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3:20: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卷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粮票的来历。
你见过与上图类似的粮票吗 粮票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40年里成为人们不可分离的“饭碗”“命根子”,有人把它形容为“吃饭的护照”“中国第一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粮票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刷卡消费、电子支付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你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坚持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采访或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作为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通信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变化的表现,通信事业和通信方式变迁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 ,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 ,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食:
(1)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
(2)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 ,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1)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 ,室内设施简单。
(2)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和 明显改善。
消费: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不断增长, 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人们开始 等多种休闲生活, 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 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 ,并取得巨大成就。
(2)表现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 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2008年后,我国大力建设高速铁路,铁路运输实现质的飞跃。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 。
公路: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 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 。
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 大国。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 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影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 运输网。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 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 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的发展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 的投资。
(2)表现
①逐渐形成 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③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高。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买布要凭票,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的表现。
2.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2)影响



1.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2.我国于1953年开始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例1】2022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北京游玩,下列生活场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穿现代服饰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用微信支付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温馨提示:
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和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互联网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
(1)
(2)
(3)
(4)
(5)
(6)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例2】右图所示的农业科学家“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叙述,正确的
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文学院评定的诺贝尔奖项,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每年表彰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奖金。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例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解析】
【答案】
【史料展示】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解读】:
【设问】:史料中的“当天”具体时间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有哪些?
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2.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是当下许多大城市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而建设的一项惠及市民的基础性服务设施。
【例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 )
A.居住环境的变化 B.交通设施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C.电信事业的发展 D.衣着服饰与审美意识的变化
【解析】
【答案】
【史料展示】
由于物资缺乏,国家先后对供应力不足的物资采取发放票证的办法,计划供应。与饮食相关的有粮票油票、煤票以及用来购买副食品的鱼票、肉票、蛋票、豆制品票等。
——摘编自李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单位职工饮食生活考察
【解读】:
【设问】: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食品供应状况及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数字记忆法:
本课主要内容可用“1、2、5”归纳。
“1个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2个发展”: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5个方面的变化”: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2.歌谣记忆法:
物价飞涨建国前,建国之后物价稳。衣食住行大变化,人民生活在改善。改革开放前衣单(调),今天衣着变丰富。御寒已成为过去,今天个性来展示。过去饮食较单一,今天重营养均衡。过去住房设施简,今天环境已改善。享受旅游和休闲,生活方式大改观。铁路公路大发展,城市轨道建设快。汽车飞机轮船等,出行工具更方便。电信事业大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互联网虽发展晚,信息传递更方便。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
提示:
2.有人认为,过去人们吃的粗粮今天吃起来味道仍旧不错,所以说过去生活不好的说法是不对的。( )
提示:
3.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
提示:
4.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电信网络。( )
提示: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材料研读】
提示:
【课后活动】
1.提示:
2.提示: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粮票的来历。
你见过与上图类似的粮票吗 粮票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40年里成为人们不可分离的“饭碗”“命根子”,有人把它形容为“吃饭的护照”“中国第一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粮票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刷卡消费、电子支付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你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坚持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采访或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作为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通信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变化的表现,通信事业和通信方式变迁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 飞涨 ,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 恢复 ,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 根本变化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改革开放 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食:
(1)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问题 。
(2)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 、 粗细搭配 , 绿色食品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1)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 拥挤 ,室内设施简单。
(2)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饰 和 居住环境 明显改善。
消费: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消费总量 不断增长, 消费结构 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娱乐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人们开始 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 等多种休闲生活, 生活方式 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 交通条件 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 交通条件 ,并取得巨大成就。
(2)表现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 铁路营运里程 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2008年后,我国大力建设高速铁路,铁路运输实现质的飞跃。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 世界第一 。
公路: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 密集 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 世界第一 。
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 民航 大国。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 轨道 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影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 综合交通 运输网。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 出行方式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 方便快捷 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的发展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 电信事业 的投资。
(2)表现
①逐渐形成 全国电信 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第一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③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普及率 越来越高。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买布要凭票,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的表现。
在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用于发展与享受需要的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2.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
②改革开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影响
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③使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保障能力。
1.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2.我国于1953年开始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例1】2022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北京游玩,下列生活场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穿现代服饰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用微信支付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以判断,外籍教师及其家人所见到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粮票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在2022年外籍教师及其家人不会看到中国人用粮票买米。
【答案】B
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温馨提示:
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和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互联网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
(1)改变了我们的购物习惯。
(2)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
(3)打车出行互联网化。
(4)教育实现互联网化。
(5)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6)交易方式信息化。
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2.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等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是当下许多大城市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而建设的一项惠及市民的基础性服务设施。
【例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 )
A.居住环境的变化 B.交通设施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C.电信事业的发展 D.衣着服饰与审美意识的变化
【解析】根据图片的文字信息,链接所学可知,图片中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动车,以及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反映了我国交通设施的发展及出行方式的变化。
【答案】B
【史料展示】
由于物资缺乏,国家先后对供应力不足的物资采取发放票证的办法,计划供应。与饮食相关的有粮票油票、煤票以及用来购买副食品的鱼票、肉票、蛋票、豆制品票等。
——摘编自李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单位职工饮食生活考察
【解读】:史料表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资质乏,生活物资需要按计划供应,因此发行各种票证。
【设问】: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食品供应状况及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计划供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资供应不足。我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1.数字记忆法:
本课主要内容可用“1、2、5”归纳。
“1个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2个发展”: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5个方面的变化”: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2.歌谣记忆法:
物价飞涨建国前,建国之后物价稳。衣食住行大变化,人民生活在改善。改革开放前衣单(调),今天衣着变丰富。御寒已成为过去,今天个性来展示。过去饮食较单一,今天重营养均衡。过去住房设施简,今天环境已改善。享受旅游和休闲,生活方式大改观。铁路公路大发展,城市轨道建设快。汽车飞机轮船等,出行工具更方便。电信事业大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互联网虽发展晚,信息传递更方便。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提示: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有人认为,过去人们吃的粗粮今天吃起来味道仍旧不错,所以说过去生活不好的说法是不对的。(×)
提示:过去食物匮乏,只能吃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别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今天吃粗粮是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提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4.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电信网络。(×)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材料研读】
提示:分析图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幅提高。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①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⑤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
【课后活动】
1.提示:访问60岁以上的长辈,让他们谈一谈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具体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
2.提示: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电脑、电视可以使人们了解更多的知识信息,手机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洗衣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方便了人们出行。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