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分层训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原卷版)
1.(2022年山东烟台)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022年山东青岛)《世界歌唱你的梦》中唱道:“你把禾下乘凉梦献给未来,你是天空最亮星辰。……稻浪回响一首歌,世界歌唱你的梦。”这首歌赞颂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3.(2022年广东广州)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4.(2022年贵州铜仁)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下内容与“两弹一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5.(2022年四川绵阳)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 给同学们展示科技 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6.(2022年山东枣庄)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七号飞船
7.(2022年山东潍坊)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下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符合大众审美 B.顺应时代潮流 C.创作技法高超 D.表现形式多样
8.(2022年山东菏泽)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两弹一星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A B.B C.C D.D
9.(2022年山东济南)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三名航天员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创造了新的航天壮举。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10.(2022年广西贵港)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11.(2022年贵州六盘水)2021年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中国10米跳台选手全红婵碾压式夺冠!她的教练告诉记者:贫困的家庭、湛江体校简陋的训练条件都未能阻挡全红婵前进的脚步,她对待训练的态度在同年龄同一批的运动员里面是最投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能够 ( )
①降低要求从容面对②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③直面困难自信自强④孜孜不倦我行我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2年贵州六盘水)钱学森说: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 即产业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图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至少列举两项,不能照抄材料。)
(3)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综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生活,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谈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结合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科学 等学科知识)。
1.(2022年天津)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2.(2022年湖南邵阳)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叶光富 D.王亚平
3.(2022年重庆B卷)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大国工匠 B.飞天之梦 C.能源安全 D.网络强国
4. (2022年四川自贡)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 《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 《袁隆平:东方“稻神”》
C. 《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 《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5. (2022年四川南充)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6. (2022年江苏扬州)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包括(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7.判断:(2022年湖南湘潭)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8. (2022年江苏苏州)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爆炸了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了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伟大成就合称“_______”。2008年,_______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漫步太空。
9.(2022年江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10. (2022年云南昆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汕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杂交育种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的社会生活》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并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全球约20亿人口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亚洲有10.3亿人、非洲有6.75亿人、拉丁关洲及加勒比地区有2.05亿人、北美洲和欧洲有8800万人、大洋洲有590万人。因此,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据王宏广等著《中国粮食安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何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11.(2022年河北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科、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12.(2022年湖南衡阳)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1.(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2.(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3.(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4.(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5.(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6.(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7.(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王亚平 D.叶光富
8.(2022年贵族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9.(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10.(2022年山东威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为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并举出“两弹一星”研制中的一个具体成就。
(5)上述材料体现了五四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分层训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解析版)
1.(2022年山东烟台)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是中国两弹元勋,所以“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排除B项;神舟一号飞行试验属于载人航天工程,排除C项;籼型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山东青岛)《世界歌唱你的梦》中唱道:“你把禾下乘凉梦献给未来,你是天空最亮星辰。……稻浪回响一首歌,世界歌唱你的梦。”这首歌赞颂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C
【解析】根据“禾下”、“稻浪”等信息可以与水稻的培植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歌颂的人物是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袁隆平,C项正确;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钱学森是物理学家,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他们都和杂交水稻的培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022年广东广州)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结合所学可知,人造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核能技术的进步、高考制度的恢复、共同富裕的实现与题干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4.(2022年贵州铜仁)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下内容与“两弹一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D
【解析】“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与“两弹一星”无关,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四川绵阳)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 给同学们展示科技 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大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了大发展,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A项正确;核电站体现了核能技术的和平利用,克隆技术体现了 生物技术、 基因技术的成果,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2022年山东枣庄)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七号飞船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杨利伟是中国首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B项正确;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没有载人,排除A项;CD项不是首次进入太空的载人飞船,排除。故选B项。
7.(2022年山东潍坊)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下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符合大众审美 B.顺应时代潮流 C.创作技法高超 D.表现形式多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狂人日记》、《愚公移山》、《黄河大合唱》”并结合所学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著作,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之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这些作品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项正确;A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B项。
8.(2022年山东菏泽)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两弹一星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排除A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年山东济南)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三名航天员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创造了新的航天壮举。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可知表述的是航空航天技术,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属于核领域的成就,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B两项;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不属于“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年广西贵港)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图A是是2003年服役的歼10战斗机,图C是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图D是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AD,C项正确;图B是1964年成功爆炸的的原子弹,属于国防科技成就,排除B项。故选C项。
11.(2022年贵州六盘水)2021年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中国10米跳台选手全红婵碾压式夺冠!她的教练告诉记者:贫困的家庭、湛江体校简陋的训练条件都未能阻挡全红婵前进的脚步,她对待训练的态度在同年龄同一批的运动员里面是最投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能够 ( )
①降低要求从容面对②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③直面困难自信自强④孜孜不倦我行我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全红婵之所以能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冠军,这与她艰苦训练是分不开的,启示我们实现梦想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直面困难,扎实苦干,自信自强,接纳自己,乐观坚强,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④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2022年贵州六盘水)钱学森说: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 即产业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图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至少列举两项,不能照抄材料。)
(3)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综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生活,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谈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结合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科学 等学科知识)。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进入信息技术时代。
(2)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1972年,屠呦呦首次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证明了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神奇功效。
(3)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变革。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和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长期以来,人类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解析】(1)根据材料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可知:农业比重在减小,而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在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农业产值比重减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有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1972年,屠呦呦首次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证明了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神奇功效。
(3)开放性题目,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回答。如: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变革。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和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长期以来,人类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1.(2022年天津)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答案】A
【解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A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不属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排除B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C项;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不属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南邵阳)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叶光富 D.王亚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B项正确;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是神州十三号的宇航员,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2年重庆B卷)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大国工匠 B.飞天之梦 C.能源安全 D.网络强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可见与载人飞船相关,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工匠、能源二号网络等信息,排除ACD。故选B项。
4. (2022年四川自贡)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 《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 《袁隆平:东方“稻神”》
C. 《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 《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答案】C
【解析】材料“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指原子弹爆炸。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C项正确;焦裕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心一意服务老百姓的党的好干部,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专家,排除B项;雷锋是毫不利己专门做好事的共产主义战士,排除D项。故选C。
5. (2022年四川南充)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答案】C
【解析】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 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排除A项;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是王进喜,排除B项;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是雷锋,排除D项。故选C项。
6. (2022年江苏扬州)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包括(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C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呈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排除AB项;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湖南湘潭)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6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发射的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本题表述正确。
8. (2022年江苏苏州)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爆炸了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了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伟大成就合称“_______”。2008年,_______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漫步太空。
【答案】 ①. 两弹一星 ②. 神舟
【解析】结合所学,两弹中的一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9.(2022年江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答案】
(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中外历史人物”图谱,如选择雷锋:结合所学雷锋精神得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结合所学但丁的著作和地位得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得出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邓稼先、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得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10. (2022年云南昆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汕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杂交育种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的社会生活》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并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全球约20亿人口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亚洲有10.3亿人、非洲有6.75亿人、拉丁关洲及加勒比地区有2.05亿人、北美洲和欧洲有8800万人、大洋洲有590万人。因此,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据王宏广等著《中国粮食安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何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答案】
(2)袁隆平。农业机械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杂交育种技术突破和应用。
(3)主要问题: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主要原因:粮食生产不平衡;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粮食供不应求。
(4)认识: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粮食生产;需要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粟出现于北方,稻出现于南方,得出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根据“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袁隆平。主要因素:根据“汽油拖拉机、柴汕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得出农业机械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根据“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得出杂交育种技术突破和应用。
(3)主要问题:根据“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得出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主要原因:根据“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得出粮食生产不平衡;根据“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得出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粮食供不应求。
(4)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得出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根据材料二,得出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粮食生产;根据材料三“因此,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得出需要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
11.(2022年河北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科、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答案】
(2)威力和杀伤力越来越大。
(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解析】
(2)根据材料二 “ 美国……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可知,美英苏法等国展开军备竞赛,积极研制新式武器,所研制出的新型原子弹和氢弹,威力和杀伤力越来越大
(3)根据所学知识,1964年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2.(2022年湖南衡阳)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答案】
(3)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
【解析】
(3)根据材料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根据材料三的“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三的“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是: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
1.(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陈宫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C项正确;屠呦呦在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邓稼先、钱学森在“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方面作出伟大成就,排除AD项。故选C项。
2.(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青蒿素、抗疟药物”可知,本题考查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A项正确;钱学森涉及国防工业,排除B项;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C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D选。故选A项。
3.(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屠呦呦研制成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项正确;两弹元勋是钱三强、邓稼先等,排除B项;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排除C项;飞天揽月,漫步太空,是航空航天事业,与屠呦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解析】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A符合题意;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神舟七号是宇宙飞船,BCD排除。故选A。
5.(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题干说明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答案】C
【解析】2003 年 10 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卫星,排除A项;神舟一号没有载人,排除B项;神舟十三号也不是第一艘载人飞船,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王亚平 D.叶光富
【答案】A
【解析】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A项正确;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B项;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以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排除CD项。故选A项。
8.(2022年贵族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答案】
(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解析】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4)本题是选择性答题,首先要在这三个精神中选取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进行作答。如选红军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可从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9.(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答案】
(4)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原子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等。
【解析】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属于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府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都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5)综合上述材料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等。
10.(2022年山东威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为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并举出“两弹一星”研制中的一个具体成就。
(5)上述材料体现了五四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
(4)邓稼先;原子弹爆炸,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等。
(5)树立崇高理想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解析】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可以从邓稼先、钱学森等列举;成就依据所学可知,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依据材料中提及的精神和所学可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理想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