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17: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从标语中寻找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贫雇中农团结紧,消灭地主阶级作主人”。上述口号出现的时期是( )
A .对外开放 B .土地改革 C .抗日战争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下表是1950年志1952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4.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A .《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C.实行士地改革 B.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7.“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9.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0.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1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 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6.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B .实现了土地国有制度
C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7.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 )
A .使用权 B .管理权 C .经营权 D .所有权
19.“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20.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中最有意义的是( )
A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非选择题
21、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存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并写出标志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一中,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3)阅读材料二,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4)阅读材料三,谈谈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22、解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的过程。
(2)图二中的农民在看哪一文件,该文件规定了什么内容?
答案
1-5ABABA 6-10CCAAB 11-15ACCAB 16-20BADAA
21、(1)、第一种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义主的力量。
(2)、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原因: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地租免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3)、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4)、变化: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1)、时间:土地改革。过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