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 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 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 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一箪食,一豆羹 B.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 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 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6. 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理解:“甚于死者”指“不义”,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之举。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踩踏后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理解:列举两种具有侮辱性的施舍方式及其结果。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应该受到礼遇,他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
C.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是为了宫室的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理解:用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之举,从正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默写
7.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意蔓延之际,无数医疗工作者却纷纷主动请战,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奔赴防治一线救死扶伤,他们这种令人感动的行为就是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的真实写照。
三、综合性学习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见下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9. 古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
②蹴尔而与之 ______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______
(2) 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万乘之国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 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天祥泫然出涕
③乞人不屑也 ④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 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的句子。
(4) 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A.屑xiè。B.蹴cù。C.丧sàng。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项,“得”同“德”,“与”同“欤”。B项,“辟”同“避”。D项,“乡”同“向”。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A项,“豆”古义为“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为“豆子”。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解答】
D.意思是: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正确的划分应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故D节奏划分不正确。
ABC节奏划分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型,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思考段落的作用,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情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就能很好答题。
【解答】
C项中“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 的观点”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
6.【答案】A
【解析】B项,理解有误,应是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也有羞耻之心。C项,理解有误,应是从反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7.【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析】本题是理解型默写题。根据题干与文章内容选准句子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羹”“蹴”“得兼”等的书写。
8.【答案】(1)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诚信都很重要。
(2)【示例】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寓意: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探究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作答时围绕该主题来说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之介绍漫画的内容和揭示寓意的能力。介绍漫画的内容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避免遗漏信息。漫画中有一个笼子和一个人,笼子上面的字样和人的面部表情、动作行为不能忽视,尤其是人的左脚铁链所连着的铁球上的内容要表述出来。最后结合漫画内容总结寓意即可。
9.【答案】【小题1】①同“德”,感激;②用脚踢;③好处;④如果。
【小题2】B
【小题3】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②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
【小题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小题5】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②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
③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
④句意: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苟:如果。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例句中“之”的用法是:的。
A.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之:的;
C.之:往,到……去;
D.之:的。
故选:B。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非,不是。独,只,仅仅。是,这。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②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遗,遗弃。亲,指父母。句意: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
4. 本题注意重复词语的出现,理解整句意思后再来划分。
5.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阐明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孟子在【乙】文中运用排比的方式论述了君主、大夫、士人平民都追求“利”的危害,从而阐明了“王亦曰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即对百姓施行仁政。
【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10.【答案】【小题1】(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通“避”,躲避。
②句意为:文天祥流泪说。涕:眼泪。
③句意为: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④句意为: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书:写。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是故:由此可见;句意为: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②中重点词语有以:用;句意为: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乙文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有: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话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答案:
(1)①通“避”,躲避。②眼泪。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④写
(2)①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②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3)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译文参考: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词义积累:
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过失)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