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 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2.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 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3.《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这表明,周公( )
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 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
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 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
4.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
A.守正创新 B.因时而动 C.天人感应 D.兼收并蓄
5.西周社会建立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孝”“友”“礼”“和”为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这反映出( )
A.宗法观念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B.儒家思想成为西周的统治思想
C.中华传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D.宗法制的建立维系了贵族特权
6.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我国存在三大核心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三晋文化圈,主张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至于荆楚文化圈,既不主张礼义教化,又不主张政刑法制,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这反映出( )
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 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
C.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 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7.王阳明指出:“是以而言,可以知‘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知行合一之体,不益较然矣乎?”据此可知,王阳明( )
A.认为人应该通过心外求理 B.意在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
C.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 D.主张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维护秩序
8.汉光武十九年,洛阳县令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不肯向包庇犯法奴仆的湖阳公主叩头 认错,赢得了强项令的美名,后人将此事改编成京剧《强项令》,留下了“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 的经典唱词,影响很大。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 B.董宣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相当普遍
C.后世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 D.出现类似事件取决于官员的性格
9.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下列项中,符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思想理念的表述是( )
A.“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将青铜器视作国之重器,而金石收藏与研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了文人社会的重要传统。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B.注重礼乐文化传承
C.长期受到宗教信仰束缚 D.青铜铸造长期繁荣
1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12.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如张履祥对农田、物候等深有研究,写了《补农书》一书。李光地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陆陇其为官清廉,并对西学颇有涉猎。这体现出清代理学学者
A.强调维护纲常礼教 B.积极推动西学东渐
C.具有经世致用理念 D.注重总结实践经验
13.中国古代皇城坛庙众多,但设有祠祭署的为数不多,对山川坛祭祀中的岳、镇、海、渎的祭祀可以显示帝国对四方领域的控制,宣告王朝的正统地位。这( )
A.展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B.体现了大一统的治国思想
C.表达了敬天保民的内涵 D.蕴含了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14.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十分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对与现实生活无直接关系的事物多不理会,更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 )
A.传统儒学的封闭 B.农耕文明的影响 C.政治体制的束缚 D.宗教意识的淡薄
15.从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到冬奥会开幕式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再到中国结式的雪花设计、奥运场馆“冰丝带”、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这一现象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
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②必须全部予以继承 ③有助增强文化自信 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曾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也说过,“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是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定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摘编自韦绍波《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大卫 格兰多预测今后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比重将越来越少,到2050年,被广泛运用的语言将分别为中文、印度-乌尔度语以及阿拉伯语。中文正在跃升为全球性的语言,可见“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创办非常有必要。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由教育部直属的事业单位国家汉办与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是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官方汉语推广部门。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摘编自张倩《论孔子学院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阶段在海外兴建“孔子学院”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戊戌时期,谭嗣同主张打通古今中外,对西方的世界主义给予同情和理解。康有为世界主义主张:破除国界,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即“公政府”。五四时期,鉴于欧战所造成的惨烈后果,中国知识界反思到:一味通过竞争甚至以武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思路与手段遭受质疑,代之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以获取双赢的新思维。二战后,世界主义开始具备了实现的坚实基础。某学者指出:“不惟国界观念,可逐渐消除,以增进人类幸福,获致永久和平,而第三次大战之浩劫,亦可因之避免,中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文化,从此推行全球一切地区,万邦协和,天下为公,已肇其端,而全人类,今后出危而入安,拨乱而反正,可操左券矣。”综上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实现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对于世界主义的实现负有崇高的使命与责任。
——摘编自马克锋《近代中国世界主义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世界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城文化、故宫文化和京剧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长城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走出去向海外和世界传播,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故宫文化则在体现传统主流文化的同时,更带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京剧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人的优秀文化,做到推陈出新,共同丰富当代世界文化的内涵。
——摘编自任凤珍、钱越《长城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价值——基于长城经济文化带的思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列中外文化交流项目的共同历史价值,列举至少一项位于河北省的其他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并说明其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
19.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对黄帝的赞颂和祭祀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以下图片是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
(注: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部分内容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蒋介石题字“黄帝陵”:邓小平题字“炎黄子孙”。)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全球华人有规模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20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
——摘编自苏征社《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实践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价值。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以平民的身份整理了《春秋》,内容都是社会实事,而没有收录“怪力乱神”,这正是体现了对现实以及“人”的重视和关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有数据表明当时私家修史大量出现,排除A项;孔子修史“不语怪力乱神”,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唯物思想成为主流,而且仅凭这一件事情也无法判断孔子的哲学思想,排除C项;孔子所处时代等级秩序依然普遍,“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可知,墨子认为,做为统治者,既要“贵义”又要“尚利”,义是达到利的手段,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与儒家学说在道德价值观的范围内把义与利对立起来不同,体现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C项正确;墨子表达了其对义利的观点,并非是反传统的启蒙思想,排除A项;墨子对义利的描述,体现的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政治立场,而非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排除B项;墨子认为既要“贵义”又要“尚利”,并非是对法家的重义轻利观的否定,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殷先王”“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可知,周公以“殷先王”的做法来告诫君主要重视小民,提高自身德行,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官员了解百姓疾苦,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周公对诸侯王的态度,C项错误;材料可以看出“明德”,但不能体现“慎罚”思想,D项错误。故选A项。
4.A
【详解】材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大意是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守正创新,A项正确;材料突出更新,不是变革,排除B项;天人感应是西汉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C项;兼收并蓄是我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依据材料“基本价值观的政治伦理秩序,这些不仅是西周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成为后世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可以看出西周的政治伦理秩序对当时以及对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A项正确;西周时期,儒家思想还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西周政治伦理秩序的影响,未涉及中华文明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展示了先秦时期中国版图中三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凝聚力强”,排除A项;材料所述齐鲁、三晋、荆楚三大文化圈都是农耕文化,没有与游牧文化比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方向的关系,且文化发展方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是以而言,可以知‘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明矣。知行合一之体,不益较然矣乎?”,可知,王阳明认为,致知必须显现在行上,而不行动就是不致知,这是最明白不过的人。知行合一的本体,不是更清楚了吗?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C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理,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王阳明意在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排除B项;程朱理学主张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维护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项令》的故事和唱词,体现了人们对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的敬佩,后世的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C项正确;仅此事件不足以说明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排除A项;董宣是封建官吏的楷模,并非普遍现象,排除B项;取决于官员的性格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探索精神,D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人的品行,排除B项;C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青铜器作为宗教礼器文化象征,受到历代君王及文人的追捧,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注重礼乐文化传承,B项正确;材料与封建正统思想无关,排除A项;受到宗教信仰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项错在“长期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发现的战国中期墓葬,融合了越文化、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其形制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等,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墓葬不能印证“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排除C项;战国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陆陇其为官清廉,并对西学颇有涉猎。”可知,清代,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重视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国家服务解决问题,具有经世致用的理念特点,C项正确;维护纲常礼教在材料中体现不足,排除A项;积极推动西学东渐,材料体现内容不足,排除B项;材料讲注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显示帝国对四方领域的控制,宣告王朝的正统地位”可知,这体现了大一统的治国思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人合一观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敬天保民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自强不息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依据材料“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十分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儒学的封闭性,排除A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源是经济不是政治,排除C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来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结式的雪花设计、奥运场馆“冰丝带”、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等,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魔力,有助增强文化自信,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排除②,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1)世界价值:儒家学派倡导的“仁”“礼”“信”等思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规范社会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儒家学派的“中庸”“忠恕”之道,倡导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性,可以为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提供指导;儒家学派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蕴含教育公平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各类人才。(任二点)
(2)原因: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满足其他国家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加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的需要;促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任三点。)
【详解】(1)根据材料“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得出,有学者认为孔子的学说对于当今世界的安定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中“仁”“中庸”“因材施教”等思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规范社会秩序,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培养各类人才。
(2)根据材料“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得出满足其他国家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根据材料“增进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出加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根据材料“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得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的需要;根据材料“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得出促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17.(1)历程:先秦时期“世界主义”萌发;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公政府”;五四运动时期强调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二战后中国的世界主义主思潮强调“西学中源”。
(2)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萌发而出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世界主义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探索民族解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世界主义的思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
【详解】(1)历程:根据“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可得出先秦时期“世界主义”萌发;根据“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可得出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根据“康有为世界主义主张:破除国界,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得出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公政府”;根据“五四时期,鉴于欧战所造成的惨烈后果,中国知识界反思到:一味通过竞争甚至以武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思路与手段遭受质疑,代之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以获取双赢的新思维。”得出五四运动时期强调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根据“综上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实现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对于世界主义的实现负有崇高的使命与责任。”可得出二战后中国的世界主义主思潮强调“西学中源”。
(2)评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中国的世界主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萌发而出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世界主义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探索民族解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世界主义的思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
18.(1)国际背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言之成理即可)
(2)共同历史价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言之成理即可)
列举: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张家口大境门;保定易县清西陵;唐山遵化清东陵;邯郸丛台等。(言之成理即可)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列举项目)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国际背景”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2)“共同历史价值”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列举”,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张家口大境门、保定易县清西陵、唐山遵化清东陵、邯郸丛台等角度考虑,列举出一项位于河北省的其他中外文化交流项目,言之成理即可;“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列举项目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19.(1)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任意3点)
(2)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军民抗战条件极端艰苦。(任意2点)
影响:团结了国内各族人民;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获得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意2点)
(3)现实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任意3点)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中“黄帝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进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可知有利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蒋介石在黄帝陵的题字(词)碑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毛泽东祭文是为国共两党同祭黄帝而作”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民抗战条件极端艰苦,祭祀黄帝有助于提升全面抗战的士气。
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上团结了国内各族人民;在思想上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在革命发展上获得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现实价值:根据材料三“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并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根据“华人华侨频繁回国投资、讲学,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可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作为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提升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