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10.《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10.《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2 17: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塑生命的人》
单选题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感慨(kài) 搓捻(niǎn) 截然不同(jié) 冥思暇想
B. 赠送(zèng) 争执(zhí) 疲倦不堪(kān) 感慨万千
C. 譬如(bì) 拼凑(còu) 花团锦簇(zú) 浑为一谈
D. 模仿(mú) 涨红(zhàng) 小心翼翼(yì) 不求胜解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悔恨 海港 浑为一谈 B. 奥密 领悟 油然而生
C. 奇迹 苦恼 美不胜收 D. 灵魂 自毫 所作所为
3.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B. 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网络上总有不少谣言,对此,我们要冷静分析,不能将谣言与真相混为一谈。
C. 展览会上各种物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 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B. 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达到了与艺术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C. 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D. 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起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 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 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7. 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②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③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④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⑤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
A. ⑤②④①③ B. ⑤①③②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③④⑤②①
8. 下列对《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 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 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 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
9. 下列对《再塑生命的人》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 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 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 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二、语言表达
10. 下面一段话中,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③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1)有语病的是第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___句,将“______”改为“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唯一的朋友
梁晓声
我发现自己也具有讲故事的“才能”,是在小学二年级。认识字了,语文课本成了我最早阅读的书籍,新课本发下来未过多久,我就先自己通读了一遍。当时课文中的生字标有拼音,读起来并不难。一天,我坐在教室外的楼梯台阶上正聚精会神地看语文课本,教语文课的女老师过楼梯时,好奇地问:“你在看什么书 ”我立刻站起,规规矩矩地回答:“语文课本。”老师又问:“哪一课 ”我说:“下堂您要讲的新课——《小山羊看家》。”“这篇课文你觉得有意思吗 ”
“有意思。”“能讲下来吗 ”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能。”上课后,老师把我叫起来,对同学们说:“这一堂讲第六课——《小山羊看家》。下面请梁绍生①同学先把这一篇课文讲述给我们听。”
我被老师叫起后,开始有些发慌,半天不敢开口。老师鼓励我:“别紧张,能讲述到哪里,就讲述到哪里。”我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开口讲了:“山羊妈妈有四个孩子,一天,山羊的妈妈要离开家”当我讲完后,老师说:“你讲得很好,坐下吧!”看得出,老师心里很高兴。全班同学都很惊异,对我十分羡慕。一个穷困人家的孩子,没有任何值得自我炫耀的地方,当他某一方面的“才能”得以当众展示,并且被羡慕、受到夸奖,他心里自然充满骄傲。以后,语文老师每讲新课,总是提前几天告诉我,嘱咐我认真阅读,到讲那一堂新课时,照例先把我叫起,让我首先讲述给同学们听。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教学方法灵活的老师。她需要我这样一名学生,喜爱我这样一名学生。
我的存在,使她在我们这个班讲的语文课,生动活泼了许多。而我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位老师。因为她给予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才能”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当时对我是重要的,使我幼小的意识中也有一种骄傲存在着,满足着我匮乏的虚荣心。从小学二年级至小学六年级,我和我的语文老师一直配合得很默契。她喜爱我,我尊敬她。小学毕业后,我还回母校看望过她几次。
她不但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还是我小学母校的少先队辅导员老师。她在同学们中组织起了全市小学的第一个“故事小组”和第一个“小记者委员会”。我小学时不是个好学生,经常逃学,不参加校外学习小组,除了语文成绩较好,算术、音乐、体育都仅是个“中等”生,直到五年级才入了队。还是在我这位语文老师的多次力争下才有幸戴上了红领巾。也是在我这位语文老师的力争下才成为“故事小组”和“小记者委员会”的成员。语文老师是我小学时期在学校里的唯一的一个朋友。
我至今不忘她。永远都难忘。
[注]梁绍生:作者以前的名字。
(1)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 请用简洁的话回答。
答:

(2)从文中看,“我”的语文老师有何独特的教学方法
答:

(3)文章结尾写“我至今不忘她”,接着又说“永远都难忘”。这样写重复吗 为什么
答:

(4)作者笔下的老师与《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莎莉文老师有何相同点
答: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 ”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 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 ”“6块。”“呦, 怎么贵啦 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 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 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锃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 ”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每空2个字)
—同情—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答:

②“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答:

(3)第~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答: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 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答: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解答】
A.应为:感慨(kǎi),冥思遐想。
B.正确。
C.应为:譬如(pì),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
D.应为:模仿(mó),不求甚解。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项,“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
B项,“奥密”应为“奥秘”;
C项,完全正确;
D项,“自毫”应为“自豪”。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等。做题时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根据语境判断。
【解答】
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正确。
B.混为一谈: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使用正确。
C.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D.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与“忽然”语义重复。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
粉丝,促进了作家“名气”的传播,可谓“锦上添花”;结合语境中的“寂寞”可辨析“雪中送炭”表现了朋友适时送来的安慰与问侯;慧眼独具的可贵在于发现知音的不易;结合“敢畅所欲言”可辨析“胆识过人”符合语境。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需要认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注意典型例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典型用法。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其次,根据题干要求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
A项,不是疑问的语气,句末不用问号;
B项,句号应放到后引号之后;
C项,“三、四只”中的顿号应去掉。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项,正确。
B项,“刻文”与“集中场所”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石碑”。
C项,语序不当,应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缺主语,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来指代。
故选A。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
此题作答前,先将各语句速读获得整体感知,⑤①是作者对自己感受的描述,两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第一二句;③由上两句的比喻化描述,回归到自己的现实描述,是第三句;
②④讲了作者的“期盼”与“光明的到来,结合客观实际辨析为四五句;由上分析,可辨析为:⑤①③②④
故选B。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
【解答】
结合文章内容,文章通过莎莉文小姐唤醒“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的叙述,告诉人们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B项是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故理解正确。
ACD不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故理解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把握。学习时要注意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积累。
【解答】
A.正确;
B.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佩、感激之情;
C.没有比喻,而是教我认识实物的名称;
D.不仅仅触觉,还有其它。
故选A。
10.【答案】(1)① 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2)③ 句末的问号 句号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以平日的勤加练习为前提,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只要能多做题,多思考,多交流,我们就会真正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第①句成分残缺,改为: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2)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用法。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第③句 句末的问号;第③句“我”的感慨是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气,将问号改为句号。
11.【答案】(1)因为老师给予了作者展示自已讲故事“才能”的机会,使作者产生了自豪感。她是作者小学时期在学校里的唯一的朋友,对作者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教学方法灵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筛选、概括与理解能力。此类题型要重视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来筛选、概括与理解。要时刻有文本意识、语境意识 ,不能架空分析。
(3)不重复。作者接连两句写对语文老师的难忘,充分体现了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4)两位老师都对学生有着真诚的爱心和耐心,都具有自己独特高超的教学艺术。
【解析】略
12.【答案】(1)不满 敬佩
(2)①“瞪了瞪”表现了老邵听到“我”劝他少收1块钱时,怪“我”多嘴,破坏了他的职业规矩。
②找不到购物卡的主人,“我”建议老邵“留着自己用”,此处“瞪”字表现了老邵责怪“我”不理解他,侮辱了他的人格。
(3)示例:“叮嘱”中年妇女,表现了他的善良,因为“活多”,执意给“我”优惠,表现了他的厚道;将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表现了他关爱家人;虽然生活贫困,捡到购物卡仍一心一意寻找失主,表现了他的无私(拾金不昧)。
(4)“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采用第一人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直接描写“我”的见闻感受,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5)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渲染了美好而温馨的环境氛围,烘托了邵师傅无私的品质。深化主题,突出了作者对老邵无私品格的敬佩(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