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热身卷(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热身卷(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1 11:2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热身卷(二)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为了研究人们生活健康情况,某市随机选取年龄在15~75岁之间的1000人进行调查,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利用分层抽样从年龄在,,,,,之间共选取20名市民书写生活健康的报告,其中选取年龄在市民的人数为( )
A.2 B.3 C.4 D.7
2.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中,若,则”时,应假设( )
A. B. C. D.
4.在区间内随机取一个实数,则的概率为( )
A. B. C. D.
5.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
A. B. C. D.
6.“”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相互垂直,则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与虚轴的一个端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
A. B.6 C. D.8
8.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左顶点为A,上顶点为B,若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9.曲线y=x2+3x在点A(1,4)处的切线的斜率k是( )
A.4 B.5 C.6 D.7
10.若椭圆的弦被点平分,则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A. B.
C. D.
11.设是函数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1)函数一定有三个零点
(2)函数一定有三个极值点
(3)函数有最小值
(4)函数有最大值
(5)函数图像一定经过坐标原点
A.1 B.2 C.3 D.4
12.伦教奥运会自行车赛车馆有一个明显的双曲线屋顶,该赛车馆是数学与建筑完美结合造就的艺术品,若将如图所示的双曲线顶的一段近似看成离心率为的双曲线C:上支的一部分,点F是C的下焦点,若点P为C上支上的动点,则与P到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7 B.6 C.5 D.4
二、填空题
13.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______.
1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
15.求过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16.已知函数,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有极小值 6.
(1)求的值;
(2)求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8.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圆心为,半径为1.
(1)写出的一个参数方程;
(2)过点作的两条切线.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这两条切线的极坐标方程.
19.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某核心技术工厂有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工人300名,25周岁以下工人200名.为研究工人的日平均生产量是否与年龄有关,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工人,先统计了他们某月的日平均生产件数,然后按工人年龄在“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和“25周岁以下”分为两组,再将两组工人的日平均生产件数分成5组:,,,,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从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中随机抽取2人,求至少抽到一名“25周岁以下组”工人的概率.
(2)规定日平均生产件数不少于80件者为“生产技术能手”,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完成2×2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生产技术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附:
0.100 0.050 0.010 0.001
2.706 3.841 6.635 10.828
20.某地区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根据统计得到从2015年至2021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y(单位:万元)的数据,其数据如下表: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份代号t 1 2 3 4 5 6 7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y 3.9 4.3 4.6 5.4 5.8 6.2 6.9
(1)求y关于t的线性回归方程;
(2)根据(1)中的回归方程,分析2015年至2021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变化情况,并预测该地区2024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
附: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参考数据:
21.已知点P到直线y=-3的距离比点P到点A(0,1)的距离多2.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经过点Q(0,2)的动直线l与点P的轨迹交于M,N两点,是否存在定点R使得∠MRQ=∠NRQ?若存在,求出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求得a,b,得到各组的人数,再利用分层抽样求解.
【详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解得,,
所以年龄在,,,,,内的人数分别为150,300,350,100,50,50,
利用分层抽样选取的人数分别为3,6,7,2,1,1,
故选:D.
2.C
【分析】由已知得,根据递推式反复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由得,
.
故选:C.
3.B
【分析】直接利用命题的否定,写出假设即可.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中,若,则”时,
假设就是命题“中,若,则”的结论的否定,
命题“中,若,则”的结论的否定是:.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反证法的定义以及命题的否定,基本知识的考查.
4.B
【分析】由几何概型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区间总长度为,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且,则,区间长度为,
所以所求概率.
故选:.
5.C
【分析】先求定义域,再对函数求导,令导函数大于零,解出不等式解集即可.
【详解】解:由题知,定义域为,
所以,
令,解得,
所以的单调增区间为:.
故选:C
6.A
【分析】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再根据集合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解:解不等式得,
等价于,解得,
因为是的真子集,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7.C
【分析】写出渐近线方程,利用直线垂直列方程求解,从而得焦点坐标与虚轴顶点坐标,可求解得三角形面积.
【详解】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由两直线垂直得,,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虚轴一个顶点坐标为,
故选:C
8.D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可得,利用,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左顶点为A,上顶点为B,
若,则 ,即,
设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故选:D
9.B
【解析】直接利用切线的斜率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求解即可 .
【详解】函数的导数为,
因为切线的斜率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
所以函数在处的切线斜率(1).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指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它把函数的导数与曲线的切线联系在一起,使导数成为函数知识与解析几何知识交汇的一个重要载体.
10.A
【分析】利用点差法求解.
【详解】解:设以点为中点的弦与椭圆交于,
则,
将代入椭圆方程,
得,
两式相减可得,
∴,
∴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即.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利用导函数图象的正负即可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分别是函数的三个极值点,且最小值为中的较小者,无最大值;原函数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也不一定过原点,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根据导函数的函数图象可知,
当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分别是函数的极值点,因此(2)说法正确;
函数的图象可能都在轴上方,其零点个数可能是0个,即(1)说法错误;
图象也不一定过原点,即即(5)错误;
由单调性可知,和都是函数的极小值点,所以都是函数的极小值,
因此函数有最小值,且为中的较小者,无最大值,所以(3)正确,(4)错误;
综上可得,只有(2)(3)说法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根据离心率求出双曲线方程,可得出焦点坐标及渐近线方程,再利用双曲线的定义转化为求,数形结合即可得出最小值.
【详解】依题意,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则,解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则双曲线得下焦点为,上焦点,渐近线方程为,如图,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不妨取渐近线为,即,
又点P为双曲线上支上的动点,则,
过点P作,垂足为Q,过点作,垂足为M,
则,
所以与P到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故选:C.
13.
【解析】先将抛物线方程化为标准形式,求出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由得抛物线方程为,所以,
所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故答案为:.
14.
【分析】由导数的概念和求导公式直接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在点的斜率,
又因为,所以切线方程为,
化简得.
故答案为:.
15.x=4或3x+4y=0
【分析】先考虑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然后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方程为y+3=k(x-4),即kx-y-4k-3=0,
由题意得,
解得k=,此时直线方程为3x+4y=0,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4
此时圆心 到直线x=4的距离为3,所以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x=4或3x+4y=0.
16.
【分析】根据已知写出的表达式,由解析式可得,即可求的值.
【详解】由题设,,
所以,
而,
则.
故答案为:
17.(1)
(2)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6
【分析】①对求导,得到单调性进而可得的极小值点,代入即可得的值.
②求出极值点和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大小即可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1)
解:,
令,解得:或,令,解得,
所以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则,解得.
(2)
由(1)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
,,
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6.
18.(1),(为参数);
(2)和.
【分析】(1)直接利用圆心及半径可得的圆的参数方程;
(2)先求得过(4,1)的圆的切线方程,再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化简即可.
【详解】(1)由题意,的普通方程为,
所以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2)[方法一]:直角坐标系方法
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故舍去.
②当切线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即.
故,即,解得.
所以切线方程为或.
两条切线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和.
即和.
[方法二]【最优解】:定义求斜率法
如图所示,过点F作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在中,,又轴,所以两条切线的斜率分别和.
故切线的方程为,,这两条切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和.
即和.
【整体点评】(2)
方法一: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求得切线方程,再转化为极坐标方程,
方法二:直接根据倾斜角求得切线的斜率,得到切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然后转化为极坐标方程,在本题中巧妙的利用已知圆和点的特殊性求解,计算尤其简洁,为最优解.
19.(1)
(2)列联表见解析,没有90%的把握认为“生产技术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分析】(1)由题知25周岁以上的工人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有人,25周岁以下的工人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有人,进而根据古典概型列举求解即可;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完善列联表,进而根据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题知,25周岁以上的工人抽取人,其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有人,分别记为;
25周岁以下的工人抽取人,其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有人,分别记为;
所以,从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60件的工人中随机抽取2人,共有共10种情况;
其中,至少抽到一名“25周岁以下组”工人的情况有,共7种,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2)解:由题知,25周岁以上的工人抽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少于80件的工人有人,少于80件的工人有人,
25周岁以下的工人抽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少于80件的工人有人,少于80件的工人有人,
所以,有如下列联表:
25周岁以上 25周岁以下 总计
生产技术能手 15 15 30
非生产技术能手 45 25 70
总计 60 40 100
所以,
所以,没有90%的把握认为“生产技术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20.(1)
(2)2015年至2021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逐年增加,每年大约增加0.5万元;预测该地区2024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为8.3万元
【分析】(1)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计算公式,计算出回归直线方程.
(2)根据回归直线方程作出分析以及预测.
(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
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
(2)
由(1)知,,故2015年至2021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逐年增加,每年大约增加0.5万元.
将2024年的年份代号代入(1)中的线性回归方程,得
故预测该地区2024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为8.3万元.
21.(1)x2=4y;(2)存在,定点R(0,-2).
【分析】(1)由|PA|等于点P到直线y=-1的距离,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得出点P的轨迹方程;
(2)由对称性确定点R必在y轴上,再由∠MRQ=∠NRQ可得kMR+kNR=0,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结合韦达定理求出定点R(0,-2).
【详解】(1)由题知,|PA|等于点P到直线y=-1的距离,故P点的轨迹是以A为焦点,y=-1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其方程为x2=4y.
(2)根据图形的对称性知,若存在满足条件的定点R,则点R必在y轴上,可设其坐标为(0,r)
此时由∠MRQ=∠NRQ可得kMR+kNR=0.设M(x1,y1),N(x2,y2),则+=0
由题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y=kx+2,与x2=4y联立得x2-4kx-8=0,
则x1+x2=4k,x1x2=-8
+=+=2k+=2k-=0
故r=-2,即存在满足条件的定点R(0,-2).
【点睛】关键点睛:解决问题一时,关键是由抛物线的定义得出轨迹方程;解决问题二时,关键是由对称性得出点R必在y轴上,进而设出其坐标.
22.(1)单调递减区间是 ,单调递增区间是 ,
(2)
【分析】(1)先对函数求导,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2)已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可知知恒成立,利用参数分离法,求的最大值即可求解.
【详解】(1)当时,,

所以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单调递增区间是
(2)由函数在上是减函数,知恒成立,

由恒成立可知恒成立,则,
设,则,
由,知,
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