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二年级下册 音乐 第8课 吃蜜瓜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二年级下册 音乐 第8课 吃蜜瓜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21 23: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吃蜜瓜》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舞蹈学习中感受舞蹈的“美”,提升舞蹈素养,结合吃蜜瓜的生活体验,感受维吾尔族风格韵律,弘扬民族文化。 2、理论依据 (1)以舞蹈审美为中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吃 蜜瓜”逐渐形成维吾尔族的舞蹈风格韵律。 (2)弘扬民族舞蹈,传承民族文化,理解民族舞蹈的多样性。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2.内容分析
舞蹈《吃蜜瓜》一课,属于小学低年级段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综合表演课。通过“吃蜜瓜”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与生活相联系。通过“阿凡提”介绍新疆地域风情,再让学生形象地做出邀请朋友,闻蜜瓜,吃蜜瓜和夸蜜瓜等一系列的舞蹈动作,通过情境创编让学生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从体验生活中生成舞蹈艺术。
3.学习者分析
我校一、二年级开设舞蹈形体课程,每周每班一课时,授课班级是二年级9班。新学期开学后经调查,本班有3名学生在学校舞蹈社团训练,有一定舞蹈基础。2名学生音乐节奏感比较好,其余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肢体创造能力较弱,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基本没有接触,缺乏少数民族概念。 容易出现的问题:本课是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主,对于二年级学生接触民族民间舞蹈较少、所以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较弱。 解决办法:通过情境式教学让学生从了解民族文化入手,感受民族风情,从生活情境中学习并创作舞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舞蹈能够从中获得生活体验和传承民族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式教学,启发、模仿、创造、体验、欣赏、合作、探究,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并展现民族舞蹈特点。 3.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维吾尔族风格韵律,并能完整的完成组合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音乐学会舞蹈《吃蜜瓜》组合,并能有感情地表演。 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创作舞蹈动作。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行礼问好 热身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行礼组合和热身组合让学生迅速融入舞蹈课堂,并通过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达到热身的训练目的。 用男生和女生双人配合的方式进行舞蹈语汇的师生问好、生生问好。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热身组合通过队列的变化和身体的活动完成课前的身体热身,科学的进行课前的准备活动。 任务导入 了解民族 【设计意图】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并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介绍“阿凡提”引出维吾尔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一看他是谁? 师:阿凡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谁知道他是哪个少数民族? 介绍民族文化。 地域 ②美食 ③舞蹈 创设主题动作,学习组合动作 1.“吃蜜瓜”主题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吃蜜瓜”引导孩子自主创作主题动作。通过生活感受,用舞蹈语汇通过身体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通过先想象捧在手心吃蜜瓜来感受动作。 2.提取学生展示表演动作 【设计意图】提取学生创编的动作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创编动作的积极性,还展现了肢体的表现得自信心,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观察学生即兴动作,从中提取动作特点加以引导。 邀请学生示范,师生一起进行模仿、学习。 教师统一动作规范一致性。 连接组合动作。 【设计意图】舞蹈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故事环节熟记动作,完成前半段的组合动作。 邀请朋友一起“吃蜜瓜”。 进行腿部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主题动作。 “笑肩”舞蹈动作教授。 称赞蜜瓜甜的表现动作。 吃蜜瓜的主题动作。 学习维吾尔民族女生脱帽手位和男生点肩手位和舞姿动作。 【设计意图】教师教授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舞姿动作,进行男生和女生之间的配合,培养学生的默契配合,协调一致的舞蹈展现。体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美。 (1)男生、女生手型。 (2)男生点肩手单膝跪地,女生脱帽手手位绕男生一周。 (5)表演舞蹈《吃蜜瓜》 【设计意图】梳理舞蹈整体动作,通过故事记忆舞蹈动作,并带有感情的完整表演,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体验舞蹈带来的乐趣和情感。 1.整体串联舞蹈组合内容,强化记忆舞蹈动作连接。 2.纠正问题动作。例如:屈膝、手位。 (四)分组创作 强调配合 1.分组合作自由创编 【设计意图】合作编创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再次感受与想象吃蜜瓜的场景,丰富表演的内容,深化本课的主题,感受民族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蜜瓜”元素展开编创。 要求:编创两个八拍的动作。可以是相互问好、种蜜瓜、采摘蜜瓜、维吾尔民族的特有动作进行创编。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编创。 2.小组展示 出示道具“六角帽”,并告诉学生维吾尔族特有的服装造型,男生和女生帽子的不同,并且注意体态挺拔。 要求观看的学生仔细观察表演小组编排的舞蹈含义。 3.小组展示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表演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舞蹈张力;观摩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互评环节相互赞美,既是相互学习,又是相互鼓励。 学生进行分组展示与观摩。 观摩要求:认真欣赏,这是对表演者的尊重;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赞美。 ②学生进行互相点评。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并再一次回顾了本节课教学,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回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少数民族舞蹈?”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维吾尔族舞蹈,我觉得舞蹈特别美!” 用维吾尔族动作行礼下课。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对课上学生中的动作体态、完成组合程度、小组协作创编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教学特色 (1)舞蹈呈现 源于生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就是源于生活,并在生活场景艺术化。这一舞蹈以生活中的吃蜜瓜为主要内容,通过邀请朋友闻蜜瓜,赞蜜瓜,吃蜜瓜的内容展现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美好生活,将劳动生活与艺术巧妙结合。 (2)自主创编 感受韵律 《吃蜜瓜》一课通过情境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故事记忆动作,并运用“帽子”道具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劳动生活自主编创,例如:学生在创编前奏的时候想象在吃蜜瓜之前会种蜜瓜、浇水等生活情节启发学生进行舞蹈创编,动作具有感染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融入文化 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开拓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强了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让学生在舞蹈中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 2.教学反思: 教师应独立展示舞蹈,提升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