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2 22:34:58

文档简介

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A 7.D 8.D 9.B 10.A 11.B 12.B
13.(1) 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多级利用
(2) 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分解者 将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还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利用
(5)30
14.(1) 碳源 自养 尿素 葡萄糖(位置可互换)
(2) 溶化 倒平板 用于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3) 甘油管藏法 灭菌 对环境造成污染
15.(1)果胶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2)酒精发酵是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酿醋用的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再由乙醛变为乙酸。
(3) 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有氧 持续下降
(4) 带皮 ①猕猴桃成本较高,若去皮发酵,得到相同产量的果醋需要购买更多的猕猴桃;②猕猴桃在发酵之前,若去皮发酵,还会使用人力或物力对猕猴桃进行去皮处理,多一笔费用;③带皮发酵所得果醋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去皮果醋。
16.(1) 核膜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 细胞质基质 核孔
(3)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细胞核
(4) 生理盐水 健那绿 乙、丙、丁三组的抑制率高于甲组且依次增高
17.(1)高压蒸汽灭菌
(2)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若无菌落出现即为合格
(3) B 3.8×108
(4) 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5)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宜宾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
第I卷 选择题(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是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请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A.加盐是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
C.若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的“皮”不易形成
D.加盐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发酵与果醋发酵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B.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3.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采用比色法
B.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C.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氢氧化铝乳液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
D.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高,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降低
4.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菌落出现黑色来鉴别大肠杆菌
B.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能够鉴定尿素分解菌
C.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初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初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5.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人体消化道内不含纤维素酶,所以无法消化纤维素
D.葡萄糖苷酶可催化葡萄糖合成纤维素
6.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固体培养基上稀释涂布大肠杆菌培养液以获得单菌落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以制作果酒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D.将切下的胡萝卜外植体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以获得愈伤组织
7.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要进行灭菌处理
B.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可用作碳源
C.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经选择培养后可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D.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让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 0 时,才能打开排气阀,防止容器内的培养基冲出瓶口造成污染
8.为了研究温度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在制作苹果汁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5℃
B.在60℃时固定化果胶酶已经完全失活
C.固定化果胶酶可以在40℃时长期保存
D.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会直接影响出汁率
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t1时间内不断减小,在随后的t2时间内不断增大并恢复到原来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间内水从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t2时间内K+、NO3-开始从外界进入细胞液
B.t1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深,t2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浅
C.t1时间内细胞液渗透压高于KNO3溶液的渗透压,而t2时间内两者正好相反
D.t1时间内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并复原的现象,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0.市面上有一种源自日本的口服减肥产品——酵素,其本质是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的混合物。可利用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为原料,以其上附着的天然菌种进行发酵,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酵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无法起到减肥的作用
B.发酵前可以煮熟蔬果进行消毒,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
C.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配合沸水冲洗,可以帮助分解衣服上的油渍
D.酵素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11.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
A.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降低黏稠度
B.压榨液中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
C.过程⑤要放在5-10oC的冰箱中静置5-7d,过程④要用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D.经过过程⑤处理后吸出的上层澄清橘皮油和经过⑥过滤得滤液合并成最终的橘皮精油
12.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产酒.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醉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厌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厌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54分)
13.(10分)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据图回答:

(1)烟台地区创建苹果生态果园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_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果农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其他捕食者,害虫同化的能量也不会全部流向鸡、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 ),其中进入A的能量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1 (填数值)。
14.(12分)下表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培养某种微生物时制定的培养基组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NaHPO4 MgSO4·7H2O KNO3 蒸馏水
1.4g 2.1g 0.2g 2.0g 定容至100mL
(1)该培养基缺少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只能用来培养_____________型微生物,若要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琼脂,去掉KNO3。
(2)制备固体培养基,需要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灭菌→_____________。接种前,某同学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长时间保存大肠杆菌,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研究人员以猕猴桃鲜果为原料,在酒精发酵阶段通过带皮和去皮两种方法酿制果醋,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对比,以探究果醋酿造的新思路,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在步骤②后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材料。
(2)果醋酿制一般是在酒精发酵的基础上再进行醋酸发酵,其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进行酒精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发酵罐液面平静无气泡产生时,酒精发酵停止。再向发酵液中接种醋酸菌并在________条件下继续发酵,此阶段发酵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
(4)猕猴桃含有的多酚、黄酮具有减肥降脂、降血糖的功效,发酵后其含量直接关系果醋的品质。研究人员测定了带皮发酵和去皮发酵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带皮/去皮)发酵可作为果醋发酵的新思路。请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及你对发酵成本的考虑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6.(12分)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细胞核的边界是_____(填名称),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_____。
(2)由上图可知,药物分子进入肿瘤细胞后,一部分在溶酶体和_____中被降解,另一部分通过_____进入细胞核,积累后产生效应。
(3)另有研究表明,亲核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可以迅速被运输至细胞核内。请结合该信息,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____。
(4)为验证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请完善下列实验。
①取某种离体的肿瘤细胞,均分为4份,用同样的含有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组。
②向甲组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向乙、丙、丁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_____配制的50mg/L、100mg/L、150mg/L该新型抗肿瘤药物溶液。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_____(填“台盼蓝”、“健那绿”)染液对培养基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根据线粒体着色的情况来判断细胞的死活。
④根据统计出来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数目和比例,可以计算出各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
⑤预期实验结果:_____。
实验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且药物用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17.(10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和培养等工作,得到下图所示的两种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采用____法。
(2)接种前,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可以采用的实验思路是____。
(3)如果要进行细菌计数,应采用图示_____(填字母)的接种方法。将 1mL 水样稀释 10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 则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
(4)采用图示 A 方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时,为了将聚集的菌体分离获得单个菌落,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一定要____。通常情况下,对获得的菌落可以依据菌落特征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这是因为____。
(5)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原因是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