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1 11: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原因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
2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概念:
革命历史题材因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它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
3
发展原因:受到特别关注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革命历史小说有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条件:
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②许多作家亲身经历了这些伟大斗争,为英雄立传的激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把笔触伸向那些可歌可泣的业绩;
③建国前在战争控惚的岁月里作家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建国后和平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原因
4
1.战争史诗
描写大战役、大场面,气势恢宏,以塑造英雄人物群象为主,全景式地再现中国革命历史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
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等。
二、类型
5
2.成长小说
又称启蒙小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殊的革命文化语境里,成长小说指那些描写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向一个革命者成长转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由幼稚到成熟、由懵懂到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历史的叙述,来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代表作: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等。
6
3.革命传奇
概念源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同时受到解放区文学的影响,在讲述革命斗争历史的时候,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代、扣人心弦,强调故事的传奇性和可读性,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往往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代表作:刘知侠《铁道游击队》,刘流《烈火金刚》,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等。
7
发展过程: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
60年代:左倾思潮带来严重干扰
17年革命历史小说黄金期
8
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特点
(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
(2) 革命历史小说的成熟,集中地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其标志是作家对“史诗性”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现出来的“史诗风范”。
(3) 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人一个更深刻的层面,缺少个人的视野和个性化的表现。对作品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使得不少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产生了“半部杰作现象”。
9
1.在题材选择上,作品常常选取政治化的严肃主题,伟大的历史业绩,或者具有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题材,以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追求史诗般的规模和史诗品格。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往往塑造伟大的英雄形象,突出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等。英雄形象不仅具有传奇性的非凡业绩,而且他们的英雄行为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密切相关。
10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孙犁的小说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1
1.孙犁的小说
创作题材:
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这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12
总体风格:
尽管他的作品也不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却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即透过那些复杂纷繁的革命斗争、社会生活的描写,寄寓着作家本人对纯美的乡土风物、纯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情感、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这使得孙犁关于革命历史的叙述成为田园牧歌、乡村情歌和革命颂歌的交响,表现出个性化的抒情风格。
13
艺术特征:※
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这是孙犁小说抒情风格的主要表现。
2.善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李佩钟、小满儿
3.叙述方式上,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记事写人;叙述中采用抒情主体融入情节的结构方式。
4.小说语言“如话性”和“如画性”兼具。
5.在叙事风格上,孙犁对革命历史的叙述是温和的、温情的,甚至在明朗的基调中时而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
14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属于前者的有《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里程》、《如愿》、《阿舒》等。
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细致严密”且“富于节奏感”,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好结合,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和“前后呼应的手法”
15
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
细节的妥善安排使茹志鹃的小说具有细致的结构。
更适合于表现“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奏里的一支插曲”,茅盾把她的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
16
刘真小说的艺术特色: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多叙说的是自已在革命队伍中的童年印象,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时常叫“刘清莲”或“小刘真儿”。(叙述视角)
以童年视角来写童年印象,构成了刘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17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8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从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到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的问世,在此六七年间,长篇小说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联袂,琳琅满目,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丰收期。
19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梁斌的《红旗谱》
2.杨沫的《青春之歌》
3.欧阳山的《三家巷》
4.吴强的《红日》
5.曲波的《林海雪原》
6.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7.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20
促成这次长篇小说丰收的因素
首先,由于长篇小说创作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作家的生活积累、资料积累和艺术积累,而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的记录,人生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也更适合长篇小说的表现。因此,一批从中国革命中走过来的作家,当他们开始回味这一历史过程,表达自己在这一血与火的历史过程中的特殊经验时,便较多地选择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而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准备,则为其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
其次,就社会条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也为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由于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最后,社会生活的安定也促成了新的需求。读者对长篇小说阅读需要的增长,对作家从事长篇创作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推动。
22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1.具有史诗气度,描写重大历史事件
2.着力刻画农民英雄形象(老一代农民和青年农民)
3. 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4.不足:缺乏统一性
23
2.杨沫的《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杨沫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的日记》等。
24
25
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曲波《林海雪原》
26
文学创作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能为广大“劳动群众”所阅读,这一关系到文学“方向”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人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大部分创作的读者,仍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新文艺作品并未很好“占领”“旧小说”的读者群,即使如赵树理这样的作家,立志用自己的通俗化小说来争夺农村读者,其成效也是值得怀疑的,更遑论城镇的广大的“小市民读者”了。
背景
27
这种对“旧小说”既承继、又改革的创作,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虽说并未受到大力提倡,但也出现了若干的长篇,如50年代出版的《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等几部语言通俗,有很强故事性的小说。在五六十年代,对小说的评价尺度,主要来自“经典”的写实主义小说;当时,并不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小说,在尺度上应有所区分。
28
《铁道游击队》
知侠(1918-1991),河南汲县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除长篇《铁道游击队》外,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铺草集》、《沂蒙故事集》和中、短篇集《沂蒙山的故事》等。短篇《红嫂》在60年代曾被改编为戏曲、舞剧等多种形式。
29
《铁道游击队》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于1954年。小说写抗日战争期间,山东临沂、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在中共领导下组织游击队,在临枣、京浦铁路线一带展开活动。夜袭洋行、飞车夺枪、撬铁轨、炸火车、化装成日敌潜入临城等,都是富有传奇性的情节。
在笔法、情节设计等方面,借鉴了侠义小说的表现方法。
30
《敌后武工队》
冯志的长篇《敌后武工队》出版于1958年。它以1942年日本军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的“扫荡”为背景,写八路军的武工队在敌占区所开展的斗争。
31
思考题
1.这17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总体艺术特色是什么?
2.孙犁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荷花淀》
3.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哪些?《百合花》
4.为什么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峰,这些长篇小说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5.阅读《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红日》、《林海雪原》、《红岩》、《上海的早晨》,任选一篇结合本节课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认识,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