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2 10: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bó)  阙秦(quē)  君之薄(báo)
B.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之狐(yì)
C.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
D.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动词,增加
C.越国以鄙远 鄙:形容词,卑鄙
D.与郑人盟 盟:动词,结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晋军函陵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烛之武退秦师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侯、伯:古代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号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办事的官员。本文指有职守之人。
D.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说服秦伯,陈述郑国对秦国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体现晋文公仍有正义凛然的君子之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秦、晋联军,攻打郑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国国君对没能早起用烛之武表达歉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8.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B. 吾其还也 今存其本不忍废
C. 夜,缒而出,见秦伯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以其无礼于晋 洎牧以谗诛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佚之狐知人善任:举荐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不辱使命,郑国因此化险为夷。
B. 烛之武能言善辩:以“亡郑”利晋、“存郑”利秦说服秦伯,不战而屈人之兵。
C. 晋惠公言而无信:为报秦君之赐,许其焦、瑕之后,竟然“朝济而夕设版焉”。
D. 秦穆公知难而退:秦穆公顾忌郑国的众志成城,背弃晋侯之约,而与郑人结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③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
【注】 ①寤生:逆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②制:地名。③大(tài):后来写作“太”。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长度。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处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优美的记事散文。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武姜因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郑庄公先封共叔段于京,又听任共叔段“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最后“伐诸鄢”。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
D.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试简述在郑庄公的虚伪应对下,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文字运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部著作,____①____。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____②____,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____③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1.D
[A项,“薄”应读bó;B项,“瑕”应读xiá;C项,“夫”应读fú。]
2.C
[C项,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3.D
[D项,古今同义,比不上。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4.D
[D项和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B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
5.C
[执事:本文指办事的官员,代指秦穆公,表示恭敬。]
6.(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2)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
(3)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4)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7. B 8. D 9. D
10. (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的方式)来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2)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侵损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8.
11.B [“对曰”意为回答说,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若阙地及泉”意为“如果掘地见水”,此句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
13.B [B项,应为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
14.(1)姜氏怎么会有满足!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2)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15.①公叔段在母亲的帮助下得到京地作封邑。
②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③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④公叔段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聚集百姓,制造兵器,准备偷袭郑国国都。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怎么会有满足!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生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大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随后,大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大叔修建城郭,聚集百姓,修补铠甲,制造兵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大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
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赏赐东西给他吃。吃的时候,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告诉了他缘故,并且说自己后悔了。颍考叔说:“君王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通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经》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16.(示例)①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
②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 ③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解析] 这段文字围绕《左传》的叙事能力展开叙述。①处将《左传》与以前的著作相比,由“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可知,该处应填“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之类的内容。“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是②处补写的最佳提示,因此此处应填“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之类的内容。前面对《左传》关于战争的叙事能力作了充分阐述,那么它对后世的历史或文学著作应该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③处应填的内容。