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联盟 2022~2023 学年度下期高中 2022 级期中联考
历 史
考试时间共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 1 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小麦,中国先民也已尝试种植水
稻和小米,美洲印第安人开始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这些史实表明
A.农耕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 B.古代文明处于封闭隔绝状态
C.定居生活推动早期城市出现 D.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
2. 图 1 左侧是出土的 2 世纪古印度健陀罗地区的金刚手菩萨雕像。他在发式、表情、站
姿、武器等方面与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图 1 右侧)具有相似之处。导致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图 1
A.波斯帝国的建立 B.亚历山大的征服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笈多帝国的兴起
3. 1077 年,英格兰达勒姆地区的主教因为没有给国王威廉二世履行军事役务而被起诉。
最终,法庭判处收回他的封土,除非他满足国王的意愿。这一判决反映了
A.封君封臣制的特点 B.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C.城市对国王的支持 D.基督教势力的强大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4. 拜占庭帝国在 8 世纪时颁布《罗得海商法》,对海上贸易的参与者、海事合伙与贷款
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又在 9 世纪颁布《市政官法》,批准国内和叙利亚的布匹商人进
口麻布和丝绸。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运用法律管理商业
C.垄断控制亚欧商路 D.试图转变经济模式
5. 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哈里发”的本意为“继承者”,是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的领
袖,也是阿拉伯帝国政治生活中的首脑。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B.促成东西文化交流
C.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D.受奥斯曼帝国影响
6. 唐代科举制传到日本后,形成了贡举制。但与科举制不同的是,日本贡举制度禁止庶
人参加考试,要求应试者是有一定身份的“有位者”。贡举制度对科举制的改变
A.提高了录取官员的素质 B.削弱了幕府将军的实权
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D.妨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7. 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奥斯曼帝
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团结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大多数
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并转而寻求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这反映出
A.威尼斯渴望向东方国家传播基督教 B.西欧多国不满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
C.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 D.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8. 新航路开辟后,崇尚清淡、追求食材本味的法国料理逐渐形成。法国料理大幅减少了
香料的运用,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南瓜、菠菜、西红柿、玉米等新鲜蔬菜以及肉类。
法国料理的形成
A.得益于全球的物种交换 B.完善了传统的饮食结构
C.有利于美洲的农业发展 D.推动了欧洲的人口增长
9. 16、17 世纪,英国成为了向西班牙、葡萄牙提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国。西班牙、葡萄
牙把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金银支付给英国,使英国获得了极高的利润。据此可知,当
时英国
A.成为了最大的殖民帝国 B.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
C.经济转型具备有利条件 D.物价上涨影响生产生活
10. 1539 年亨利八世钦准出版英文版《圣经》并大力推广,从而打破了拉丁语在英国的垄
断地位,推动了英语的普及并让英语成为英格兰教会语言。由此可知英文版《圣经》
A.促进了统一的民族语言形成 B.使得《圣经》开始在英国传播
C.打破教会垄断《圣经》局面 D.摆脱了教会对英国的长期控制
11. 以下是美国人帕尔默编写的《现代世界史》第 6 章的目录。材料表明,作者
第 6 章 科学的世界观
27. 科学文明的先知:培根与笛卡尔
28. 牛顿之路:万有引力定律
29. 关于人类和社会的新知识
30. 政治学说:自然法学派
A.肯定了培根和笛卡尔对牛顿成果的预见
B.认为基督教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认识到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相互关系
D.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多层面之间的关系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12. 1745 年,狄德罗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意在“让一切事物都必须经过检验、探
讨和调查……克服那种陈旧的幼稚的观念,冲决障碍,进入那些从未亮起过理性之光
的地方 ”。据此可知,《百科全书》的编纂
A.标志着启蒙思想的萌发 B.清除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C.传播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D.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13. 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派以新国旗、新形式的民主语言、新服装等为象征,聚集广大
人群开展“联合节日”;支持者在城镇栽种“自由树”,戴“自由帽”和三色帽章以
展示其政治忠诚。此现象表明
A.大革命创造了新的国家认同 B.法国文化仪式为其他民族所效仿
C.法国人的民族主权意识觉醒 D.法国民众政治生活进入共和时代
14. 有学者指出,美国在建国初期,自由主义观念是主流,他们更强调个人权利和地方权
利至上,因此难以割舍对强大的政府权力的恐惧和防范态度。以下 1787 年宪法内容符
合该观点的是
A.共和制 B.总统制 C.联邦制 D.人民权利
15. 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农民离开居住地需要领取居住证、短期证和身份证等证件。改革
后,短期证陆续废止,农民在居住地 50 俄里以内打工且时间不超过六个月已无需持有
身份证。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完全的人身自由 B.促进农民的社会流动和分化
C.重视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水平 D.彻底地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16. 关于英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传教士拉蒂默曾大声疾呼:“在许多过
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
也指出“这些小农只能无能为力的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由此可知,
这一历史事件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D.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崛起
17. 表1是某教师为讲授《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所准备的部分材料。表1最有可能
用来分析工业革命的
表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者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者信息
姓名 国籍 身份 姓名 国籍 身份
哈格里夫斯 英国 织工、木匠 爱迪生 美国 科学家
阿克莱特 英国 理发师 莱特兄弟 美国 科学家
瓦特 英国 工程师 卡尔本茨 德国 工程师
富尔顿 美国 工程师 门捷列夫 俄国 科学家
A.背景 B.进程 C.特点 D.影响
18. 图 2 是 19 世纪初英国罗斯科地方发行的 1 便士代用币,其背面图案上有数量众多的
厂房建筑和烟囱。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图 2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A.环境污染严重 B.货币体系的构建
C.铸币技术成熟 D.工业革命的发展
19. 1879 年在美国创办的“卡莱尔印第安学校”以“融入白人文明社会”为目标,对印第
安人实施同化教育。图 3 为该校学生汤姆·托尔利诺入学前后的形象变化。这一变化
反映了
入学时 入学三年后
图 3
A.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已经缓解 B.印第安人生活实现了现代化
C.美洲原住民正遭受文化灭绝 D.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学习
20. 巴黎公社成立后,政治方面的政策由布朗基派负责,经济领域的法令则由蒲鲁东派承
担,但这两派“都做了恰恰与他们那一派的学说相反的事情”,因而“这两派都不知
道应该干什么,彼此进行着无谓的斗争,致使公社精力疲惫。”这说明巴黎公社
A.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B.最终失败源于内部矛盾
C.没有阶级斗争的经验 D.无法推进政治经济工作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8 世纪中期至前 6 世纪,希腊城邦制度逐渐发展成熟。很长一段时间,希腊城
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而存在,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希腊城邦的
政体普遍实行共和体制,早期虽有王权,但日渐衰微,不像东方那样日益强大,发展成为
君主专制制度。有的城邦甚至推翻了贵族统治,建立起民主政治。公民是城邦的主体,主
权在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6 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实现了国家统一并通过扩张,使其发展为地跨欧亚
非三大洲的帝国。为了巩固统治,大流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王权,确立君主专制的
统治形式并宣扬君权神授;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和军区,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
与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据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波斯帝国与古希腊在政治上的不同点。(4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波斯帝国与古希腊在政治上不同的主要
原因。(6 分)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生活在民族国家逐渐兴起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当时意大利的各个城市共和国的自治已难以维持,受到教皇和其他国家觊觎。马基雅维利
反对国家起源于上帝意志。他认为,国家出现根本目的是保护个人自由,而实行大权独揽
的君主制是国家统一、建立秩序的最好方式。马基雅维利直言: “只要君主能保持臣民的
团结忠诚,就不应该介意残酷无情的恶名。”为此,他提出君主的首要目的是不择手段地
获得并维持权力。但是马基雅维利同样强调,君主在平时还是“尽量不要背离良善之道”,
不然可能会被民众视为“不务正业、骄奢淫逸”,反而导致王位不保。
——据常远佳《16 世纪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马基雅维利思想》
材料二
十八世纪,法国严厉的君主专制成为了卢梭人民主权思想诞生的催化剂。卢梭指出,
私有制导致的不平等使人们一直生活于掠夺和暴力的状态中,于是人们订立社会契约,形
成国家。卢梭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属全体人民所有,不可转让给任何特定的人
或君主。卢梭看来,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公共意志。它永远正确、不可分割,通过全体人
民亲自参与立法而得以实现。在卢梭的政治理想中,政府是主权者意志的执行者。官员是
人民的公仆,权力来自于人民。当政府权力过大、侵吞主权时,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推翻政
府。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第一次赋予了人民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并没有否定私有制,也
就没有真正赋予人民拜托奴役和贫困的可能性。
——据张佳倩《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思想产生的背景。(6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相比马基雅维利思想的
进步之处,并指出人民主权思想产生的影响。(8 分)
23. 世界各地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
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探究一】早期文明的扩展交流
材料一
图 4
(1) 请为材料一中的图 4 命制一个合适的名称,并指出命制的理由。(4 分)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探究二】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二
图 5
(2) 材料二是某试题命制团队绘制的“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
须有史实依据)(10 分)
【探究三】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材料三
蒸汽机车 贝尔试用电话 早期的飞机 早期的汽车
图 6
(3) 材料三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论证“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这一
主题而搜集的部分资料。为了使本研究的论据更充分,你觉得该小组还需要搜集哪
些资料?(4 分)
高中 2022 级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
安宁河联盟 2022~2023 学年度下期高中 2022 级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5 ABABC 6-10 DBACA 11-16 CCACB 16-20BCDCA
二、非选择题
21.(10 分)
(1)不同点:波斯实现了国家统一并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古希腊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形
成了众多独立的城邦;波斯实行君主专制,古希腊盛行共和体制与民主政治;波斯建立了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古希腊是城邦自治;政治理念不同,波斯宣扬君权神授,古希腊盛行主权在民。
(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2)原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生产方式(经济形态)的不同;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
的差异;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不同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2.(14 分)
(1)背景:意大利四分五裂,受到外国入侵;人文主义传播,民族理念逐渐兴起;文艺复兴
冲击削弱了教会的权威;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统治保护私有财产。(每点2分,
任答3点6分)
(2)进步之处: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制,卢梭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共和;马基雅维利
认为应君主专制,卢梭认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转让;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受约束,卢梭
赋予了人民推翻政府的权力。(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影响: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与西欧
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为美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
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每点2分,任答2点3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私有制,本质上仍然是资产
阶级的民主。(1分)
23.(16 分)
(1)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名称: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2分)
理由:图中的东汉和罗马帝国可以用来确定时空信息;图中有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等反
映连接亚欧大陆的相关信息。(任答1点2分)
(2)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论题:新旧世界的物种交换与疾病传播(2分)
论述: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玉米、番薯、火鸡、番茄、南瓜等特产流向世界各地。欧
洲人把马、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和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出美洲,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
之间物种交换密切了世界各地区联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也将天花、麻疹等疾病病
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给人类带来灾难。(6分)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也带来了疾病的传播。(2分)
(3)可以搜集的资料: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等生产力方面资料;关于世界连接为一
体的具体表现的资料(包括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流、国际劳动分工扩、全球文化交流等)。(任
答1点2分)
第 1 页 共 4 页
答案解析
1. 根据材料,几乎世界所有第一代文明的中心都以农耕文明为特色,培育出多种农作物,
这些史实可以用来说明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是农耕文明,故选 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
明之间的隔绝状态、早期城市的产生,排除 B、C 项。古代文明并不都发源于大江大河
流域,D 项错误。故选 A。
2. 根据材料可知,2 世纪健陀罗地区的佛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极为相似,根
据时间可判断,这一现象受到亚历山大对外征服传播了希腊文化影响的可能性最大,B
项正确。波斯帝国时间为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罗马帝国没有扩张到印度;印
度笈多帝国为 4—7 世纪,时间不符,均排除。故选 B。
3. 根据材料,“英格兰达勒姆地区的主教因为没有给国王威廉二世履行军事役务而被起诉”,
而法院的最终判定收回土地,除非满足国王的意愿,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古时
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 A。
4. 解析: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颁行多部法律,对帝国的商业贸易进行管理,B 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经济领域的管理,A 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控制亚欧商路、帝国经济
模式转型无关,排除 C、D。故选 B。
5.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既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也是最高的政治统治
者,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政教合一的特点,这表明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故 C
正确。D 项为史实错误,A、B 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 C。
6. 根据材料,日本贡举制度禁止庶人参加考试,要求应试者是有一定身份的“有位者”,不
利于社会底层通过考试晋身,因此不利于社会流动,D 正确。考试资格与素质无关,A
不正确。幕府时代错误,B 不正确。这一政策并不利于中央权威加强,C 不正确。
7. 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说明威尼斯在此处形成了垄断。
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基督教国家对抗奥斯曼只是利用宗教当借口,
因此其他国家不感兴趣,B 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威尼斯的传教热情,A 不正确。基督教
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不符合史实,C 不正确。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不符合史实,D 不正确。
8. 法国料理不再依赖传统东方的香料,而是使用了大量美洲的新鲜蔬菜,A 正确。法国料
理的饮食结构不一定完善,B 不正确。使用了美洲物种,但不一定在美洲种植,且不符
合史实,C 不正确。法国料理是一种饮食习惯,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联系,D 不正确。
9. 英国成为了向西班牙、葡萄牙提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国,获得了极高的利润,有利于国
内技术和资本积累和经济转型,C 正确。日不落帝国是 18 世纪形成的,A 不正确。工
业革命是 18 世纪开始的,B 不正确。物价上涨材料未提到,D 不正确。
10. 据材料信息可知英文版《圣经》的推广,让英语成为英格兰教会语言,从而有利于统一
的民族语言形成。故选 A;B 项错在开始;C、D 选项说法过去绝对,缺乏材料信息的
支撑。
11. 文艺复兴使人和人性从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相信“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
一切事情”,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天主教神
第 2 页 共 4 页
学的世界观,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丰富了社会政治学说,即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
相互作用,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故选 C 项;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成果对牛顿的研究
起了奠基作用,“预见能力”表述错误,排除 A 项;“基督教对近代自然科学的阻碍作用”
在材料目录中体现不足,排除 B 项;材料只涉及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作用,人类
文明发展还包括政治、经济等,排除 D 项。
12. 由题干中的“必须经过检验、探讨和调查”“亮起过理性之光”等信息可得,《百科全书》
的编纂是在传播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故选 C 项。
13. 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旗、民族语言、大型节庆和新的艺术形象均是革命派开发的新的政治
文化象征,体现了法国革命创造了新的国家认同,有利于革命热情的高涨和新政权统治
的稳固,因此 A 项正确;法国政治文化象征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在材料中体现不足,所以
B 项错误;材料言及革命政府的国内政策,与民族主权意识的觉醒无关,所以 C 项错误;
法国政治在 1792 年进入共和国时代,题干一周年应该是 1790 年,所以 D 项与史实不
符,不选。
14. 材料旨在强调建国以来美国人对自由的珍视,包括个人自由和各州的自由,因此防范强
大的中央政府,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制,成立联邦政府有利于解决军事经济困境,保障
13 州的集体自由,又保留了各州的自治权,因此 C 项正确;共和制侧重于总统和议员
选举产生,不合题意,所以 A 项错误;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不合题意,B 项
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重在权力体制的构建,在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上显出其不足,
是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所以 D 项错误。
15. 材料旨在强调农奴制改革后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从而促进了农民的流动性及分化,
因此 B 项正确;农民虽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但并非完全的自由,排除 A;材料并不能反
映出关注农民的生活生产;农奴制改革并未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排除 D。
16. 本题考查的必备知识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圈地远动)。据材料情境和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历史事件是指英国的圈地运动。该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故选
B 项;A 项错在“标志”和“开始”;圈地运动虽然通过强制手段破坏了传统的自然经
济,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是推动了英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圈地运动
有利于无产者力量的壮大,但是“崛起”错误,故排除 D 项。
17. 本题考查的必备知识是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者信息可知,第一
次工业革命从国籍来看,英国一枝独秀,从发明者身份来看主要为工匠和技师;而第二
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且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因此该表最有可能用来分
析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C 项正确。
18. 本题考查的必备知识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 19 世纪初期英国某地区代用币上的
图案上有数量众多的厂房建筑和烟囱可知,该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大型厂
房和大量烟囱,故选 D 项;材料虽有烟囱信息,但是不能反映出环境污染严重,排除 A
项;材料看不出货币体系的建立和铸币技术的成熟,排除 B 项和 C 项。
19. “融入白人文明社会”、同化教育、形象被去除了印第安人元素,都显示出美洲原住民正
遭受文化灭绝,C 正确。种族歧视现象是加强了,A 不正确。印第安人生活没有实现现
代化,B 不正确。材料表明的是美国白人对其他文明的单方面毁灭,D 不正确。
第 3 页 共 4 页
20. 本题考查的必备知识是巴黎公社。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成立后,派系斗争复杂,缺乏
稳定、坚强的领导核心,故选 A 项;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无
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并非源于内部矛盾,排除 B
项;材料的重心不是在强调是否有阶级斗争的经验,排除 C 项;D 项错在“无法推进”。
21. (1)根据“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加强王权,确立君主专制”等
可得“波斯实现了国家统一并发展为强大的帝国,古希腊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
了众多独立的城邦”“ 波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古希腊是城邦自治”。 根据“有
的城邦甚至推翻了贵族统治,建立起民主政治。公民是城邦的主体,主权在民的理念深
入人心”“宣扬君权神授;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和军区,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
督与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可得“波斯实行君主
专制,古希腊盛行共和体制与民主政治”“政治理念不同,波斯宣扬君权神授,古希腊盛
行主权在民”。(2)根据所学,从地理环境、经济、产生背景等多种因素进行回答。
22. (1)根据“城市共和国的自治已难以维持,受到教皇和其他国家觊觎”可得“意大利四
分五裂,受到外国入侵”;根据“民族国家逐渐兴起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可得“人文
主义传播,民族理念逐渐兴起”;根据“反对国家起源于上帝意志”可得“文艺复兴冲击
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根据“国家出现根本目的是保护个人自由”和所学可得“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统治保护私有财产”。(2)进步之处:根据“主权,属全体
人民所有,不可转让给任何特定的人或君主”可得“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制,卢梭反对
君主制,主张民主共和”;根据“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公共意志。它永远正确、不可分
割,通过全体人民亲自参与立法而得以实现”可得“马基雅维利认为应君主专制,卢梭
认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转让”;根据“当政府权力过大、侵吞主权时,人民有权通过革
命推翻政府”可得“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受约束,卢梭赋予了人民推翻政府的权力”。
影响:根据所学,主要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思想解放、反封建等方面进行回答,
并须看到卢梭思想的局限性。
23.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至近代世界文明间的联系与交流。第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资源的
解读能力;第 2 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炼一个
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第 3 问更多是要考查学生的史学方法,同样以世界
联系的加强为主线,学生在已有情境支撑的前提下,还可以从生产力方面和具体表现等
两个维度搜集资料。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