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B(“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一句偷换概念,从原文第二段各列举一位唐代诗人“杜甫……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李白……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王维……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可知,他们代表的是三家思想而不是政治思想。)(3分)
2.C(“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说法绝对,依据“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可知,“唯一”这一修饰词语,与原文理解有误。)(3分)
3.D(“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表述有误,原文“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家园”,可见,尼采自杀的原因是“找不到精神家园”,而不是“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3分)
4.B(“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错误,材料二原文最后一段说“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有关生物起源的各种学说有待验证,不是定论。)(3分)
5.C(“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错误。原文是“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可见文中是说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深谙复杂源自简单的道理,并非“……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3分)
6.从道的境界:①水有包容性。②仁者与水都普济。
从水的特点:③仁者与水都适度,不走极端。④水孕育万物。⑤水形态万千,表现万物皆变的哲理。⑥水的形态变化万千,但结构却非常简单,揭示出宇宙复杂源于简单的哲理。(任答三点即可,6分)
7.D(3分)
8.①烘托老子的形象。关君喜等人先是对老子热情有加,后又出现调侃讥讽;人们听老子讲学昏昏欲睡、东倒西歪,这些“小人物”是对老子徒做空谈的一种讽刺。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正是关尹喜等人留住了老子,请老子讲学、编讲义,送老子出关,构成了故事的主线。(6分)
9.①小说主要人物老子的性格大致都有典籍记载上的依据,其中某些虚构也是可能发生的情节,遵循了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但也让圣人回归人的真实状态。②小说次要人物大都出于虚构,插入大量现代语言、情节与细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尹喜和书记等“小人物”,他们就像我国传统戏剧里惯于插斜打诨的“丑角”。③古今杂糅的创作手法既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物、生活场景,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的不断插入,让读者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D(3分)
11.B(A.两个“被”均意为“穿”,二者含义相同。B.第一个“虑”为动词,意为“想、思考”,第二个“虑”为名词,意为“思想,意念”,二者含义不同。C.第一个“御”意为“抵挡,阻止”,第二个“御”意为“驾驭,统治”,二者含义不同。D.第一个“鼓”为动词,意为“击鼓”,第二个“鼓”为名词,意为“鼓声”,二者含义不同。)(3分)
12.C(“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分析错误。由原文“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藉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可知,墨子想以此来说明自己亲身实践带来的影响很有限,并非想要让天下人一起耕种织布。)(3分)
13.(1)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盛”,“极点”;“当”,“相当”;“分诸天下”,“分配给天下人”;各1分,语句通顺2分,共5分)
(2)假若我能激励大家向仁义前进,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鼓”,“激励”;“进于义”,状语后置,“向……前进”;“益”,“更加”;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14.C(“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错,传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出现就是表示天下太平;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孔子借此比喻当时天下清明无望。麒麟是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3分)
15.①欣慰之情。诗歌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②敬仰之情。尾联写眼前隆重的祭奠仪式,表达出人们也包括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③自得之意。尾联也隐含着作者以明主自居的意思,觉得现在天下已经大治,实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谁能宗予”的“谁”正是自己,不无自得之意。(6分)
16.(1)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①亦庄亦谐 ②一语中的③乐不可支(言之有理即可,3分)
18.B(3分)
19.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4分)
20.示例:①建筑设计时就有相关的考量
②故宫屋顶的光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
③建筑设计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设计亦是如此)(言之有理即可,6分)
21.①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是单句,缺少变化。②从语气上,原句先做“鸟肯定可以落到故宫屋顶”的判断,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都可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4分)
四、写作(60分)
22.略(D)高二语文试题 第页 (共8页) (D)高二语文试题 第页 (共8页)2022—2023学年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
只交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是以孔子
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神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
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循世”。我们可以各列举
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
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
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
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神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
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
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
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
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
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
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
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
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
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
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
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
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
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
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
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
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
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
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神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1.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
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
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D)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