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课件 青藏地区之可可西里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课件 青藏地区之可可西里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1 18: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高考总复习专题之
可可西里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了典型的高寒气候特征。
背景知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土壤发育不良,垫状植物以其独特的适应方式在此顽强生长。垫状植物贴生于地表,植株矮小,茎叶多白色绒毛,叶片细小,根系粗壮而柔韧,具有紧密多孔隙的形态。由于垫状植物长期在该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长,逐渐改善了周围的小环境,为其自身的生长繁盛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下图为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垫状植物图。
典型例题四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特征。
(2)指出该地土层厚度和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保水性能等土壤特点。
(3)说明垫状植物可能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的条件。
典型例题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精讲精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垫状点地梅的生长影响地表,能够加快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植被的存在,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流失,从而能够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多大风,气候寒冷干旱,多强光。(2)土壤浅薄;粒径大;保水性能差。(3)垫状植物的形态使局地变得湿润、温暖;其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1)材料中描述,该地主要植被为垫状植物,“垫状植物贴生于地表,植株矮小,”可推测可可西里地区气温较低,风力较大,但垫状植被依然能顽强生长,说明该地有其需要的光照条件。
(2)可可西里海拔较高,气候高寒,生物量较少,土塘发育较差,多以砾石等较大颗粒为主,土层较薄,水分保持条件较差。
(3)【点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与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典型例题五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典型例题五
湿地
精讲精析
湿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解析】【分析】第(1)题,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影响极小有关。第(2)题,可可西里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天敌较少;政策保护;藏羚羊适应能力强。第(3)题,冰川和湖泊具有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
答案与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其存活率主要与食物、水源、气候及土壤有关。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典型例题一
(1)推测藏羚羊数量增加的自然条件。
(2)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能维持基本稳定,试分析原因。
(3)指出藏羚羊数量维持基本稳定体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典型例题一
全球气候变暖
精讲精析
全球气候变暖与藏羚羊的生存环境
藏羚羊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加,导致水源增加。
水热条件改善,藏羚羊食物来源增加。
【答案】(1)食物充足,水源丰沛,寒潮少,含盐较多的土壤。
(2)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下降:但当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又变得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如此周而复始,从长期来看,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或相对稳定)。
(3)支撑服务。
【解析】【分析】(1)由材料“存活率主要与食物、水源、气候及土壤有关”可知,藏羚羊数量增加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在当食物充足,水源丰沛,冬季寒潮少,气温相对较高,或有避风处以及含盐较多的土壤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
(2)本题主要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新功能,即平衡功能来解释。辩证地看待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数量增加,藏羚羊争水、争食物、争地会导致自然承载力下降,一旦遇到气候异常,藏羚羊数量就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由此可知: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环境承载力下降,通过自然地理环境中各个因素共同的作用导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下降;但当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又变得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环境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如此周而复始,从长期来看,藏羚羊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或相对稳定)。
(3)藏羚羊在自然环境作用下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维持其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答案与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约5000m,地势南北两侧高,中间低缓。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区内湖泊密布,且多为咸水湖。近年来该地气候暖湿化显著,对湖泊影响较大。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位置示意图”。
典型例题二
(1)结合地质、地貌条件,分析该地多湖泊的原因。
(2)判断近年来该地气候暖湿化对湖泊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二
【答案】(1)地壳运动剧烈,多断层,多构造湖;冰川地貌发育,多冰蚀湖和冰碛湖,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利于水流汇集。
(2)湖泊面积扩大;水位升高;盐度降低;气温上升,冰雪融水量增加;冻土水释放;年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多。
【解析】【分析】(1)结合图文资料信息,可可西里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发育程度高,断裂下陷区域多,易集水形成构造湖;本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约5000m,外力作用主要以冰川作用为主,冰川的侵蚀及消融,形成了大量冰蚀湖和冰碛湖;本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之间,地形封闭,内流河汇入地势低洼地区多形成内流湖。
(2)该地气候暖湿化对湖泊的面积、水量及湖水盐度会产生影响。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冻土退化,地下水含量增加,有利于湖泊水位提升,使湖泊面积扩大;气候变湿,降水增加,入湖河流水增多,盐度下降。
答案与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如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典型例题三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典型例题三
【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解析】【分析】(1)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影响极小有关。(2)可可西里成为藏羚羊栖息天堂的原因从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天敌较少;政策保护;藏羚羊适应能力强的因素分析。(3)冰川和湖泊具有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答案与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