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静夜思 导学案 第二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7 静夜思 导学案 第二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1 14: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夜思》课时导学案
年级 一年级下册 单元 第四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月是故乡明
学习目标 1.认识“夜、思”等10个生字,学写“思”“床”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识字小游戏 1.玩“鼻子鼻子眼睛”游戏:教师发口令 2.课件出示: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3.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4.识记生字。 教师小结: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很多都有“月”字,以后我们只要看到带“月”的汉字,便可以推测这个字与身体部位有关。 5.游戏巩固
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导言:小朋友们,通过玩游戏我们认识的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 4.离开家乡的李白,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开始思念家乡、亲人,于是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静夜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猜谜语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月亮的兴趣,从而引入《静夜思》古诗。】
学习活动二:我与生字交朋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教师示范读诗纠正字音。 2.自由读诗,随文识字。 ——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古诗;圈出没学过的字,读准字音。 3.认读生字,分享识字方法。 (1)出示词语,齐读正音,自由认读。 (2)分享识字方法。 ——可用组词识字,如“举手”;形近字比较,如“底—低”;根据字形识字,如“床”——这个木头很宽,可以给人睡觉。 (5)游戏巩固:开火车检查生字词。 (6)学写“床”字。 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写字指导:“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字头的横不宜过长。 评价修改。 1.学生读诗,借助拼音读古诗;圈出没学过的字,读准字音。 2.自由认读生字。 3.分享识字方法。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学生观察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习活动三:我是小小朗读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学会停顿,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 2.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初步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重点理解“霜”。 (3)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指导朗读:前两句写了月光洒在地面的景色,想象画面去读;后两句借明月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朗读时可放慢速度。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习。 3.配乐朗读,背诵古诗。 (1)让学生配乐自由读;朗读展示,评选朗读高手。 (2)熟读成诵,检查背诵。 学生恰当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 学生借助图画,初步了解诗意。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重点理解“霜” 学生做动作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配乐自由读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领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学习活动四:想象的翅膀再展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教师范读。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 8.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学生回答(难过、伤心)。 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预设会想到故乡的山、水、亲人。 学生诵读故事。 创设情境表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景及人描绘诗中的景象,初步体会诗人因“月”生“情”的思乡之情。
学习活动五:拓展古诗《寻隐者不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初读古诗,注意停顿。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 2.想象画面,入境朗读。 带领学生以多种形式读古诗。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小结:朗读古诗时,不仅要注意停顿,还要想象画面,读出诗的感情。把今天学到的古诗读给家长听。 3.课下继续搜集关于月亮的古诗 4.完成《静夜思》诗配画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以多种形式读古诗,选用自己喜欢方式背诵古诗 课下搜集古诗、创作诗配画作品并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读出诗歌的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韵味美。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月光 霜 思乡 举头 明月 低头 故乡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月亮的兴趣,从而引入《静夜思》古诗。 2.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古诗《静夜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面对这样熟悉的古诗,咱们做老师的还有什么可教给一年级孩子的呢? 首先,应花精力突破识字的难点。 新教材要求孩子识记的字特别多。《静夜思》一文因诗文短小,生字不算多,但也有10个。如何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诗中字词的认识上呢?这时,组织孩子评价他人读音的缺陷,一起讨论生字的字形,就能找到他们对于古诗的新鲜感。 其次,引导孩子们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然是熟诗教学的必要目标。 不足之处: 1.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加入一些游戏活动的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光采用深入分析和烦琐讲解的方法,则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所以一定要凭借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画面,采用一年级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体会时,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