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年级:二 备课人
课题: 16 雷雨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巩固认识“压、蝉、垂”等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书写“压、垂”2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
教 学 重难点 1.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
教学辅助工具 PPT
一、谈话导入 在这炎热的夏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雷雨我们带来的清凉吧! 复习生字词。 二、学疑聚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三、双主探究 (一)读 学习导航一: 自由读1-3自然段; 用“——”画出雷雨前的景物。 (二)划 学生汇报: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三)品 雷雨前 1.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想象此时乌云在你的头顶上黑沉沉地压下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交流,并读出这种感觉。 2.理解“压”字,动作展示。 3.学习“压”字。 4.除了我们透不过气,还有谁透不过气? 出示: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指导读重音部分。 生读,互评。 5.雷雨前,可真安静啊,忽然······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指导读出风来得很急的感觉。 6.这风太大了,这么大的风吓到了谁? 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理解“垂”字的妙用,加以练习加强理解。 7.学“垂”字 顺口溜:平撇再横再竖,这是千字,先写一个千,长横在中线,两朵小花向内斜,四横距离不能变,一横更比一横短。 8.小蜘蛛刚刚逃走,忽然······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里有个词语形容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越······越······) 是的,越来越可以说清一种事物的变化,练习用“越_______越_______”说话。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介绍雷雨前的景象吧!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哟。 雷雨中 1.看!哗,哗,哗,雷雨说来就来了(播放雷雨到来的动画)。 师生共读4.5.6自然段。 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大、快) 2.这个雨真的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呀? 生: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对,雨实在下得太大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 雷雨后 1.雷雨就是这样,来的快去得也快,渐渐地,天亮起来了。 师生共读7.8自然段。 2.此时,雨停了,让我们打开窗户,去欣赏雨后的美景吧! 学习导航三: (1)组长带领组员读7.8自然段; (2)组内交流雨后景色的变化。 3.汇报 (1)课件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理解“挂”字妙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把彩虹给写活了! (2)对比雷雨前和雷雨后小蜘蛛的反应。雷雨前:逃走。雷雨后:坐在网上。 学习完了《雷雨》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很快,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课文。 四、双练拓展 1.观察并练习说一说不同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越···越··· 看不清 雨停了
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把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优点:精读雷雨前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紧张气氛,结合动图,并加以声音造势,让学生感受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压”字,辅以直观的动作演示,感受雷雨前乌云密布的闷热、透不过气的感觉。蜘蛛“垂下来”的动作讲解时,重点讲解引导孩子观察“垂下来”和“掉下来”的区别,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为什么课文当中用的是“垂下来”,而不是“掉下来”,并加以练习巩固。 不足: 雷雨中的部分讲解太少,例如“哗哗哗”的雨声,并没有着重让学生练习说拟声词。 雷雨中,没有引导学生说下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没有及时拓展,练习说话,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 雷雨前的讲解按照“读—划—品”的顺序开展,但在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学习,没有将这一学习流程落实到位。 课上教师说的还是太多,而且会不自觉去重复学生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5.导航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了并没有及时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