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2 22:33:13

文档简介

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B C B C D C B C B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B B C C C B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分)
(2)绿藻和水草(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微生物(或:分解者)的分解
(3)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营养结构 光照(或:阳光) 绿藻(或:食物)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
27.(10分)
(1)生产者 ②③④ ① (2)(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5%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多级利用 (4)载体 食物链(网) 动力
28.(10分)
(1)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2分)
(2)鸡、猪、鱼 蘑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2分)
水稻、大豆(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3)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 (4)协调 (5)BCDE
29.(10分)
(1)倒平板  氧气、pH(2分)
(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G→F→E→C→D→H  C、D (4)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
(5)接种环 灼烧灭菌 (6)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
30.(10分)
(1)高压蒸汽灭菌  步骤③的培养基中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  选择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增大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
(4)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2分)
(5)稀释倍数不够(或:菌液的浓度太高)(2分)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I卷作答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II卷作答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种群特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B. ②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
C. ④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 ③为种群数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
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C.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将M只鹿标记后,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3.下列四个数学模型中,其中图③和图④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和资源中两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可用来描述环境资源无限等理想条件下,某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图②可用来描述含有一定量的培养液的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
C.图③描述的是种间竞争,体现了两种生物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和空间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D.图④描述的是捕食,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存在不同步周期性
4.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B.t3~t4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t2结束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t4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
B. 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
C. 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
D. 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
6.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希腊陆龟和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相同
B.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气孔在白天开放利于光合作用
C.希腊陆龟可能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D.快速奔跑的狮子和斑马等生活在森林群落中
7.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可能会变化
C.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都有关
D.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
8.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该物种的生态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包括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C.如果两种生物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9.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D.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10.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顶角的菌体。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11.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鲸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温度因素影响较小
B.流经鲸落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深海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鲸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D.“巨鲸落,万物生,温柔巨兽化为深海绿洲”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
12.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寄生的种间关系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可来源于生物
13.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 图中乙、丁两种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 c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14.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I 湖泊II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 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 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 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差异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
16.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它的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瓢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素等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或异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C.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7.右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生物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但可以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B.所有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都要少于生产者的数量
C.图中可以表示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可以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若图中为能量金字塔,则说明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逐级递减
18.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图中的C和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
D.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9.鳄雀鳝最初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但鳄雀鳝是肉食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鳄雀鳝的捕食导致某些土著鱼类种群数量下降可引起遗传多样性降低
B.鳄雀鳝与某些土著鱼类生态位高度重叠,在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C.鳄雀鳝入侵的水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D.将鳄雀鳝的天敌美洲鳄引入我国被入侵的水域,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海洋环境被污染、土地荒漠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其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1.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
B.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C.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22.辽河三角洲地处辽河、大辽河入海口交汇处,以季节性积水湿地为主。有以丹顶鹤为代表的湿地珍稀鸟类资源、以河蟹为代表的湿地水产资源、以芦苇为主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的植物群落,以翅碱蓬群落为代表的盐生滩涂景观植物资源,共同组成其独特的湿地生物生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丰富度是决定湿地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C.由于水分和盐分的不同,湿地中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镶嵌分布
D.湿地中的河蟹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微生物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随食物链逐级递减
C.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以再次被绿色植物利用
D.生态系统本身即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不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
24.耕地撂荒是指在可耕地上没有耕作的一种现象。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撂荒耕地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群落内部
B.复耕复种会改变该地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C.复耕复种后,群落内的物种数目会发生改变
D.复耕复种过程中增大物质投入可获得更大产出
25.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C,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30多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合理的是
A.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所以该生态系统存在其它的生产者,比如还未发现的藻类等
B.硫细菌是上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能量,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C.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高温条件下,长期生活中其中的硫细菌的DNA中A+T比例高于C+G
D.热泉口周围的无脊椎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物来源的分解者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由五种生物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中的溶解氧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主要与湖泊中绿藻和水草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填生理过程)直接相关。
(2)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重返无机环境。
(3)与螺蛳相比,鲫鱼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的食物链(网)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为增加该湖泊的物种多样性,向湖泊中引种了大量的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浮萍,水草、绿藻、轮虫却大量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
(5)湖泊中的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有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2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组成成分);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序号),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填序号)。
(2)图2中B表示           。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人类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可以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制出了如图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
(2分)的特点。
(2)图中的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2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3)沼气池中鸡、猪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沼渣又可被养猪场、鱼塘等利用。沼气工程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 ,其充分利用了 原理。
(4)西北的某些农村做到雨水回收利用,有些收集雨水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
(5)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
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D.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E.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
29.(10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如图甲、乙、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它称为_____________,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和特殊样物质等条件。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找出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图丙是某同学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培养基培养12 h后的实验结果,如果培养基上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无菌操作基本符合要求。
(5)图丙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对接种工具进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6)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0分)为了分离和纯化能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基,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以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4)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假设用图乙所示方法接种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