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导入——观看视频,感受我国“外交天团”的霸气回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能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自主归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时间轴归纳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3.认识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政治追求,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是取得外交成就的根本保障。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壹·困局
——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近代中国的外交: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巴黎和约》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
——《周恩来传》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坚持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要坚持中国人民根据自身利益和国情所选定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内外政策,坚持由自己解决内部事务,走自己的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周恩来在条约上签字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社会主义
国家占多数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4.不利局势: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5.外交陷入困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少)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建交国家 10 9
1951 1952 1953
1 0 0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我们应怎样破局?
贰·破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缅甸
1953年7月,朝鲜战争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领土争端
中国的强大
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
印度的担忧。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提出过程:
中印边界问题: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我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
平等
互利
和平共处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快速记忆
核心和基础
保证
目标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确定: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意义:
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同,也被联合国所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
②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①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叁·拓局
——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美、苏、英、法、中
周恩来所提的《关于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议,对会议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交战双方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飒爽英姿步入会场
周恩来舌战群雄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亚洲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而不互相干涉内政;应该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各国之间的正常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而不容许歧视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亚洲国家避免新的殖民主义者利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空前灾难而获得和平和安全。
— —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
意义: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会前:危机四伏——“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美国和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目的在于暗杀周恩来。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印度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国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飞机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由于周恩来临时改变路线,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会中:矛盾重重——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
纵容气焰
加深误解
陷入僵局
协议失败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平等、宽容、互相尊重、彼此理解
遭遇相同:
面临问题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维护和平的愿望等。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同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在周恩来26年的外交生涯中,到他逝世前,总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还包括美国和日本。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课堂小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的背景
万隆会议的影响
万隆会议的经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帝国主义封锁孤立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内容
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团结与合作
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
周恩来:“求同存异”
随堂训练
1.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 )
A.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共产党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的目的……使人相信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C
随堂训练
A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A. B. C. D.
4.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一带一路”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