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6月学习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第二学期6月学习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5 21:06:17

文档简介

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6月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 D 2.B 3.B 4.C 5.(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惶恐滩头说惶恐,留取丹心照汗青。(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②③①④
7. 开展空气指数发布;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强化废气行业整治。
8. ①第一句中的逗号改为问号;②“美是在湖水中摇曳的几朵清莲”改为“美是摇曳在湖水中的几朵清莲”;③“蛮”改为“很、挺”等。
9. (1)“光盘行动”的倡议得到广泛响应(2)一男子正在吃饭,一女子吃完饭后俯身捡地上的饭粒,画面的右上角写着“珍惜粮食”四个字。(抓住画面的主要元素:男子在吃饭、女子捡饭粒、珍惜粮食;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且有逻辑性。
10.花瓣的颜色、光泽(2分);花穗、花粉的质感(2分)。
11. ①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2分)②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而变得冷峻而坚强。(2分)
1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得“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2分)②议论,从仙人掌身上感受到,外在美只有同顽强不屈的内在美结合在一起,才会魅力永存。(2分)
13. ①对比,突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外表丑陋却倔强,不美不雅却易于成活。(2分)②不矛盾。先抑后扬,突出仙人掌的顽强。(2分)
14.①在黑暗中发芽的种子最初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2分) ②植物能“看见”吗?(2分)
15.具体说明很多种子只能在有光亮的地方发芽,从而进一步说明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2分)
16.①当光落到视网膜上时,人类就能感受到它并且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刺激视觉神经而产生电脉冲,到达大脑后大脑会对信号进行分析;植物也有感光分子并且还能够感知波长(2分)。②人类可以用周围物体的图像进行分析利用;而植物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理中心位置的大脑,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通过生化过程做出相应的反应。(2分)
17.积聚力量,等待机会;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在竞争中要知己知彼等。(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
18.A(3分) 19.C D(4分)
20.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2分)
21.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2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22.(1)秋天,海边山峰奇峻峭拔,万物萧条的景象。(2分)(2)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以山峰为利剑,把愁肠割为千万份,撒向峰尖来望故乡,倾泻了诗人被贬离乡的抑郁愤懑和思乡念友的凄苦之情。(3分)
【参考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2013学年第二学期6月八年级质量检测
语 文 答 题 卷
题 次




总分
得 分
一、(30分)
1. 2. 3. 4. 5.(只选做三小题)(3分)
第( )句:
第( )句:
第( )句:
6.(3分)
7.(3分)

8.(3分)(1)标点使用:
(2)语言结构
(3)用词得体
9.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3分)

 
二.(30分)
10.(4分)

11.(4分)(1)

(2)
12(4分)(1)

(2)

13.(4分)

14.(4分)(1)

(2)
15(2分)

16(4分)


17(4分)

三、(20分)
18.(3分)
19.(4分)( )
20.(4分)(1)
(2)
21.(4分)

22(2分)(1)
(3分)(2)

四、作文(4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13学年第二学期6月学习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一、(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方(shuò) 稽首(jī) 期期艾艾(ài)
B.媲美(bǐ) 骈死(pián) 鞺鞺鞳鞳(táng)
C.禁锢(kù) 匿名(nì) 鸢飞戾天(yuān)
D.黝黑(yǒu) 皲裂(jūn) 颔首低眉(hà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绯红 博识 正襟危坐 长嘘短叹
B.企盼 经纶 盛气凌人 不可名状
C.真缔 喝彩 诚惶诚恐 花团锦簇
D.苍茫 奥秘 莫忠一是 冥思遐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文学家吴均为富春江的秀美所折服,发出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感慨。
B.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广州恒大足球队的实力有所削减。
C.新年晚会在豪情壮志的《木兰辞》中拉开帷幕,小演员们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再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D.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在任何一块主权领土上驻兵,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无可争议的驻兵权,这是无可置疑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既是一封书信,又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额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B.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C.《藤野先生》是鲁迅为了纪念他的医学老师藤野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雪》也均出自这里。
D.《海燕》是高尔基写的一篇有着巨大影响的著名散文诗,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选做三小题)(3分)
① 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②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给这雨后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
②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流流、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③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④宛如一阙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点概括浙江“清洁空气行动”的三条措施,每条不超过8个字。(3分)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主管环保的官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方敏坦承,浙江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问题,比如当前群众比较关注的PM2.5问题。
方敏表示,对于PM2.5问题的解决,浙江省专门提出了“清洁空气行动”,来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2年11月开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发布。同时,加强了汽车尾气治理,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严格车辆准入、努力提升车用油品品质,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另外,强化了废气污染行业整治,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治理,淘汰燃煤小锅炉1200多台。
8.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为什么我在生活里一直克制自己呢,也许是因为对一切微小的美好都有畏惧之心。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岗上的几点残雪,美是在湖水中摇曳的几朵清莲。美是一种光,触到手心,空落无着,但人人都蛮喜欢它,爱追寻它。即使美是从恶的部分提炼和分离而来的,它们也原本是互为一体的。所以,人要对美格外小心。
9. 下面是博约同学制作的展板内容,请按要求答题。(6分)
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我搜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3年1月16日,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动”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随后很多餐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体现了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3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7题。
(一)(16分)
仙人掌花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6页)
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
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0.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它的“异常漂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1.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4分)
(1)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
(2)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2)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3.文章题为“仙人掌花”,为什么还要写“海棠、月季、杜鹃、米兰”?而且作者前半部分极写仙人掌花的丑陋,而后半部分又对其极尽赞美之词,是否有矛盾之嫌?请简要分析。(4分)
(二)植物如何“看见”世界(14分)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伏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点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
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采,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觉神经,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当电脉冲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便会称之为“看见”了。 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的隐色素,它们使绿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作出相应的反应。?
1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内容。(4分)
(1)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2)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15.第③段列举了生菜、烟草和丁香种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16.第⑧段中说“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人类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回答。(4分)
17.从植物“看”世界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②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③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
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 ①属(zhǔ):撰写。②翕(xī):聚集。③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河、洛之士翕②然师之。(老师)?? B.而以书赴告(书信)??????????
C. 颐既觉( 睡醒) D.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正)
1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孟绝学于熙、元之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益慕圣贤之道
C.颐既觉 既加冠
D.时盖年四十矣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21.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写作本诗时作者正被贬在柳州。
(1)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2分)
(2)“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3分)
四(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的一滴泉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问候,都带给我们心灵莫大的温暖,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温暖的记忆,总让我们感到世界和人生的美好。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