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欣赏·评述课:塞尚的《一篮苹果》
【教材分析】
静止的生命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欣赏课内容,本课以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思想之美和个性之美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一篮苹果》的赏析,知道静物画画面形式语言与色彩表达的构成,初步了解塞尚的绘画风格。
2.初步掌握从形式语言与色彩表达两方面赏析静物画,具备解构分析图像的能力。
3.感受画家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静物画赏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形式语言和色彩表达两个方面赏析塞尚的《一篮苹果》。
难点:在赏析中理解塞尚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思路】
通过欣赏塞尚的《一篮苹果》引发思考和疑问,从而进行描述性欣赏,再引出塞尚对作品的解释,启发学生对解释进行分析。
利用辅助线和解构重组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形式语言与色彩表达两方面赏析塞尚作品。
通过互动、体验、赏析启发学生尝试分析图像和感悟塞尚静物中的情感依托。
依托讨论触发对赏析的兴趣,在创意表现中对话塞尚、感悟塞尚,并引出对立体派和野兽派的思考。
【教学准备】
交互式白板课件、边缘线清晰的立方体、抠出水果的塞尚原作KT板、贴了双面胶的苹果纸片、静物、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走进图像,观看与描述
(1)教师导语:17世纪后的静物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真实的再现到风格的表现,不同时期的作品显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看这三张不同时期的静物画,第三张和前两张相比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描述后,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篮苹果》,感受他画中静止的生命散发出永恒的稳定。(板书:静止的生命——永恒的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幅作品风格的观察,使学生聚焦塞尚作品《一篮苹果》,让学生引发思考,以语言的形式描述图像,初步尝试语言赏析。
二、识读图像,体验与解释
(1)教师导语:现在请静静地走进画面中,定睛欣赏这件作品,请回答一个问题:你看到画中画了哪些内容?并试着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你对这件作品的疑问或者态度,当然你也可以说说这件作品有很多你认为画的不合理的地方?好,回答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试一试!
(2)教师总结疑问,把问题画在图片上。为什么这张桌子左右不在同一水平线,同一幅画面上为什么这个苹果的影子在这里,高光在这里,而这一篮苹果的高光在这里,为什么这个瓶子歪了,边说边画相应的水平线,光源线等。
(3)针对问题观察画面。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作品找到了不同方向的光源和不同的水平线?引导学生说出:角度不同、时间不同。
(4)体验活动:请学生坐着和站立分别观看立方体两条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得出视点不同,视平线高低不同的结论。
(5)师小结:通过刚刚我们的描述性欣赏(板书:描述),我们初步了解了画中的很多“玄机”,那么塞尚为什么要这么表现呢,或许他自己的一句话会我们一些解释(板书:解释),他说:“画家作画,至于它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脸孔,对于画家那是一种凭借,作画为的是一场形与色的演出,别无其他。” 这样的解释该如何理解呢?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进画面中,探寻,分析(板书:分析),领悟他作品中这场形与色的演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与以往经验的对比引发思考,提出疑问,以体验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寻的兴趣。教师初步引导学生思考塞尚作品中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引用塞尚自己的一段话以语言的形式描述图像,对作品的风格进行初步的解释。
三、解构图像,欣赏与分析
形式语言的解构
1.整体赏析:
(1)首先我们来看作品的形,也就是形式语言,(板书:形式语言)
(2)引导学生将画面中的几大块内容所在的位置用语言描述出来。师总结: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三等分,一篮苹果和一盘糕点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酒瓶刚好在中间,像一个天平,塞尚就是想让天平的左右两边在视觉上均衡。
(板书:均衡)
(3)通过分开展示左右两边和将瓶子扶正,让学生感知画面两边均衡的物体形态。
(4)塞尚所追求的均衡稳定靠这两边还远远不够,视觉的均衡就要有更多的画面语言构成。比如说瓶子向左倾斜,我们在瓶子中央找到一条线,这条线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往左倾斜的力。但是塞尚要的是稳定,所以他还会找到向右倾斜的力。比如我们沿着这个糕点倾斜的方向就可以找到这条线。再比如这条长长地线条从篮子延伸到桌布,与之对应的桌布上这条线延伸到苹果盘子的边缘,再到桌角,两边就平衡了。请学生上台绘制力量均衡的线条。
(5)画面除了均衡还需要节奏,教师绘制竖向的节奏,请学生绘制横向的节奏。(板书:节奏)
2.局部赏析:
(1)师:这些线条就是塞尚在大的构图中均衡与节奏的鉴证。对待局部塞尚是不是也一样用到了均衡与节奏呢?大家看一篮苹果、酒瓶、桌布、一盘糕点、还有前面的苹果这些东西中什么是最有可能影响画面稳定,或者说感觉比较散乱的。教师单独拎出前面散落的苹果,请学生画出节奏线。
(2)塞尚如何做到这些苹果的稳定?教师请学生连接起每个苹果的中心点,引导学生发现大多数形态都是正三角形,并让学生说出比较特殊的一个水果。
(3)以秤砣的形式讲解这个水果所达到的均衡。
(4)师总结:这个水果就是像秤砣一样让这个画面在视觉感受上达到均衡。(出示原图)我们通过辅助线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了它的均衡与节奏,这些看似天意而合理的布局平衡了画面的整体构图,使画面成为不可移动和分割的整体,移动和去除画面上的任何一个物体都会让画面陷入不平衡的状态。
色彩表达的解构
师:在塞尚之前,苹果都是通过色彩深浅、素描关系来表现立体的,(出示对比图片)而他打破了这样的表现手法,用色彩来造型,用冷暖的对比来强调立体。(板书:色彩表达)
1.整体色彩:
(1)我们来做个排序游戏,找个同学上来把图片中的苹果、衬布、酒瓶、桌子、背景、面包、篮子、盘子按照从暖到冷的顺序拖动下。
(板书:冷暖对比)
(2)在排列出的图中寻找冷暖对比最强烈和对比最弱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3)我们再给他们分分组。苹果和面包连成一个四边形的暖色调,白色衬布形成一个菱形的冷色调,你感觉这两个形状有没有什么作用?
2.局部色彩:
(1)出示两个局部色彩截图,引导学生说出冷暖和他们会出现在苹果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2)师:塞尚的苹果用色彩的冷暖表现了立体感。
师总结:塞尚将苹果摆放在他的画布上,左一个,右一个,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就在这种漫不经心的随意中,体现出了塞尚对整幅画作的操控能力。他曾经说过:“苹果是什么?从采摘到光泽消失再到腐烂,犹如人生,各得其所。” 静物只有短暂的存在,塞尚却创造出了永恒的静物,而不是那个视觉上的静物。你是否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形与色的演出?
设计意图:
形式语言方面:在整体赏析中通过对画面物品摆放位置的分析,以及塞尚的主观处理,利用不同的线条分析整个画面的均衡和节奏,学生在直观了解中思考。在局部赏析中通过对画面局部苹果的解构,进一步感受局部的均衡与节奏。学生会带着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去分析思考,并对形式语言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判断。
色彩表达方面:在整体色彩中寻找、感知,通过排序游戏感受画面中冷暖表现以及塞尚对画面整体的均衡把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并让学生直接感受在对比中寻找冷暖,然后通过辅助线感知画面冷暖对比与均衡;在局部色彩中分析,让学生以色彩冷暖视角分析发现塞尚的立体造型。
三、识读图像,评述与迁移
(1)教师导语:同样的精彩,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你应该也能感受到,看这张,你能试着从形式语言与色彩表达两个方面来赏析吗,给你们一分钟,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下,等会我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下你看到的精彩。
(2)学生讨论并赏析,教师给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分析塞尚另一幅静物作品中的形式语言和色彩表达,能较快的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赏析训练,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实践展评,表现与理解
(一)创意表现
1.教师导语:大家说的和塞尚的作品一样精彩,你们想不想试试走进塞尚的作品中,和他一起表现画面,演绎精彩?(板书:表现)
2.合作提示:
A组长将盒子里未涂色的苹果纸片分发给组员。
B观察静物,模仿塞尚的色彩表达涂上合适的颜色,注意色彩与画面背景的协调。
C依据塞尚的形式语言把苹果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将一幅幅半成品布置成一幅完整的静物作品,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形式语言和色彩表达的理解。
(二)展评理解
1.先点评学生的作品,最后呈现塞尚的原作,不同时出现。
2.师总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通过对他作品的描述,解释,分析和表现,读懂了作品中蕴含着均衡与节奏的形式语言,冷暖对比的色彩表达,领悟了塞尚画中静止的生命散发出的永恒的稳定。这种精神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所追捧和追求。
设计意图:呈现塞尚原作,对话塞尚,提升课堂。在展评中鼓励学生用语言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塞尚作品中特有的形式语言和色彩表达。
五、总结本课,感悟与延伸
师:下节课我们探索塞尚的风格对立体派的毕加索和野兽派的马蒂斯起到了什么启发作用?
设计意图:一堂课对作品的描述,解释,分析和表现让学生的理解是有限的,欣赏的内容还要放到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中升华理解,让学生对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对塞尚在艺术长河中的特殊贡献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静止的生命
描述
解释
形式语言 均衡节奏
分析
色彩表达 冷暖对比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