值为0.1A,此时示数为0.3A。而丙选择0~0.6A量程时,分度值为0.02A,此时示数为0.3A,因此两个电流表偏转角度不同,只是量程选择不同。
故选D。
13.B
(1)根据钥匙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连接的电池数分析;
(3)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4)根据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
A.根据图片可知,旋转钥匙,将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场,使整个电路开始工作,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电磁铁的电源为1节电池,而电动机的电源为2节电池,因此二者的电压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电磁铁通电时,吸引上方的衔铁,上面的触点下移,推动使触点A向右与B接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C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及H和O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因化合物中H元素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元素X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HnXO2n-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则(+1)×n+x+(-2)×(2n-1)=0;
解得:x=+(3n-2)。
故选C。
15.C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A.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向烧杯内注入气体后气球上升,不能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也会变成红色,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
D.塑料瓶变瘪,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较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1)比热容(比热)
(2)汽化(蒸发)
(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充电暖手袋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热)大,使用时能放出较多的热。
(2)水原来为液态,后来变成气态,这种物态变化叫汽化(蒸发)。
17.(1)介质;温度
(2)发声体A;乙
(1)根据题干的描述分析影响声速的因素;
(2)在示波器上,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就是声音的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波峰的个数多少就是频率的大小,决定声音的音调。波形的特点决定声音的音色,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15℃”和“空气”可知,声音的传播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2)根据甲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有3个波峰,而B只有1个波峰,因此A的频率大,音调高。乙中波形非常有规律,而丙中波形杂乱无章,因此乙是乐音的波形图。
18.惯性;重力;发生形变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地面附近的物体都有落向地面的趋势;
(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运动员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
(2)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
(3)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19.大于;82.4;大于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
(2)油桃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3)根据浮力的大小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即可。
(1)根据图片可知,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油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即F芒果>F油桃。
(2)根据乙图可知,油桃的质量为:(50g+20g+10g)+2.4g=82.4g;
(3)油桃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力=G,
那么:m排g=mg;
即:m排=m;
ρ水V排=m;
1g/cm3×V排=82.4g;
则:V排=82.4cm3;
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则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82.4cm3;
即芒果的体积肯定大于82.4cm3。
20.(1)对流层;平流层
(2)强烈的对流运动
(3)降低
A对流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此外对流层还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和外层;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发射到对接的过程中依次要经过大气层的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和暖层。
(2)、A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强烈的对流运动 ;
(3)、太空舱具有完善的增压设施,如果太空舱内空气泄露,宇航员会出现体内液体沸腾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 对流层;平流层(2)强烈的对流运动 (3) 降低
21.(1)2: 5
(2)R1短路或R2断路
(1)首先确定串并联关系,以及电流表所测的物理量,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完成计算即可;
(2)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确定电路故障的类型。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
则I甲:I乙=I2:(I2+I1)=2:(2+3)=2:5;
(2)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总电压,乙测R2的电压。甲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是正常的,而乙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时,它的电压值肯定是变大了。如果R1发生短路,此时只有电阻R2,自然它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如果R2发生断路,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因此几乎分得全部电压,即示数也接近电源电压。
22.(1)左
(2)负
(3)B
(1)灯泡悬浮的高度与电磁铁的磁场强度有关,据此分析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变化,推断出变阻器的阻值变化以及滑片的移动方向;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即可;
(3)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故障,确定对应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1)想让灯泡悬浮得更高,就要增大电磁铁的磁场强度,即增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因此要减小变阻器的阻值,即滑片向左移动。
(2)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乙中送电线圈的上面应该为S极,下面为N极。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下端,此时线圈上电流向左,即电流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因此电源的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
(3)A.L2短路时,整个电路发生短路,因此灯泡L1不发光,故A不合题意;
B.bc间断路,对灯泡L1没有影响,但是L2与零线断开, 则L2不发光。由于c点通过灯泡L2与火线相连,所以测电笔接触c点也会发光,故B符合题意;
C.L2断路时,c点与零线相连,测电笔接触不会发光,故C不合题意;
D.ad间断路,则L2与火线断开,测电笔接触c、d两点时都不会发光,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1)A;C
(2)C2H4O2+H2O2=C2H4O3 +H2O
(1)①在化学式中,一个字母代表一种原子;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
③元素质量分数=;
④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A.根据化学式 C2H4O3 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原子,故A正确;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B错误;
CD.根据化学式 C2H4O3 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2×2):(1×4):(16×3)=24:4:48=6:1:1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醋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2H4O2+H2O2=C2H4O3 +H2O。
24.(1)光合作用
(2)摄食(或消化吸收)
(3)B;C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及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1)该图中的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草)为食,获取了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该图中的牛吃草,获得了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碳。
(3)A.该图中绿色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B.草被牛食用后,通过牛的呼吸作用分解草的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枯萎的草和牛粪的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25.自动调节;复杂;多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课文内容填空,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稳定性越好。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复杂 3、多
26.(1)晶体;它有熔点
(2)小于
(3)D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呈反比;
(3)根据气泡的变化确定物质所处的状态,再根据图乙确定时间范围。
(1)根据图乙可知,冰在BC段内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熔点,因此为晶体;
(2)0~2分钟升温比8~ 12分钟快,原因可能是AB段物质的比热小于CD 段物质的比热。
(3)根据图丙可知,烧杯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直到水面破裂,因此水处于沸腾状态。根据图乙可知,D点时,即第28分钟时,水开始沸腾,故选D。
27.(1)D
(2)不能
(3)0.4
(4)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1)A的像,是A发出的光线在玻璃板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它发出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从而发生折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蜡烛A成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玻璃厚度的2倍,那么玻璃的厚度:0.8cm÷2=0.4cm。
(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则会导致的后果是1: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28.(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5mL水
(3)甲硅胶不变色,乙硅胶不变色,丙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及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中性氯化钠和水,会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会放热,为排除溶解放热的可能,南大补充将5mL稀盐酸换成5mL水的对比实验。
(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硅胶具有吸水性,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所以通过甲硅胶不变色,乙硅胶不变色,丙硅胶由蓝色变红色,可证明酸和碱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5mL水 ;(3) 甲硅胶不变色,乙硅胶不变色,丙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
29.(1)小灯泡的亮度
(2)0.65
(3)5
(1)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确定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R0的阻值范围即可。
(1)实验要探究的是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表格中有记录电功率的表格,而没有记录灯泡亮度的表格,因此还需要增加的内容是小灯泡的亮度。
(2)根据表格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额定电流为0.26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6A=0.65W。
(3)根据图乙可知,定值电阻R0、灯泡与变阻器串联。
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定值电阻和变阻器的电压之和为:U=U总-UL=4.5V-2.5V=2V;
则二者的电阻之和为:;
那么定值电阻R0的阻值肯定小于7.69Ω;
故选5Ω的定值电阻。
30.(1)0.4
(2)
(3)将金属材料的温度降低到某一值
(1)根据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阻值变化即可;
(3)根据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1)根据丙图可知,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4A;
(2)根据猜想2可知,80℃时灯丝的电阻肯定大于冰水混合物中灯丝的温度,则前者的电阻肯定大于后者。根据可知,当电压相同时,前者的电流肯定小于后者,如下图所示: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导体的电阻会变为零,那么采取的方式为:将金属材料的温度降低到某一值。
31.(1)1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不均匀
(4)量筒容易倾倒
(1)液面所对的刻度值等于所测液体的密度;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m=ρV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密度的变化量与液面高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4)可从量筒的稳定性的角度思考。
(1)根据题意可知,5cm的刻度处对准的是水面,则标注水的密度1g/cm3。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根据m=ρV得到:m=ρSh,则当液体质量和量筒的底面积相同时,液面高度的变化值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刻度值的变化量与密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因此可得是不均匀的。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量筒容易倾倒。
32.(1)减小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p= = = =100 Pa
(1)根据压强公式分析解答;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F=G=mg计算出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S=ah计算出受力面积,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
(1)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向右推倒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箱子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2)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推力的方向不同,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3.(1)7.2Ω
(2)上方
(3)当线圈中的电流为250mA时,
此时总电阻为:;
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R总-R0=24Ω-15Ω=9Ω;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光照强度为4cd。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强和光敏电阻的阻值的乘积相等,都是36,据此计算空白处的阻值;
(2)分析此时控制电流的大小变化,然后判断电磁铁的磁场强度的变化,最后确定衔铁的运动方向;
(3)首先根据计算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出光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表格取得此时的光照强度。
(1)表格中空白处的阻值为:;
(2)按小科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电磁铁的磁场变小,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与上方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3)当线圈中的电流为250mA时,
此时总电阻为:;
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R总-R0=24Ω-15Ω=9Ω;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光照强度为4cd。
34.(1)Cu;17.4
(2)44%
(3)设稀硫酸质量分数为X
Zn+ H2SO4= ZnSO4+ H2↑
65 98
2.6g 40gx
65:98=2.6g:40gx
x=9.8%
(1)根据黄铜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为铜分析;
(2)根据样品中铜的质量计算出锌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反应的锌的质量及方程式中锌与硫酸质量比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分析。
(1)黄铜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所加稀硫酸过量,最后剩余11.2克固体为铜,加入4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锌的质量为14.8-12.2=2.6克,则m=14.8+2.6=17.4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5.①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出发,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 另一方面,病毒中毒 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 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
②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但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生物即会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 繁殖速度极快, 所以当它们 突破人的第二道防线后, 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 就已经大量繁殖了, 从 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衡。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它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