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节 印度
印度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底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产量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0%,耕地约占世界10%。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0000000千克,52万吨。一天要吃掉130万头猪。
印度国土面积32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人口却有11亿。接近中国的人口。
材料一 :
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因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使人类从打猎,采摘野果到牛耕、犁耕的运用,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食物,这一划时代的变革被成为“农业革命”。从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它使人类从以往对自然单纯的适应和简单的依赖,转变为对自然有目的的利用和主动的改造,它使得人类从以往的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人类从此能够获得较为富足和稳定的食物,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一部分人可以从事生产劳动以外的活动。
一、中国第一次农业革命
从打猎,采摘野果到牛耕、犁耕的运用,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食物。
使人类从以往对自然单纯的适应和简单的依赖,转变为对自然有目的的利用和主动的改造。
材料二:
牛耕牛犁时代一直持续到工业化革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农业才从机悈、化肥、农药、种子等方面开始较大发展。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人类发明了化肥;为了消灭害虫,发明了农药。化肥、化学农药成了第二次农业革命获得高产量的大功臣。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所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无一不与化肥、农药有关。这一阶段被認为是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在第二次农业革命中,中国农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均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第二次农业革命
时间 化肥、农药的作用 成果 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做
20世纪50、60年代
消灭害虫、提高农业产量
中国农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均居世界第一。
人口、食品、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
材料三:
20世 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活动,其目标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当时有人认为这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犹如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故称之为“第一次绿色革命”。但以后这场改革活动暴露出许多缺陷:技术和经济上要求高,耗资大而不易推广;污染严重,能源浪费等。
三、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
时间 名称的由来 取得的成绩 产生的问题 为什么出现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
使粮食大幅度提高
土地退化严重,粮食产量潜力减少
没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犹如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
讨论
中国第二次农业革命和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异同点?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第二次农业革命
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
时间、化肥、农药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产生的问题
中国农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均居世界第一。
使粮食大幅度提高
材料四:
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资源下降,全球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还将放慢,尽管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成功实施,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贫困和食品短缺的威胁。形势严峻。
第一次绿色革命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负面影响,瘠薄土壤的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无法应用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
第二次“绿色革命”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业投入和改善配套服务,实施刺激并保持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配套公共政策解决市场不发达和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障碍。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跟据自然界植物自然生长规律,遵循土壤学、植物学、植保学基本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技成果,促进农、林、牧、副、渔业达到优质高产,并能持续发展的、集约经营的高级大农业。
四、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
时间 发动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影响因素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成绩 第二次绿色革命成功的原因
2004年开始
1、粮食问题形势严峻
2、第一次绿色革命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负面影响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粮食单产提高、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采用农业新技术,实行生态农业
讨论
第一次“绿色革命”和第二次“绿色革命”最大的区别。
“生态农业”和“化学农业”高产理论的区别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生长三要素“阳光”“空气”“水”,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三大元素“碳”“氢”“氧”,空气中的碳元素可以结合转化成氮元素供植物生长积累,种子中的营养足以使该植物生根发芽长出叶片,再以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叶促根,进行自身积累达到高产。
化学农业的理论是植物生长需要大量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靠根吸收,以根长叶。一味的追求补、补、补,完全忽略了土壤中固有、空气中存有、植物秸秆、动物粪便中都有的大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忽略了大自然的碳、氮转化。
讨论
中国的第三次农业革命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五:
中国农业的第三次(绿色)革命
南阳东仑生物光碳核肥项目,通过近10年的研发试验和验证,已经完全成熟。所发起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号角刚一吹响,立即得到北京东伦凯集团、河南美都集团的积极响应,确定了三方共同开发推广,优先在全国商品粮基地、菜篮子基地、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指定的果、菜基地使用。让国民吃上放心粮、瓜、果、菜,面向全国推广,让国民吃出健康。打破国外绿色壁垒,打造出口创汇农产品品牌,完成富民强国之心愿。光碳核肥项目,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024006.3。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重点保护。
一、中国第一次农业革命
二、中国第二次农业革命
三、印度第一次“绿色革命”
四、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
五、中国的第三次农业革命我们应该怎么做?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