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3:11: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原卷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学生回答: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教师: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国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及影响。
2.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
(2)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 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 。
2.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内容
现在表述为 。
4.完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知识点二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 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召开: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召开的亚非会议。
(3)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原因: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 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2)提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
(3)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 的团结与合作。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误区警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1)
(2)
(3)
【例1】(2021·四川凉山中考)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孤立的外交政策
【解析】
【答案】
美苏对新中国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例2】(2021·山东济宁中考)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他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运动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二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误区警示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参与的外交事件,注意区分把握,以免混淆。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访问印度、细旬,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2.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异”“同”。
(1)异:
(2)同:
3.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的原因。
(1)
(2)
(3)
【例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答案】
【史料展示】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节选
【解读】:
【设问】:根据史料,概括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为促进亚非国家的“互相了解和尊重”,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图示记忆法:
2.歌谣记忆法:中国外交有政策,打破美国的封锁。独立自主为原则,展开积极的外交。中国外交贡献大,外交政策有特色。领土主权不侵犯,他国内政不干涉,平等互利搞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缅总理多倡导,国际关系一准则。万隆会议在印尼,新生中国遭攻击。(周)恩来上台把话讲,“求同存异”定大局。
1.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提示: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提示: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提示:
4.在万隆会议上,中方“平等互利”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提示: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始终没有变化。( )
提示: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方针。( )
提示: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材料研读】
提示:
(1)
(2)
(3)
(4)
【课后活动】
1.答案:
2.提示: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学生回答: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教师: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国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及影响。
2.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2)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苏联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 经济建设 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 封锁和禁运 。
2.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内容
现在表述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4.完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
知识点二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 亚非 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召开: 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
(3)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 殖民主义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原因: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 帝国主义 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2)提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3)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 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与合作。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误区警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增进了亚洲其他国家及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例1】(2021·四川凉山中考)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孤立的外交政策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答案】A
美苏对新中国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二战后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孤立、封锁、包围政策,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扩大社会主义阵营来对抗美国。
【例2】(2021·山东济宁中考)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他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运动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解题关键信息是“1953年底”“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他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知识点二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误区警示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参与的外交事件,注意区分把握,以免混淆。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访问印度、细旬,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
2.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异”“同”。
(1)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各国的处境不同;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
(2)同:都曾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都为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亚非独立国家的共同目标都是发展民族经济。
3.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的原因。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
(2)新政权丞待巩固,经济丞待恢复,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有利于为我国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
(3)广大亚非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例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人格魅力不是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A项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强,B项排除。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与会国家的赞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D项排除。
【答案】C
【史料展示】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节选
【解读】: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分析了亚非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设问】:根据史料,概括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为促进亚非国家的“互相了解和尊重”,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答案】:都遭受殖民侵略;都要求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求同存异”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图示记忆法:
2.歌谣记忆法:中国外交有政策,打破美国的封锁。独立自主为原则,展开积极的外交。中国外交贡献大,外交政策有特色。领土主权不侵犯,他国内政不干涉,平等互利搞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缅总理多倡导,国际关系一准则。万隆会议在印尼,新生中国遭攻击。(周)恩来上台把话讲,“求同存异”定大局。
1.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略,是处理具体关系的基本准则。
4.在万隆会议上,中方“平等互利”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提示: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始终没有变化。(×)
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在措词上作了修改,“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方针。(×)
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方针,是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略,是处理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材料研读】
提示:
(1)它为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2)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3)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4)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课后活动】
1.答案: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提示: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在会内会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会议的进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